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济宁 > 风土人情

济宁建筑文化

发布日期:2017-09-20 10:57 信息来源:济宁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市内老运河两岸 ,类似苏州的手工作坊、店铺比比皆是。如果子巷、竹竿巷、打绳巷等,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苏州式古代商业街建筑群。这些古建筑既有南方民居的秀巧,又具北方建筑的敦厚,充分体现了中国南北方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特色。

能体现济宁民居风貌的就是竹竿巷以及与它相联结的几条街道,人称“江北小苏州”者指的就是这一带。

从布局上看这些房屋是顺河而筑,街道也是随河而弯曲,建筑单体先后建成,没有规划性的联系,因而从街道平面上看参差进退逶迤蜿蜒;从立面上看天际线高低错落跌宕起伏,整体是一个丰富而又多样化的建筑群。

从单体上看,建筑构形与商业功能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统一。面街是全敞开式板搭门面,并且不设隔扇,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营业空间;铺面上方铺设木板而成楼,以活动木梯作垂直交通。这一般是伙计、学徒的宿舍,所以从街面看多是风窗阁楼式的建筑,呈上实下虚的基本倾向。

商业区的拥挤使各单位建筑不可能宽舒松缓,小天井便是这种拥挤下产生的必然结构,这是一具名副其实的天井。从前店到天井中间有一段黝暗的过道,两侧一般是杂物间或仓库。这个过道建筑学界称为“黑空间”,用黑空间联接宽阔的铺面,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抑与沉闷,然而步入天井,豁然明亮,顿觉别有洞天。这种对有限的庭院在心理上的欲扬先抑的手法是个了不起的创造。

房屋多为北方常见的硬山式,也有山柱、梁架外露的悬山式,数量不多。街面出檐者较大,无飞檐。有的将两端封闭,即成楼上前廊,有的于楼层间再出雨棚伸向街面,将经营空间更多地引向人流之中。

济宁竹竿巷商业民居建筑,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征: 1 )顺天然、亲人和朴素无华的个性特征; 2 )门户开敞、分区自由的空间结构; 3 )节奏紧凑、方便实用的商业功能。它没有北方四合院的矜持,也没有江南粉壁飞檐的轻柔,却又摘取北方几分稳重和南方的几分灵巧,这就是济宁建筑文化特色。“江北小苏州”正是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