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370800571676338E/2023-035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组配分类 2021年政策评估
成文日期 2023-01-06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执行效果评估】《济宁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执行效果评估

发布日期:2023-01-06 信息来源:济宁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宁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执行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金融产业支柱作用更加突出,对全市GDP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一、重大行政决策作出至今的执行情况

(一)金融综合实力更加彰显。2022年,全市市级银证保金融机构总数分别达到27家、17家、68家,地方金融组织总数达到72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0.60亿元,增速8.0%,占GDP比重5.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二)金融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组织市级银行机构开展服务实体经济评价,深化政金企合作对接机制,引导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2022年,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410.36亿元,比年初增加809.47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幅14.45%、居全省第3位。用足用好政策性银行贷款。完善市县两级对接政策性银行机构专班,建立政策性银行融资需求项目库,开展专题培训、对接活动。2022年,累计争取农发行、国开行政策性资金198.55亿元,获批农发基础设施基金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投放额度居全省第3位。

(三)重点领域服务成效更加明显。大力实施金融助企攀登活动,2022年,为863家攀登企业逐一明确主办银行及包保联系责任人,建立融资诉求闭环管理机制,新增255项金融诉求全部销号解决;为攀登企业新发放贷款326.26亿元,贷款余额309.09亿元,比年初增加74.47亿元、增长31.74%、高于制造业贷款增幅15.1个百分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新增288.97亿元、同比多增10亿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面加强,2022年,累计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乡村好青年6048个(人),提供信贷支持61.15亿元。

(四)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成立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着力推进企业金融风险化解。建立大额不良贷款处置台账,紧盯重点银行机构不良化解,帮助推进处置;发挥专班作用,持续推进农商行风险化解。2022年,全市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7.59亿元,不良贷款率1.16%、低于全省平均0.11个百分点。印发《济宁市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着力推进非法集资防范处置;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共发现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线索10条、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已全部完成整治。

(五)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更加稳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各类地方金融组织。2022年,新增地方金融组织2家,注册资本金新增1.71亿元,总数达到72家。地方金融组织融资支持能力不断提升,为实体经济新增各类融资支持161亿元。市县融资担保机构整合不断推进,三个百亿任务目标率先完成,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到152.47亿元,助力专精特新在保余额21.64亿元。助力小微三农领域明显,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共计新投放资金41.76亿元,其中80%以上投向小微三农,为普惠金融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六)企业上市工作推进更加扎实。建立市县领导联系包保拟上市企业制度,制作全市重点企业上市攻坚作战图,一企一专班加快重点企业上市步伐。制定出台《济宁市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办法》,全年新增62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总数达到162家。开展攀登企业专题辅导培训、上市后备企业专题督导调研等系列专题活动,全年累计辅导培训企业477家、走访企业144家次。鼓励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全年新增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368.73亿元、余额1196.7亿元,均居全省第4位,直接融资规模突破1500亿元。

(七)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健全落实《济宁人才金政20条》,积极推动人才贷提质扩面,2022年,累计发放人才贷”2.86亿元。积极落实人才金融支持机制,6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高端人才板成功挂牌,拨付挂牌奖励资金180万元。扎实做好齐鲁金融人才申报推荐工作,我市入选2022年齐鲁金融人才10名,入选层级及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发挥全市156名金融挂职副镇长作用,实现金融挂职干部县(市、区)、镇街全覆盖,通过引才聚智、借脑提能助力我市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

(八)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配合太白湖新区加快鲁南金融中心建设,积极赴苏州、聊城、东营等地学习项目建设、招商、运营、管理等经验,为济宁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提供有利参考。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获政府专项债8亿元,为项目后续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扎实推进济宁基金小镇改革,引入济宁国投作为合作方,签订了《济宁基金小镇合作协议》。基金小镇新增入驻机构20家,入驻投资机构共154家,新增基金认缴规模28亿元,实缴规模2.25亿元,新增中基协登记管理人3家、备案产品4只,累计注册资本规模超320亿元,实际基金管理规模超过72亿元。

二、执行过程中的亮点做法及取得的荣誉

(一)荣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在省委、省政府2022年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良好金融秩序的评价中,济宁市被评为成效好的五个地市之一,将在我市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信贷投放实现新跨越。2022年,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410.36亿元,比年初增加809.47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幅14.45%、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2.78个百分点,贷款增幅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3位。

(三)政金企对接实现新成效。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制造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务实高效搭建政金企合作交流平台。2022年,市级层面组织召开13次政金企对接会议,累计推介重点企业项目404个,融资需求572.75亿元,为213个企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245.4亿元。

(四)企业挂牌工作取得新突破。鼓励企业区域股权市场挂牌,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在审企业家数达到4家,是历史最好水平;新增3家企业调入新三板创新层;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81家、居全省第2位,总数达到610家、居全省第3位;其中,新增乡村振兴板挂牌企业32家、总数40家,均居全省第1位。

三、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方面,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仍需增强。在着力扩大信贷投放的同时,需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上市挂牌工作成效不够明显资本市场辅导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企业自身规模实力小、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上市进度不及预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优化政金企合作对接。围绕九大战略”“十项重点任务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重点支持领域,进一步提升政金企对接实效。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深入实施金融助企攀登,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坚持考核导向,全力扩大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和占比;持续放大156名金融挂职副镇长作用,提升乡村振兴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推动贷款投放实现新突破;落实房地产领域贷款月调度机制,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房地产信贷支持。

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探讨整体风险化解路径,强力推动风险化解。有序推进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研究制定并印发2023年全市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工作方案、全市村镇银行风险预防和化解工作方案。扎实做好地方金融领域信访维稳,组织开展地方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再排查、再整顿,切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各项工作。

(三)强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健全专班运行机制统筹做好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联系协调、日常调度和督导推进各项工作。探索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扎实开展百家企业专家行活动,现场指导企业立足自身发展规划,推动上市工作。保持与证监部门、交易所的密切联系,加大对上汇报争取力度,加快在审企业上市步伐。一企一策、一企一专班,加快企业上市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