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启动2023年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暨林长制主题宣传活动
点击播放视频
9月25日,济宁市林长制办公室以“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主题,在任城区荩园举办2023年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暨林长制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市林业服务中心、市局林草科、任城区自然资源局、任城区李营街道相关负责人,济宁一中附属小学部分师生代表,共3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来自济宁一中附属小学的学生代表宣读了《古树名木保护倡议书》,向全社会发出了当好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员、保卫员、监督员的倡议。市林长制办公室向10位小学生颁发“市级民间小林长”聘书,古树名木保护专家讲解了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并带领师生代表游览、了解、认识园内古树名木,学习了相关保护知识,亲身感受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切身体验古树名木文化。
济宁市历史文化悠久,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拥有“三孔”“三孟”等驰名中外的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现有三级以上古树名木2.8万多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735株,占全省一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以林长制工作为引领,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力度。一是全面推行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制”模式,落实“一树一长”责任机制,全市522名树长全天候保护着2.8万余株古树名木,让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有了“树保姆”。二是科学建设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每棵古树名木的照片、位置、树种、树龄、冠幅、传说等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制作专属二维码,让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有了“身份证”。三是试点建立古树名木意外损伤保障机制,与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推出地方政策性“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曲阜市9100株古树名木提供风险保障2.73亿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购买了“意外险”。我市已先后实施保护濒危古树1744株,让濒危古树得到了重点保护,一棵棵濒危古树名木焕发了第二春天,“枯枝发新芽,古树披新绿”,古树名木保护的春天故事正在济宁大地徐徐展开。(林草科、林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