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文昌阁小学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 办学性质 | 公办学校 |
主管部门 | 济宁市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 |
办学地点 | 济宁市任城区古槐北路46号 | |
联系方式 | 0537--3626805 | |
办学规模 | 2013年8月改扩建工程竣工,学校现辖文昌阁、常青两个校区,并附设一处省级示范幼儿园。文昌阁校区占地36.88亩,建筑面积11300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1880人,教职工90人。常青校区占地44.3亩,建筑面积23311平方米,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66人。两校区均按省级规范化标准配备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自由空间。其中,省市区教学能手32人,市杏坛名师、市特级教师、区运河名师9人,市区名师工作室3个,国家省市区级优质课、观摩课及基本功获得者60余人。 | |
办学条件 | 学校设施齐全,各功能室均按省级规范化要求,高标准配备器材设备。设有学术报告厅、自动录播室、戏曲教室、电子书法教室、图书室(电子图书10万册,纸质图书36000余册)、电子阅览室(56座电子触摸一体机)、创客室、科学实验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美术器材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2个、舞蹈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小学和幼儿园班级内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完善的红外线电子监控系统对学校及幼儿园全覆盖、无缝隙全程监控。
| |
办学特色 | 学校秉承“文行昌德,仁爱体健”的校训,树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倡树“乐知善行,和融共进”的校风。以“文昌·悦文化”作为引领办学方向,彰显以“礼、书、艺”为品牌的特色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课程彰显特色,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三个层面创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1+N”传统文化课程,“1”即传统文化课程,“N”即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全方位彰显特色课程,开设了国学、书法、戏曲、心理、科技、剪纸等20多个特色课程,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人格健全,阳光向上,敢于担当,特长突出”的文昌学子。努力创办“设施优良,管理精细,师资优秀,质量优质,环境优美”的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向往的园林式学校。
| |
师资水平 | 其中,省市区教学能手32人,市杏坛名师、市特级教师、区运河名师9人,市区名师工作室3个,国家省市区级优质课、观摩课及基本功获得者60余人。 | |
荣誉奖励 |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校”“全国数学文化实验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教育网站”“济宁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学校”“济宁市中小学党建示范校”、“济宁市教学示范学校”、“济宁市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学校”、“济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济宁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济宁市花园式学校”“济宁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群众满意度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雏鹰大队”“济宁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济宁市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济宁市学生资助标准化优质学校”“济宁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济宁市中小学星级图书馆”“济宁市首批家庭教育基地”“济宁市园林式单位称号”“任城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 |
历史沿革 | 1911年---1917年,由北关常青观主持道人在潘公祠旧宅创建私塾,收附近农民子弟八人入学。 1917年---1937年,改私塾为文昌阁初级小学。 1937年---1946年,改名为济宁县文昌阁初级小学。 1946年---1965年,改名为济宁县第八国民义务初级小学。 1965年---1975年,改名为卫东小学。 1975年----1983年,改名为北关学校,内设初中部和小学部。 1983年----2012年,改名为济宁市北关中心小学,下设冯庄小学和新华小学两校。 2012年8月----至今,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