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一中学2023年度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线下教学恢复后的奋进之年,也是我校“提质强校”的关键之年。全体领导干部挺膺担当、务实笃行,广大教职工躬耕不辍、敬业奉献。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抓教学,砥砺奋进创佳绩。以切实的努力,推动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一、取得的工作业绩
(一)聚焦思想引领,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校党委始终把加强思想建设贯穿党建工作始终,引领师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先后组织了2次全体党员集中培训、1次优秀党员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2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要求,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二)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强化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开设校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和定期家长会,增进家校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邀请外聘法治副校长、食品安全副校长、城管副校长入校作报告,增强对学生的法治、安全教育;通过与社区、企业、高校深度合作,盘活社会资源,开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聚焦活力校园建设,增强发展动能。增加体育设施投入,修缮东、西操场,增设篮球场、羽毛球场,更新乒乓球台,为班级统一配置乒乓球和球拍、沙包、跳绳、羽毛球拍。开放周二、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充分利用各功能教室,扩展校园活动场地,为师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时间保障和场地保障。通过开展“两节五激情”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文化、科技等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活”起来、“动”起来,充分释放学习压力,锻造健康体魄,形成阳光自信的心态,激活发展的潜能。
(四)聚焦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对标全国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进一步优化机制,强化管理,创新方法,把师生文明素养提升行动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两节五激情”活动、重大节庆日文明实践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涵养校园文明底蕴,培植校园文明的土壤;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文化阵地宣传,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基,引领学生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通过文明班级、文明科室、文明宿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增强师生文明意识,优雅师生文明举止,培养师生文明习惯,引领师生知礼仪、重品行、正操守,形成校园文明新风尚。
(五)聚焦山东省首批特色高中创建,助推学校特色优质发展。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着力打造特色学科课程群,并以此为支撑,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指导学生社团常态化开展活动,进行学科拓展;培育校园特色文化,凸显校园特色优势,于2023年5月成功获评山东省首批特色高中,并作为县域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典型,在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为众多县域普通高中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提供了邹城一中方案。2024年1月,我校物理学科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培育优势学科、凸显办学特色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标志着我校发展步入新阶段。
(六)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名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发展规划,开展“年度功勋教师”“教坛名师”“教坛新秀”选树活动,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名师引领、师徒结对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省市送教助研、市县教学督导、“请进来”专家报告会、集体备课观摩、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我校8名参赛教师全部获评济宁市第九批教学能手,12名教师在2023年度济宁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比赛中获奖,占比邹城市高中学段全部获奖人数的64%。
(七)聚焦教学中心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深入推进“三新”研究,落实自编教学讲义,打造必备知识为基、关键能力为重、学科素养导向、核心价值引领的高效课堂。施行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策略,聚力优生培育,关注边缘生成长,成立奥赛部,开设日语班,力争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2023年高考,我校高分人群位居济宁前列,7名同学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低录取线,近300名同学升入双一流高校;大面积升学继续维持近年高位。
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我校三个年级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一年级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管理思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评价,落实发展性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尖子生、重点生成绩突出,本科段模拟上线人数与上次基本持平,语文、生物学科成绩突出,化学学科取得较大进步;高二年级积极推行规范高效的集体备课模式,坚持课堂教学一班一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实现普通级部优生培育新突破,5名学生进入年级前30名,21名学生进入年级前100名;高三年级优生培育成绩突出,济宁市前10名4人(分别为第1、2、6、9名),前30名7人,前50名12人,前100名20人。
一年来,我们秉持“成功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以科学的管理、创新的举措,实现了“学生出彩、教师光彩、学校精彩”。教育部44项白名单赛事中,76名同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我校高三年级42班学生朱洁在第二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高三年级44班徐心如同学在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五大学科联赛中,多名同学获得省赛区二、三等奖。7名教师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省级“优课”奖项;1名教师获得济宁市最美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得济宁市名班主任称号;10名教师获得济宁市家访先进个人称号;2名教师获得邹鲁名师称号;另有57人分别获得邹城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称号。学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山东省首批特色高中、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山东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基地、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济宁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度单位、济宁市高中教育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济宁市高中教育先进学校、邹城市事业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先进单位。
在历数成绩和荣誉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学校整体发展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建设教育强国,加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时代背景下,对标省市高质量发展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对标全省乃至全国知名高中、对标全市人民对于优质教育的期盼,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育人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尖子生培养、大面积升学方面还需要在量与质上得到大的提升,要求我们在学科教研、学科竞赛、奥赛辅导、强基辅导、综评指导、艺体教学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质量。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与水平需要提升,师生的文明意识、文明素养需要持续提高,校园文明风尚还没有最终形成。
(三)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教职工师德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担当精神,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在级部工作、备课组工作需要时不愿挑重担,一定程度上存在“躺平”思想。
(四)教师专业引领力、支撑力发挥不够。缺乏更多更高水平的金牌教练、学科尖兵教师和学科领航名师,还没有真正形成高原之上有群峰的师资格局。
(五)全环境育人体系刚刚建立,各育人要素的育人潜能需要进一步挖掘。比如,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相关高校在学科竞赛、课程开发方面的深度合作,与企业、社区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方面的深度合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六)特色高中建设需要持续推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还很粗放,没有形成教学评一体的学科课程体系。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全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推动学校特色优质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