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残联2014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4-11-24 10:51:26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关心指导下,我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大力实施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为总抓手,以全力承办全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市活动为契机,着力在巩固保障水平、丰富服务手段、完善功能布局、优化社会环境、提升群体素质等方面求突破,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

  一、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山东省第九届残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市残联系统将省九届残运会筹办工作作为年度首要任务来抓,按照办赛和训练参赛两条工作线,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参谋、助手和主要承办部门的作用,推进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科学制定各项实施方案和流程,周密组织各项竞赛,精心策划和安排开闭幕式大型活动,狠抓运动员的筛选、训练和参赛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场馆无障碍设施改建、新闻宣传、医疗和食品安全保障、交通运输、接待、志愿者服务和电力、通讯、气象等筹办、转换工作,坚持节俭办赛,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提供了"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服务保障、一流的组织工作",开闭幕式活动庄重、新颖、精彩,省委副书记王军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远方、副省长王随莲、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等十几位市级领导出席开闭幕式及颁奖活动。本届残运会比赛项目共设18个大项、23个分项、777个小项;涉及23个比赛场馆和35家宾馆;全省17地市、省特殊教育中专等19个代表团、 2100名运动员报名参赛,选调裁判员764名,大会志愿者1500余名,省和市25家新闻媒体130余名记者参与宣传报道,开办了省残运会官方网站。赛事历时6月、8月和10月集中赛会共72天,共产生金牌610.5枚、银牌441枚,铜牌 337 枚,聋人女子链球、复合弓W1、赛艇等项目打破多项全国纪录。我市组成了400人代表团,322名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济宁一团取得金牌196枚、银牌72枚、铜牌41枚,总分2489分,位列全省金牌、奖牌和总分第一位;济宁二团取得金牌11枚、银牌20枚、铜牌7枚,总分441分,金牌总数列第11位,总分列第9位,超额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参赛目标。我市以筹办省九届残运会为契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建立了运动员训练保障、奖励、安置等政策措施,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和重大赛事中,取得金牌8枚、银牌10枚、铜牌5枚,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积极争取省残联的支持,加强了对省残疾人射箭、赛艇、足球、游泳等5个训练基地的管理,赛艇、足球、游泳代表省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和锦标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二)坚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会自2月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在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解决"四风"问题为总目标,以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加强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基层调研,开展交心谈心,带头查摆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确保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别是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会党组采取请进来听取意见、走下去征求意见、敞开门广纳意见等方式,累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65条。同时,会党组认真查摆、深刻剖析了"四风"方面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列出问题清单63项,制定了整改措施和台账,修订完善制度19项,并坚持上下联动,注重统筹推进,把开展教育活动同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用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良好作风,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并多次到兖州区新兖镇齐王庙村和沈官屯村深入调研社会状况、群众需求、存在问题和和当前的矛盾等情况,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以良好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会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得到了锻炼,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一些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影响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贯彻群众路线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党群、干群、特别是与残疾人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市残联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三)坚持狠抓落实,注重实效,深入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一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强化。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济残联字〔2014〕3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济残联字〔2014〕33号),进一步明确了两类康复救助项目的救助条件、申请审批程序、补贴超标准等;在市政府出台的《济宁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试行)》(济政发〔2014〕33号)中,经过多次争取,将"0至7周岁儿童脑瘫、智障、孤独症、听力语言残疾、肢残"在"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由"乙类病种"调至"甲类病种",残疾儿童康复报销标准、报销比例、报销封顶(最高为5万元)都得到大幅提高。全年全市16家定点机构免费康复训练残疾儿童895人,为105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康复训练。二是白内障无障碍工作和精神残疾人康复救助成效明显。与市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2013年度贫困白内障复明项目手术任务的通知》(济卫医字〔2014〕21号),为389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对17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给予住院救助和服药补贴。三是国家和省康复救助项目圆满完成。全年适配低视力助视器1536件,适配儿童矫形器156例,儿童轮椅、站立架、助行器、坐姿矫形器244例,安装儿童假肢4例,完成2014年度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肢残儿童矫治手术40例、2013年度省彩票公益金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项目20例,筛选出国家和省人工耳蜗项目拟救助对象45名。四是康复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联合市卫生局举办了"济宁市首届康复治疗师岗位技能大赛",先后组织全市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残疾人康复系列学习培训30多人次。并为5个县市区6家定点康复机构、2家市直定点康复机构配发、安装了15台智能沟通认知训练仪、10台幼教电子白板。五是"十二五"中期检查工作扎实有效。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十二五"康复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督导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十二五"以来康复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四)坚持多措并举,拓展思路,加大促进残疾人教育就业。一是扎实推进"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落实资金370万元,培育扶持2014年度省级优秀基地13处、市级扶贫基地47  处,县级扶贫基地70处,共安置残疾人就业2132人,辐射带动4000余户残疾人家庭脱贫。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投入资金50余万元,扶持了 11名省级残疾人创业标兵、11 名省级残疾人致富能手以及200名市级自主创业残疾人。二是实施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美开乐职业培训学校、艺美美容美发学校举办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盲人按摩、美容美发、计算机维修、糕点制作等18个项目,全市依托社会培训机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农科机构、种养大户等方式,为3075名残疾人免费提供了就业培训,并积极做好培训后就业服务,盲人按摩培训人员实现100%就业。三是积极组织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助残日前夕,通过举办市县残疾人就业招聘会,96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036个,218名残疾人通过招聘会实现就业。通过入户走访登记认定315名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帮助15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266名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四是残疾人就业实名制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截至10月31日,全市录入残疾人就业信息67270条,录入残疾人培训信息27619条,信息录入总量位列全省前茅。

  (五)坚持守住底线,提标扩面,着力开展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一是落实残疾人低保重度生活补贴制度。完成2015年全市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预算申报工作,录入专项数据库20996条。将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发放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60元,目前,已落实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15000人。兖州区将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家庭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该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二是残疾人托养工作稳步推进。将机构托养寄宿型和日间照料型人年均补贴标准分别由原来的3000元和1200元提高至4800元和2000元,普遍开展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防护等护理服务。目前,全市建有托养机构35处,享受机构托养和居家托养人数分别达到了313人和2412人。三是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4年度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济残联字〔2014〕12号),确定对全市生活不能自理的5914名残疾人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目前,已有10个县市区完成了上半年的护理补贴发放工作。四是实施市直"第一书记"帮包村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结合"帮扶助残进万家"活动以及基层党组织结对助残扶贫工程,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第一书记"帮包村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的通知》(济残联字〔2014〕38号),计划每年投入70余万元,在市直单位"第一书记"帮包村中,按照每村5户、每个贫困残疾人家庭1000元的标准,扶持或开发适宜残疾人就近就便、成本低、收益好、见效快的就业创业致富项目。同时,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展本级选派"第一书记"帮包村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工作,提高扶持标准。目前正在开展受助户筛查汇总工作。五是全面部署开展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10月 21日,组织分管县市区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收看了全省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推进电视会议,下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计划实施方案。会后,市政府副秘书长林晋对在我市全面深入开展残疾人奔康计划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正逐项对照省残疾人奔康计划内容,结合我市实际,推进落实。此外,为1384名下肢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在11县市区开展了社区残疾人"幸福港湾"建设,即康复训练、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就业指导、志愿者服务"六进社区"活动。

  (六)坚持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加快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市级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进展顺利。年初,完成对现有14000平方米建筑物的装修改造,并正式启用,加上儿童康复中心,市本级残疾人康复中心累计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二是不断推动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一期新建部分工程。多次协调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召开座谈会,争取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纳入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和市政府会议纪要,列入市级领导包保项目,联合规划部门多次论证康复就业中心建设方案,形成规划任务书。计划新建康复中心一期3.6万平方米,由医疗康复、儿童康复、辅助器具、盲人按摩、体能训练、创业孵化、就业培训、托养服务等功能分区组成,总投资约1.6亿元。二期建设康复公寓4万平方米,现有用地内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并按照市财政投资的重大项目要求,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邀标设计。召开市残联康复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邀请中康以及省、市专家参与评选,评选了3家规划设计单位的规划设计方案,报市规划局及规委会审批。三是县级康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微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康立医院)已于2012年底中心正式启用;梁山县康复中心主体建设已经完工,目前已进入外墙装修阶段;任城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目前已经开展儿童脑瘫、智障、孤独症等康复项目;兖州区政府已通过将5000平方米其他部门业务用房改建成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的意见,整体产权划为区残联所有,目前已完成产权划转手续;邹城市已于7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汶上县前期各项手续基本齐备,正在调整土地规划,即将完成工程招标,正式启动;金乡县协调医疗机构受赠一处康复中心,土地和房屋产权证划转手续正在办理;嘉祥县将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与县社会福利中心一并规划设计,目前已进入土地划拨、规划设计阶段;鱼台县调整了县康复中心用地方案,正进行用地补偿;曲阜市、泗水县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立项。目前,我市11个县市区中,建成的有微山、任城、金乡、梁山4个县区,兖州、邹城、汶上等5个县市区在建或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我市县级康复中心标准化建设率将达到82%。

  (七)坚持规范有序,逐步完善,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我市出台了《济宁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和《落实〈济宁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分工方案》,省人大执法检查对我市落实残保法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基层残联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残疾人专职干事待遇全部落实, 各专门协会为残疾人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县市区残联全部成立了维权部,市残联成立了由九部门组成的济宁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残疾人法律救助站,公开了残疾人维权电话,使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与市信访局和司法局联合制作了法律援助绿卡,开展了"不让受援助残疾人多跑一次"的特色服务活动。联合市法院下发了《关于为特殊群体开通诉讼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把信访关口前移,主动听取基层残联和残疾人的呼声,及时为有权益诉求的残疾人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300多人次,受理电话咨询1130多次,处结率达99%以上;共计换发残疾人证16.9万本,10月份开展了全市残疾人核查培训班,为全市开展残疾人基础信息核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坚持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市活动。按照全国残疾人文化示范市创建标准,市政府印发了《济宁市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市实施方案》,提出了创建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市财政安排了残疾人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依托县市区、乡镇和社区三级公共文化场所和"幸福港湾"等服务机构,配备了残疾人文体器材,改建了无障碍设施,示范阵地建设数量增加40%;积极开展了"残疾人文化周"和"助残文化进社区"活动,举办了"翰墨激情、共筑梦想"省九届残运会暨全市第三届残疾人书画展,展出作品230余件,并编印了书画集;兖州、嘉祥成立了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和创作基地建设,微山县设立了盲人阅览读书室,完善了市图书馆无障碍阅读设施;利用市残疾人书画家协会、市特教学校等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对残疾人特殊文艺人才进行了培训;公共文化场所向残疾人免费开放,残疾人参与文化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九)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残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的意见》,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列入全市重点宣传计划,市级新闻媒体济宁日报、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晚报、齐鲁晚报(今日运河)等都开办了残疾人专题、专栏,投资30万元在济宁电视台开办了手语新闻节目,成立了由130名记者参加的"爱心记者团",聘请安舒为"爱心大使";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残疾人事业方面的稿件1200余件,制作专题片2部、公益广告20个,组织参加了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活动,并有7件作品获奖,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二是健全了助残志愿者实名管理制度并建立台帐。与济宁市团市委、市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对省残运会志愿者进行专题培训,发放了一批新增《济宁市扶残助残志愿者证书》,公布了助残志愿者报名电话,进一步扩大招募扶残助残志愿者的途径,加大了招募扶残助残志愿者的力度,建立了市、县、乡镇、村(社区)多层次的助残志愿者联络组织。三是以省残运会为契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见》(济政办发〔2014〕10号)和《关于印发山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场馆与公共建筑无障碍建设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省残运济筹办办字〔2014〕8号)文件,扎实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今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我市家庭无障碍改造进行了采访报道。四是广大残疾人身残志坚、奋发有为,用感人的业绩和动人的事迹昭示世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报道了我市残疾人王德红、孟宏伟自强不息的创业事迹;今年我市残疾人李宪庆,被中残联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一年来,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备,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推动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等状况的工作思路和措施需要进一步创新和突破;部分干部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队伍整体素质还没有完全适应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今后将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5年,我们将围绕省残联工作部署,以加快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实施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为总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以解决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推动各项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有关规定,突出"四风"查摆整治,建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有效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切实改进作风,做到干部清正、组织清廉、政治清明。

  二是积极推动"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按照省新制定的"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实施方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重点,推动县市区围绕残疾人同步小康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制定有利于减轻残疾人负担、促进残疾人增加收入的具体措施。

  三是认真落实《济宁市残疾人保障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残疾人法规政策宣传,主动争取人大、政协对《保障办法》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视察,促进各项残疾人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完善和构建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工作体系和诉求反映、追责问效、督办反馈等维权工作机制,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扎实推进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标准要求和工作进度,推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加大建设和督导检查力度。适时召开推进市县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会议,总结经验、督导落实。

  五是继续实施惠残助残工程。继续落实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重度和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惠政策。继续抓好白内障无障碍,肢体残疾人训练,精神残疾人救助,助听器验配,辅助器具配发等项目的组织开展。重点实施好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充分实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继续抓好"幸福港湾建设"。

  六是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继续抓好残人扶贫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地辐射安置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作用。切实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拓展就业渠道和加强创业扶持,努力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通过优化服务,强化征收,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落实力度。

  七是持续做好残疾人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为残疾人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全市残联重大新闻信息报送制度和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依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大力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加快建设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创业从业能力培训;扶持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重视残疾人特殊文艺人才培养。

  八是全面抓好残联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以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残疾人专职干事(委员)队伍的管理为重点,全面深化残疾人组织和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工作、提高干部素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精心打造全市"爱心济宁-志愿服务行动"品牌,逐步建立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

  2014年11月20日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