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暂无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
成文日期: | 2016-01-14 | 发布日期: | 2016-01-14 |
发布机关: | 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统一编号: | 无 |
标 题: | 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曲政办字〔2016〕4号 | 有 效 性: | 0 |
发布机关: | 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成文日期: | 2016-01-14 |
发布日期: | 2016-01-14 |
发布机关: | 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统一编号: | 无 |
标 题: | 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曲政办字〔2016〕4号 |
有 效 性: | 0 |
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
通 知
曲政办字〔2016〕4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驻曲各单位:
《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月14日
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不断强化政务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为重点,以着力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切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为保障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 健全应急管理组织领导机构。继续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调整充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市政府各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要根据人员变动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统一抓好各自辖区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调整后的指挥机构成员名单要及时报送市政府应急办备案。
2. 健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各镇(街道)要明确应急管理分管负责同志,应急管理办公室要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配足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也要健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认真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督职能,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处置方面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3. 健全基层机构。坚持重心下移,各村(居)要明确应急管理信息员,完善市镇村三级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创新工作思路,延伸工作触角,有效推进各基层单位、社会团体和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医院、商场、超市等基层组织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覆盖。
二、加强政务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
4. 强化应急值守。各镇街、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应急值守工作规程,完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保证值班工作条件,明确值班人员责任,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窗口作用,做好电话接听、收文处理、值班记录以及突发事件信息汇总、报送等工作。针对节假日、“两会”等敏感时间节点及重要时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在岗带班、“零报告”等制度。
5. 严格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按照各级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规范信息报告的主体、内容、时限和格式,提高信息报告实效和质量。构不成一般级别的突发事件由属地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负责处置,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发生时,责任单位要按照时限要求及时上报市政府,严禁迟报、漏报、瞒报、谎报。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视其情节依法追究责任。
6. 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拓展监测预警手段,重点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传染病疫情监控、食品药品市场监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等,及时报告苗头性、预警性信息,提升应急管理预见性。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利用好网络、手机短信平台、公众信息屏和新闻媒体等,及时准确发布各类预警信息。
三、不断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7. 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部门,要分别牵头完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各部门要完成各自牵头的专项应急预案及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各镇街要完成镇街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并指导所辖村居、企事业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市安监、经信部门要指导所管辖企业做好预案编制工作;市教体部门要指导各中小学校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基层单位要完成各自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要突出抓好高层建筑、石油燃气等易燃易爆品,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学校、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等重大隐患点、危险源的应急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以上预案,各责任单位要在上半年全面完成修订任务,并按程序印发、报备。
8. 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为增强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编制好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处置流程框架图、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专家、应急救援力量、医疗保障能力、应急物资分布、避难场所分布、公众疏散路线、人员联络资料等方面,摸清基础情况,规范监测预警,划清分级标准,理顺响应程序,明确职责分工,便于预案执行。
9. 搞好应急预案演练。各镇街、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演练计划、演练情况及演练工作总结要及时报送市政府应急办。各专项预案牵头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相关单位要协同制定演练计划,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急演练。高危行业、学校等敏感领域,相关部门每年要按照要求经常性组织应急演练。
四、切实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10. 加快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系统整合应急、人防、公安、安监、住建、行政执法、环保、民政、卫生等各类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努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信息共享、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全市综合应急平台体系。
11. 加快推进全市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市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组织开展对全市区域内容易引发一般以上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及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并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应急管理预案库、专家库、物资装备库、专业队伍库等软件平台,切实发挥应急指挥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
五、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2. 提升市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加大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推动市应急救援大队向“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救援”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方向发展。
13. 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民政、安监、公安、卫生、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农机、交通、国土、住建、电力、燃气、电信、气象等相关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4. 夯实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各镇街要着力提高基层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村居、企业要建立各自的救援队伍。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团体要发动组织社会人员,组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
15. 充实应急救援专家队伍。组织具有专业特长的专家人才充实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制定应急专家参与隐患排查、开展专业培训、现场救援指导、决策咨询服务等工作制度。
16. 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都要明确队长、联络员和队员名单,登记造册,分级备案。常态下按照“谁建队、谁管理,谁使用、谁保障”的原则管理;应对突发事件时,服从市政府的统一指挥调度,协同应对,快速处置。建立完善军地、部门协调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民兵、武警、预备役部队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抢险工作中的作用。
六、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7. 完善财政和物质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足额保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所需经费,确保应急设备、装备和车辆运行正常。要将应急装备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演练、应急宣教培训、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应急示范点建设、应急通讯和交通保障、应急救援征用补偿、应急专家咨询以及应急工作表彰奖励等经费作为应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保障。要采取措施鼓励、引导和支持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
18. 加强应急资源管理。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做好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工作,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讯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
19. 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和规范,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小型应急避难场所,编制应急设施位置图,统一设置标志牌,逐步构建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七、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
20. 抓好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有机构、有预案、有队伍、有制度、有设施、有宣传培训”的基本要求,深入开展示范镇街、示范村居(社区)、示范学校、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八、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
21. 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深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编制应急预案简本和公众应急知识手册,结合“5·12”、“安全生产月”、“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日”“11·9”消防日等活动,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要设置专门栏目,积极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22. 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应急知识和处置能力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加强对学生的应急知识培训,教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将逃生避灾、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人民防空等作为重点开展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并把应急疏散演练列入学习计划。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应急知识培训,各企业要对从业员工开展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培训和预案演练,培训面应达到100%。
23.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重点针对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高危和高风险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应急救援志愿者和普通高校学生,开展红十字急救员应急救护培训,系统学习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的处理,以及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的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通过培训,使受训者掌握救护技能,在紧急情况下发挥“第一目击者”救死扶伤的作用。
九、加强应急管理考核督查调研工作
24. 做好应急管理考核工作。结合省、济宁市应急管理考核,强化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不断优化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目标考核,发挥好考核的导向、评价、激励、约束作用。
25. 开展应急管理专项督查。对各镇街、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综合督查,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针对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值守情况、应急信息报告、基层示范点建设、应急宣教“六进”活动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促使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推进。
26. 加强应急管理专题调研。围绕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基层开展重大课题调研活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做法,提出工作建议,推进应急管理创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