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28593615886A/2023-07395 | 主题分类: | 农业_林业_水利_其他 |
---|---|---|---|
成文日期: | 2023-04-06 | 发布日期: | 2023-04-06 |
发布机关: |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统一编号: | 无 |
标 题: |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
发文字号: | 金政办字〔2023〕4号 | 有 效 性: | 0 |
发布机关: |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主题分类: | 农业_林业_水利_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3-04-06 |
发布日期: | 2023-04-06 |
发布机关: |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统一编号: | 无 |
标 题: |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发文字号: | 金政办字〔2023〕4号 |
有 效 性: | 0 |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金政办字〔2023〕4号
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发展蔬菜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调优蔬菜产业结构,做强蔬菜产业品牌,健全蔬菜产业链条,促进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市场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强龙头、创品牌、延链条、拓市场、增效益的总体思路,构建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装备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市场信息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高效的蔬菜全产业链,切实提高金乡县蔬菜产业市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万亩,其他陆地蔬菜16万亩。蔬菜总产量稳定在110万吨,蔬菜总产值达到30亿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街)
(二)生产布局深度优化。王丕芹菜、胡集白梨瓜、化雨食用菌、羊山蒜黄、卜集圆葱、霄云甘蓝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建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10个,培育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6个,全县年集约化育苗能力超过1.2亿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三)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全面推广蔬菜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新增“两品一标”认证蔬菜产品3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四)流通体系更加完善。蔬菜产地初加工、鲜切蔬菜、仓储保鲜、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商品化率显著提高,3处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交易方式更加先进,创成国家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超对接等新型先进销售渠道更加畅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食品产业园、商贸物流园、各镇街)
三、重点任务
(一)稳面积、优布局。
1.大力发展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综合考虑种植传统、土地资源、交通旅游等因素,按照“一镇一品”发展思路,在胡集、王丕、羊山、鱼山等镇街重点规划一批高效设施蔬菜园区,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重点扶持,培植壮大胡集白梨瓜、王丕芹菜、羊山蒜黄、霄云甘蓝、高河草莓等特色产业,逐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种植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2.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稳定黄金针菇种植面积,加大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在现有的黄金针菇、白金针菇主栽品种的基础上,依托金太阳菌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毛木耳、黑木耳、平菇、茶树菇、鸡枞菌、羊肚菌、大球盖菇,推广“黄金针菇-草菇”“毛木耳-平菇”等周年化栽培模式,提升周年种植效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3.实施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科学的预警预报体系,为产业布局动态调整提供依据。适度增加茄果类、瓜菜类、菜用豆类比重,适度调整生产旺季叶菜类蔬菜生产规模,通过春提前、秋延后措施,切实解决春季、秋季蔬菜季节性、结构性矛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二)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1.提升设施农业水平。精准施策推动老旧种植设施升级改造,突出品种更新、科技应用,建设一批以新型日光温室、联动温室为主的智慧化、工厂化的周年种植设施。加强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卷帘机、小型耕作机械、物联网等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实现机械化生产、绿色化防控、信息化管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增加种植效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各镇街)
2.提高蔬菜种植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化、高端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精准作业能力,加快推广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蔬菜加工等关键机械化技术,推动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应用土地耕整、精量播种、水肥一体、设施微环境调控等农机设施设备。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提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县科技局、各镇街)
(三)强化科技集成创新。
1.加强蔬菜新品种研发推广。加大对蔬菜育种、制种、育苗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商业化科研育种能力。依托绿亨种苗、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小张庄白梨瓜示范基地等进行经营主体,建设集约化、工厂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引进配备基质处理制备生产线、播种生产线、水肥配制消毒与灌溉系统、催芽室和秧苗培育室等,完善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推进各工序或环节间的有序排列与相互衔接。积极引进草菇、香菇、银耳、榆耳等菌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食用菌菌种,促进我县食用菌种植多元化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
2.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农技队伍服务水平,坚持“请进来,派出去”,通过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加强对技术人员和菜农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菜农”,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1.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积极开展蔬菜公用品牌与地理标志品牌注册,重点打造“卜集圆葱”“王丕芹菜”“胡集白梨瓜”“化雨食用菌”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产业影响力。坚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农产品”的发展模式,支持以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纽带、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展品牌策划与设计,持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由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2.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创新品牌蔬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以互联网、电台、电视台、报刊为平台,以车站、港口、机场为节点,构筑金乡蔬菜宣传网络,大力宣传品牌农产品,扩大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
3.加强绿色品牌创建扶持。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奖励政策,加大对品牌创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品牌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品牌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及营销推介等的投入力度,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与品牌创建,扶持省级农业品牌申报,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奖励,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
(五)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围绕绿色生态理念,制定和进一步完善金乡特色蔬菜产品生产标准,开展产地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检测与标准制定,对蔬菜生产过程中的施肥、农药的品种选用进行检测,制定限制使用标准。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农民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种植环境,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量,禁用其他一切违禁药物,为蔬菜标准化推广提供保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2.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县有检测中心、镇街(基地)有检测站、市场有检测点”的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快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培训检测人员,提高检测能力。建立完整的检测制度,强化监管监控工作,全面实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定期发布蔬菜质量安全状况,形成政府管理和市场约束的“倒逼”机制,提高金乡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检验检测中心、各镇街)
3.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要求,全面推进金乡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守“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末端检测”三道防线,建立和完善产地环境、投入品采购与施用、生产操作、产品采收与检测、产品销售流向等记录档案,确保农业投入环节、产品生产到上市前各环节全程可追溯管理。(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六)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1.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升蔬菜流通市场的设施水平,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代理、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市场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凯盛农产品物流园的蔬菜集散中心作用,发展对口供应蔬菜基地,建立互利合作产销关系。引导市场主体直接面向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等配送产品,推动超市、便利店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联盟,为蔬菜产品流通开辟长期稳定的流通渠道。(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商贸物流园)
2.加强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改善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为农产品流通开辟绿色通道。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和蔬菜流通大户,发展蔬菜冷链物流,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商贸物流园)
3.加快推进产品产销衔接。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加快蔬菜营销人才培养,引导培育一批当地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创新流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积极推进“互联网+”订单模式,提高产销对接精准度,推进“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商贸物流园)
4.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功能,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收集、整理并向社会发布蔬菜产品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合理引导蔬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推进信息的互联互通,完善各地蔬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促进市场平稳有序运行。(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商贸物流园)
(七)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
1.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和发展蔬菜产业协会,按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使协会在提供信息、引导生产、联结产销、制定标准、协调价格、拓展市场、行业自律以及反倾销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连接和带动能力,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组建一批全程托管、农机服务、农资经营、产品储藏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向菜农提供各类生产经营服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
2.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支持服务组织开展育苗、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精准化服务,发展“全程标准化+综合农事服务”等蔬菜种植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金乡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科学技术局、县检验检测中心、县气象局、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和各镇街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高标准统筹推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安排、组织协调和统筹推进。
(二)强化工作合力。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职责,支持和服务蔬菜产业发展。县农业农村局要做好蔬菜品牌打造、技术规程制订、产业技术培训服务,组织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农业执法等工作。县财政局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加大对蔬菜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整合投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积极支持蔬菜基地建设工作,保障蔬菜生产设施以及附属设施建设用地。县商务局负责完善线上线下蔬菜市场流通体系,搞好蔬菜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的衔接,做好“农超对接”,积极推动电商平台建设和蔬菜零批市场建设工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市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蔬菜市场秩序管理以及蔬菜企业品牌打造和管理。县科学技术局要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对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的科技攻关给予重点扶持。县检验检测中心要做好蔬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协调金融保险机构提供信贷支持,给予蔬菜种植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放宽贷款条件,简化程序。县气象局要及时提供农业气象信息,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各镇街要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发展举措。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上争取力度,重点支持各类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与推广,标准化生产,蔬菜加工与市场发展,集约化育苗设施和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品牌打造等。积极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建设、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向蔬菜产业倾斜。扩大农业保险险种,逐步将蔬菜规模种植、价格指数纳入政策性“三农”保险范围,提高蔬菜生产抗风险能力。大力推广“按揭农业”,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强化督导考核。将蔬菜生产工作成效纳入镇街绩效考核范围,同时加大对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将与农业项目安排及奖补措施挂钩。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促检查,确保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