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兖州区水务局解读《济宁市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打印
时间:2023-04-26
一、政策背景及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抓住国家和山东省、济宁市建设大水网的机遇,加快构建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于兖州区实际情况,开展《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及公布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5.《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二)技术文件
1.《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山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
2.《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行动计划(2021~203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
3.《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
4.《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济宁市人民政府,2021年);
5.《济宁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济宁市人民政府,2022年)。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水网布局进一步完善,现代水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网智慧化水平有效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到2035年,“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兖州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完善,防洪保安工程基本达标,水生态环境美丽健康,水网智能化调控全面实现,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展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化的水网体系,省市县三级水网高效协同融合,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总体布局
根据水利管理权限和分级管理要求,水网分为国家骨干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省级水网依托国家骨干网,以省内骨干河湖水系及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为主骨架,构建与国家骨干水网相衔接的水流网络通道与调配网络。县级水网是国家骨干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的延伸,围绕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改善人居环境,以推进区域河湖水系互联互通为重点,打通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农村水系生态“最后一公里”,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构建水网基础通道和“毛细血管”。
基于兖州区自然河湖分布、水资源禀赋、国民经济布局、现状水利工程等情况,着力构建“一环绕城,两带联动;三区协同,四网交融”的现代水网总体布局,概括为“一环两带三区四网”。
解读联系人:刘佳
咨询电话:0537-3413958
济兖政字〔2023〕7号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