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刘元庆解读《济宁市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

打印 时间:2024-10-24


近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济宁市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济政办字〔2024〕 44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推动市属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济宁市国资委邀请了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刘元庆对《管理办法》进行解读。

我市市属企业规模与省属企业有较大差距,与省文件相比,市文件主要做了以下改动:一是在主业数量方面。省文件规定省属企业主业数量一般为1-3个,承担省委、省政府重大任务,或产业带动力强、资产规模大、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可增加1个。我市规定市属企业主业数量一般为1-3个,不再增加。二是在信息化监管方面。省文件规定省国资委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监管,将主责主业管理纳入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建立主责主业动态监测、跟踪管理和统计分析机制。我市国资监管信息系统还在筹建,暂时无法开展信息化监管。 三是主业监测评价方面。省文件规定省国资委每年组织第三方机构对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和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我市市属企业与省属企业相比数量较少,无需聘请第三方机构,由国资监管部门直接进行监测评价。

《管理办法》对新一轮国企改革大潮中市属企业怎么干进一步划出重点。2020年至2022年,国有企业实施了一场历时3年的改革行动。去年开始,新一轮的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乘势而上,鲜明导向就是要突出做强做专,绝不盲目求大。今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管理办法》是根据市属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的,首次明确主责概念,将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功能、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归纳为企业主责,根据主责确定主业、拟培育主业。通过主责概念进一步指明了在新一轮国企改革大潮中市属企业必须要心无旁骛攻主业,为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意见》到《管理办法》,管理更精细,企业执行更规范高效。2019年10月,济宁市委办公室就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主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引导市属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聚焦主营业务发展,强化资源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核心竞争力,市属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新形势下,相较于《意见》,最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在表述和内容上有显著的深化和细化。一是制度层面,《管理办法》构建了更为系统和完整的主责主业管理体系,包括主责、主业、拟培育主业的确立原则、核定标准、核定程序、日常管理、动态调整、考核评价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闭环管理机制。二是标准更具体化,《管理办法》对主业数量、资产规模、营收利润占比等具体指标进行了明确量化,增加了对拟培育主业设定培育期限和达标标准的规定,并强调了对主业目录、企业名录的精准管理。三是管理更精细化,在原有意见基础上,《管理办法》强调了对主业的动态监测、跟踪管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四是责任落实与奖惩机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市国资委与市属企业在主责主业管理上的各自责任,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主责主业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并将主责主业管理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直接挂钩,提出了具体的激励和约束措施。

强调“主责主业”,对于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个别企业涉足领域广泛,可能导致资源分散、主业不突出,难以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效应,影响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此外,还可能存在非主业投资过大、主业投资不足等现象,不仅降低了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也削弱了企业对核心业务的专注度和创新能力。《办法》第十五条对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了严格限定:“市属企业应严格限定主业、拟培育主业的内涵和范围,严禁泛化主业、偏离主业发展;严格区分产业投资布局与业务场景应用边界,严禁无关多元、过度延伸低端产业链;严格把握主业与生产经营辅助性业务的关系,坚持独立经营核算,严禁违规转移利润”。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强调“聚焦主责主业”能够在以下五方面提升企业运营质效:一是提升国有资本效率。聚焦主责主业有助于国有资本更高效地投入到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提高资本回报率,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增强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发展主业,可以使企业在特定领域内积累更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通过调整和优化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使之更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发展战略,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四是防范经营风险。防止企业盲目多元化扩张带来的潜在风险,保证国有资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五是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聚焦主责主业有助于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保障民生、支撑国家战略实施等社会责任。

下步,企业在确定主责主业时,除了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省、市两级战略部署外,还要体现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通过专业化的整合与培育,持续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健全主业管理机制,确保主责主业得到有效落实,并对不符合主业要求的非主业业务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和处置。


专家信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  刘元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联合内容保障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8000023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100号 鲁ICP备05021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