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来济宁考察
发布日期: 2007-05-16 浏览次数: 保护色: 字号:[ ]
 

      51415日,省委书记李建国在我市考察工作。他深入企业、农村和社区,详细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别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努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省委办公厅、省委政法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改委等部门负责同志随同考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副书记赵树国,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民陪同考察。

      
李建国非常关注我市经济建设。他先后来到邹城国宏化工公司和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工业园,兖州太阳纸业和银河集团,济宁高新区如意集团、重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明治鲁抗医药有限公司和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嘉祥华能电厂等企业,进车间到班组看工地,仔细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发展、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的介绍,与中外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亲切交谈。得知我市正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逐步实现资源型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跨越,他对这一思路、目标和目前采取的措施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亮点,破解难题,切实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土地集约利用。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鲁南经济带建设,济宁要依托自身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发展煤化工作为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的战略选择,加速煤炭资源的分级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建设鲁南煤化工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级、世界级的煤化工基地。

      
李建国就我市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充分肯定了我市确定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认为这一发展取向符合科学发展规律、适合济宁实际。他指出,济宁是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大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造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迫切要求。要正确处理城市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与煤炭资源开采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济宁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按照已确定的城市规划,加快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使其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李建国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在兖州市小马青村,他走进八旬老人牛宜华家,握着老人的手,详细了解开展多种经营致富的情况;在嘉祥县贾桥村,他来到养鹌鹑专业户贾万勤家,鼓励他扩大生产,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他还走进贫困户贾寿水养鹌鹑的老房子,关切地问他发展生产有什么困难,并叮嘱当地乡村干部尽可能地帮助解决。他对我市“一池三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产业基础。

      
李建国特别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曲阜教师新村,他先后来到曲阜市教育局退休教研员岳森和小雪镇音乐教师赵鲁家中,看到他们宽敞的住房,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市领导同志向他汇报说,我市教师工资实现了县级统筹,教师平均工资已超过当地公务员工资;曲阜市领导同志汇报说,教师住房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因病在家休养的赵鲁说,“两免一补”等政策早已落实到位,已经没有因贫辍学的孩子。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提高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所有儿童和青少年创造接受教育的条件,切实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为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是李建国这次考察调研的重要内容。在嘉祥县卧龙山镇群众工作服务中心,他走进接待大厅,与工作人员和农民群众亲切交谈,询问了解群众主要反映哪些方面的问题、工作人员怎样开展工作等,仔细查看了群众来访登记和办理结果。得知群众的诉求桩桩有回音、件件有答复,李建国非常满意,他对我市在创新群众工作理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积极构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格局方面做出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济宁通过构建群众工作网络平台、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及时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既有效地维护了大局稳定,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李建国非常关心我市文化建设,在济宁期间先后考察了曲阜孔子研究院和济宁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他说,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着眼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全面需要,着眼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济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闻名中外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了可喜进展,今后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挖掘潜力、创新模式,在全省先进文化建设中带好头、当标兵,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做出新的贡献。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