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民营经济作为“天字号”工程和振兴县域经济战略举措来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县民营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把今年以来民营经济主要运行特点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增势强劲。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131户,达到19959户;新增投资100万元项目96个,其中100-500万元的65个,500-1000万元的19个,1000万元以上的1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30.4%;实现企业增加值19.1亿元,同比增长33.2%;上缴税金2.48亿元,同比增长57.19% 。
二是优势产业迅猛发展。全县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县机械加工业已达到326家,其中资产规模500-1000万元的16家,1000万元以上的16家,总资产达到5.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上半年,全县机械加工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48.1%;上缴税金2798万元,同比增长54.1%。纺织服装行业也拉开了大发展的框架,现已达到31家,其中500万元以上的 6家。爱丝制衣、馨瑞制衣、恒成服饰、沪信服饰等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往国外,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8%。白石石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开采加工企业达到59家,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亿元,其中规模企业26家,年加工量达到540万㎡。从业人员6500人,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2亿元,财政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木材加工行业已初具规模,全县木材加工户达到1300余家,其中板材加工户628户,家具生产加工户230家。仅寅寺镇、郭楼镇两乡镇,镟皮加工户就达到600余家,家具厂达到150余家。三是企业档次明显提高。今年,全县民营企业共实现技改投资7.2亿元,引进新技术16项,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9个。全县又有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OHSA1800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现已通过各类认证的达到15家。利生面业现正积极申报中国名牌,新风光电子在申报山东省著名商标。
二、我县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措施
(一)完善政策措施,浓化发展氛围。年初,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县财政拿出了100万元重奖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规定》(汶发[2007]6号),明确提出对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30万元;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20万元。大力支持村(居)办企业、引项目,对引进县外固定投资过200万元项目的村,按企业当年上交税金、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党委政府的重大经济活动可邀请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者可聘为科技副乡镇长或县长助理,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县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民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和担保体系建设等。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等在全县开展了乡镇党委书记话民营、企业老板谈发展、广大群众看民营等活动,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大干大上民营经济的新热潮。
(二)放大发展优势,做强五大产业。立足汶上县情,增创民营经济特色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重点发展“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五大优势集群。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截止目前,全县新发展舜兴煤业、安利化工、黎明化工等煤炭化工精深加工企业10家。着力培植金成公司、丝杠公司、北大机械公司、风光电子公司等机械电子企业的扩张,引导他们与省内外大企业联合,嫁接改造,扩大生产规模。膨胀提升爱丝制衣、东联棉纺、大成服饰、凯信服饰、恒成制衣、溢丰纺织等一批新兴纺织服装产业,为他们提供快捷的信息,及时改造调整产品格局,适应市场变化,力争到年底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人。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现有资源,新上盛恒环保建材、金泓新型建材等8家环保节能砖厂,形成了年生产新型墙体砖5亿标准块的能力。加快佳泰食品、鲁鑫蔬菜、绿色兔业等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升产品档次,促进转化增值,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达到50%以上。
(三)完善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发展。今年着力完善了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行业协会六大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争取上级扶持、引导企业入股等方式,扩大鼎信担保公司规模。目前鼎信担保公司为56家民营企业担保额2400万元。建立完善了中国中小企业山东汶上网,为50家民营企业设立了网页,开通了邮箱,全力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分层次强化了对民营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500人次,使30余人获得了职业经理人资格。规范完善了机械、石材、木材、中药材、白铁等加工协会建设,打造行业航母,提高了社会化组织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运行效益。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环境、资信等管理体系。建立了50强民营企业项目建设“绿灯工程”,对50强民营企业实施的重点技改项目,有关部门在办理有关手续、减免收费等方面大开绿灯,重点扶持。积极引导城区内的重点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整体搬迁县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在用地、水、电等方面享受所在园区优惠政策,今年规划5家企业退城进园。目前,已有两家企业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档次。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制定了创名牌实施计划,今年重点扶持棉纱、棉布、工程配件、缸盖、精密丝杠创山东名牌,精良米机、风光高压变频器创国家名牌。指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帮助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已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5家。
我县民营经济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先进县市区相比,差距还很大,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乡镇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新上大项目多,成效明显,步入了跨越发展轨道。而有的乡镇仍没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大项目招不来,小项目留不住,现有项目发展慢。二是企业档次低。从规模上看,大项目仍比较少,骨干企业拉动力不强。从科技上看,我县在创办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创名牌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三是优势产业链条短,低水平重复投资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以解放思想作为实现民营经济新跨越大发展的基础。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作为汶上要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文化优势,抢抓国家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的机遇,做好发挥优势,创新特色、错位竞争的文章,实现快速崛起。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在全县上下形成“不比政策比精神,不比条件比干劲”的共识,激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在民营经济发展上立排头、当标兵、作先锋,形成真抓实干、苦干、巧干、大干的浓厚风气,从而促进汶上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二)以实施全民创业作为膨胀民营经济总量的大战略。坚持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两手抓,坚持面上抓发动,点上搞突破,坚持铺天盖地发展,发动全民创业。一是因势利导,让干部群众动起来。编制全民创业手册,免费发放到千家万户,提供创业信息,加强创业引导,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县乡两级分期分批组织万名城乡群众参加培训学习,增强创业本领;鼓励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回乡创业、能人带头创业、群众自主创业,全面激发广大群众创业致富的潜能;动员城乡群众从小商品做起,从搞配套做起,家家办工厂,户户上项目,形成百万群众创大业的声势。二是多措并举,让机关干部动起来。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创业,鼓励支持机关干部离岗创业,村街干部带头创业。三是加大帮扶,让创业政策活起来。认真落实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政策,鼓励城里人下乡进厂、农村人进城入镇创大业。
(三)以科技创新作为打造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民营经济向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在科技含量、自身品牌、核心技术等方面实现新跨越。一是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今年我县民营企业用于技术创新资金要力争达到13亿元,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要占销售额的5%以上。二是着力打造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大奖励扶持力度,积极组织帮助企业加快实施创名牌计划。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开展质量、环境体系认证,为争创品牌打好基础。今年重点扶持工程配件、精密丝杠创山东名牌,利生面业、风光高压变频器创省著名商标、国家名牌。三是抓好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都要创建省级研发中心,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今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立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
(四)以培大培强骨干群体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大力实施成长工程,培植一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支撑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立足现有煤炭、石材、铁矿石等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向环保型、节约型、循环式产业方向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重点支持全县50强骨干企业通过与世界500强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约翰迪尔公司及中国重汽、山推集团等企业集团联合,与相关企业整合重组,推动企业向规模大型化、市场外向化方向发展。三是对城区内的新风光电子、精良海纬、重力机械、新华印刷等5家重点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力争今年整体搬迁到县经济开发区。四是大力实施“123”工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在大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力争年内新上2000万元项目20个,1000—2000万元的35个,500—1000万元的48个。
(五)以强化服务创新作为提升民营主管部门形象的关键。牢固树立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完善资金扶持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拓展担保业务,扩大担保规模,搞好信用评级,增强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力争今年鼎信担保公司担保金增资2000万元,贷款突破1亿元。二是健全民营经济信息网,增强民营企业信息网的系统功能和服务能力,建立统一高效、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三是建立项目储备库,搞好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引导,搞好项目推介和信息发布,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四是充分发挥民营局科技信息培训中心的作用,分期分批搞好职业经理、创业辅导等各类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重点抓好“千人创业培训”。年内完成500名具有创业愿望的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人员的创业提高班和200名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小业主企业辅导班。力争培训后三个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并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3人以上就业的倍增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