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11月启动建设,现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2006年11月通过ISO质量和环境管理双体系认证。2006年度在山东省145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评定中排名第17位,比上年度前移36个位次,被省政府授予“开发区发展进步奖”;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经济开发区”荣誉称号。已累计批准入区项目177个,合同引进项目总投资205.5亿元,其中建成运营企业130个,高新技术企业2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9亿元。2007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70.7亿元,工业总产值147.6亿元,进出口总额26576万美元,税收3.86亿元。
●总体规划 邹城经济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谋划高速度发展。本着把经济开发区规划同城市建设规划、驻邹大企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聘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经济开发区规划进行了高起点科学修编,在原有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实施“西延、南扩、北展”战略,将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中、南、西、北“四大”工业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约58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基础设施 目前开发区已完成9条道路建设,全长约16公里,初步形成了 “六纵八横”的城市道路框架;热电联产正式生产供气,供热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天然气管道正式接通并点火成功;实行了工业集中供热、供气,建有5万吨自来水厂、8万吨污水处理厂各一处,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完成道路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九通一平”和环境绿化美化。区内建设有大学科技工业园、海外产业园各一处,为科技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外资企业落地搭建优质平台。
● “筑巢引凤”,“区中园”建设取得新的起色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开发区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抓好“区中园”建设,构筑项目落地平台上。一是海外产业园建设。该园区是承接外资项目的聚集区,一期占地140亩,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已厂房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已与香港三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台湾景晖电子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纽麦斯华澳电器有限公司等项目签订入区协议,建成即可投产运营。二是大学科技工业园建设。共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标准厂房、专家公寓等生产生活设施6万平方米,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博易信息、广信科技等科技项目14个,并设立了深圳留学生创业园邹城分园。三是兖矿工业园。该园区总投资11.5亿元,一期占地350亩,重点承接兖矿集团非煤产业转移,现已有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高低压胶管等项目完成立项,即将动工建设。
● 实施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成就
一是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国宏化工、峄山化工为龙头,不断加强煤化工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拉长煤化工产业链。目前,国宏化工一期50万吨甲醇工程竣工投产,可纺沥青项目即将完成,投资35亿元的国宏化工二期100万吨甲醇和投资26亿元的峄化集团20万吨甲酰胺(DMF)化工中间体等大项目基本确定。“十一五”末,煤化工产业将实现产值150亿元,成为省内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二是机电装备产业集群。以兖煤精益、山东液压等为代表的机电装备企业已发展到50余家,机电加工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兖矿工业园、中心机电园和凫山机电园,规划了占地4.2平方公里的矿山机电产业园,努力打造山东省规模较大的机电装备产业基地。三是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科澳铝业、恒泰玻纤为龙头的新材料企业已发展到6家。目前,宏河方大铝型材项目已经启动,科澳铝业高性能铝材项目正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四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孔圣堂制药、圣立堂制药和华诺制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多个。五是高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目的的高端服务业正在起步;区内已建成义乌商贸城、东方圣都商贸城等多个商贸企业和东华物流、兖矿物流和交运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现代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实施“项目立区”战略,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
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强势推介,主动出击,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相继落户开发区。一是转变招商理念。牢固树立“只有大招商,才能大发展”的招商理念,突出大项目招商,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升级。逐步确立招商选资的招商思路,实行“1616”项目准入制度,同时用税收、就业、环保“三把尺子”选项目,切实把好项目入口关。二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搞好“四抓”。即抓龙头带动、抓产业补链、抓配套跟进、抓重点区域,着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和高新技术项目。三是创新招商机制。摒弃大呼隆、一窝蜂式的招商模式,以精干的队伍、频繁的活动、高效的工作,保持招商引资的强度和力度,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2007年共签约项目42个,开工建设项目16个,储备项目19个,在谈项目18个。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新的改善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目前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家,山液和精益等公司还同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多个;二是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区内已有3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全部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了约3.5%,污水集中处理率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90%,绿地容积率接近30%,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三是抓规模扩大,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对外合作、出口,内引外联增资增效,膨胀规模,取得明显成效,合资项目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出口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四是加强扶持引导。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大力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优质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
招商电话: 0537-5316001
邹城工业园区
邹城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7月,总规划面积16.35平方公里,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工业园区。位于邹城市西部,邹济公路中段,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园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投入大量资金对工业园区路网、绿化、供电、供水、供热、通讯、排污管道等设施进行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具有丰富的煤电资源优势、独特的水运交通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鲁西南深具投资魅力的热土。目前,入园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48亿元,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集煤化工、新材料、特殊钢制品、食品加工、机械加工业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
●区位优势 工业园区地处邹济公路中段,太平镇境内。以邹济公路为轴线,以山东省大型企业里能集团为中心,西起泗河,东至白马河。工业园位置优越,距济宁城区、邹城市区各20公里。境内京沪铁路、日新铁路、京福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104国道、白马河航运等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十分便利。
●能源优势 工业园区煤电资源非常丰富,园内现有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里彦发电厂,年产60万吨的里彦煤矿,距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邹县发电厂7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园区白马河与南四湖、京杭运河相连,常年水位保持在5.5米以上。
● 基础设施齐备 园区两条主干道路幸福河路和宏发路按城市二级道路标准设计,长2000米,双向六车道,配套铺设排水、横向管沟,建设了绿化带、人行道、路灯等设施,与支干道路形成环形格局;配有35千伏的变电站一座,供电区域达20平方公里;日供水量1万立方米水厂一处,满足园区用水需要;供气、通讯等设施逐渐完善,实现“六通一平”的目标。
● 园区发展思路 园区发展以里能集团为依托,突出煤电能源优势,发展高载能工业项目。三至五年内把工业园建成煤电能源型产业、玻纤高新技术产业、钢铁冶炼和金属硅加工业、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生物工程产业。形成以能源高新技术为主,融煤电、钢铁、新材料、生物工程、食品工业一体的工业园。
● 园区优惠政策 邹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邹城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邹城工业化的主阵地、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外商投资的密集地、新兴产业的聚集地、快速发展的小城镇、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的宏伟目标,并赋予了工业园区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权限。免收当地政府职权范围内的行政性收费。对投资规模大的高新技术项目和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
●园区优质服务 环境园区建立了协调、管理、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里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管委会把“亲商、富商、安商”和“你投资经营、我服务全程”作为最高服务理念,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违诺处罚制等制度。里能工业园将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投资环境”诚招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产业定位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煤化工项目为龙头的煤炭精深加工产业;起以泰山玻纤、凯伦硅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扩大电子级玻纤和多晶硅生产规模,到“十一五”末建成国内最大的新材料生产基地之一;以维维乳业、海纳食品、圣齐生物、鲁淀生物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东北特钢、里能特钢、蓝图不锈钢为主体的特殊钢冶炼产业;以特力机械、天兴机械为主体的机械加工产业五大产业链。
●入园条件
1、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突出高新技术和绿色环保两大主题; 2、必须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特点; 3、必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4、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招商电话: 0537-5463883
传 真: 0537-5456419
EMAI: ZCGYYQ@163.COM
通讯地址:邹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