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农机的追梦人 ——农机大户胡从彬的创业之路

发布日期: 2015-05-13 信息来源: 市农机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胡从彬,58岁,人称“胡老大”,因为跨区作业,在苏鲁豫皖一代成就了“胡老大”的英名。从彬说这名有点黑,不敢当,可每到“三秋”、“三夏”季节,这名硬是叫的铛铛响,从彬大只好应着。可如今又购买了约翰迪尔收获机、拖拉机,真让四联村村民炸开了眼。
  
  “快60的人了,哪来这股心劲,不知他摽上了哪根筋。”听到村民的议论,胡老大只是笑笑。
  
                       敢为人先的起步
  
  30年前秋天的一个中午,胡老大在四联村做了个“惊天”的大事,把一台崭新12马力泰山牌拖拉机开回了家。全村的老老少少围了个水泄不通,像看西洋景。当时,在农村有台手扶挠挠地,那是村里阔户,送上5个鸡蛋,走走后门,托托人情,帮自家挠挠地,那是很大的面子。
  
  胡老大是77届的高中生,在当时的农村鲜亮着哩。他有文化,爱读书,平时喜欢捯饬农机这些事儿,使用维修在村里也是叫的响。媳妇秀芝看着他喜欢,两口合计着买台拖拉机,一来可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二来可成为发家致富好帮手。胡老大说,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事肯定行,有了他我们的日子就更有奔头了,媳妇笑着,雨点般的拳头捶在胡老大背上,看你吹的吧。
  
  自从买了拖拉机,耕地的村民陆陆续续的找上门。新买物件不舍得用,耕多了怕机器累坏了,胡老大有点心疼。乡农机站长杨运华知道胡老大买了拖拉机,亲自到村里了解情况,对胡老大敢为人先创举表示钦佩,表示乡里有农机配件维修部,有加油点,有啥困难找我来办,拖拉机就怕闲着,闲着还容易出毛病唻,这给胡老大增加了信心。“只有让它多干活,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才能靠它增加收入,才能发家致富。”站长的话点亮了胡老大心中的灯。
  
  当年胡老大耕地实现收入4800元。第二年,胡老大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名声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千里跨区与迪尔结下不解情缘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01年。此时的胡老大带着自己的两台“富浪”牌联合收获机开始南征北战跨区作业。不几年,他不仅谙熟了跨区作业的行道,也先后在河南驻马店、安徽的蒙城、江苏的丰县、河北的唐山、山东的聊城一带开辟了自己的根据地。所到之处不仅有自己的老客户,还有了联系活的经纪人。胡老大有一个从不量地的习惯,这是他长期作业练就的火眼金睛,也就是这双慧眼,成就了他“胡老大”英名。多少地,多少钱,只要他开上车走两趟、或在地头上走几步,马上就能一口清。胡老大收钱从不要零头,这在客户中落下了好的口碑。
  
  在河南驻马店和店乡东朱村村民朱海军的眼里,胡老大是地道的江湖人、仁义的山东汉,他们一合作就是10多年。胡老大在和店乡割麦从不为找活担心,朱海军成了他在当地作业的经纪人。
  
  海军说:“10多年来,胡大哥千里迢迢来我们这帮着收麦,每次都给我带些家乡的土特产——鱼台大米和微山湖咸鸭蛋,我说不要,他说都是自家产的,让俺尝尝。我给胡大哥联系活络,从来没亏过俺,每次都给俺两叁千块。”
  
  “有一年,正割麦的当儿,夜里下了一场雨,第二天小麦倒伏了不少,熟透的麦子不抓紧收割损失更大。稍稍闪露天,胡大哥驾车就下了地,可还没干一趟,机子就被曳的趴了窝,麦子又湿又歪,富浪机子吃不动,胡大哥干着急。他边吸烟边向远处张望,忽然,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起来,说海军弟弟,你看西边那块地里两台绿色的联合收获机干的正带劲,那是啥机子啊?我还真没注意着来,咱过去看看。”
  
  “一颗烟的功夫我和胡大哥走到正在收获的联合收获机的近旁。‘约翰迪尔佳联,听说过,乖乖,这物件中,拿倒伏的麦子不当事,速度还真不慢唻,正像人说的跑路看福田,干活看佳联’胡大哥自言自语,一时间,他的眼睛像被约翰迪尔牢牢地栓住,嘴张的好大,直到香烟烧痛了指头,他才回过神来。”
  
  赶到地头卸粮的机会,胡大哥和驾驶员张师傅打了个招呼,钻进了约翰迪尔收获机的驾驶室摆弄了一会儿。
  
  也就是这次和约翰迪尔的亲密之吻,打破了胡老大往日的平静,看着人家两台欢快作业的约翰迪尔,他久久不愿离去。
  
  于是,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开上约翰迪尔收获机,一定要让迪尔农机住进我的家,农机人就要活出农机人的风采,活出个样来。
  
                     梦 圆 沃 鲁
  
  2013年初秋,胡老大到济宁沃鲁约翰迪尔专卖店转悠了好几天。每次来他都围着一台约翰迪尔5—950拖拉机转上几圈,有时让技术员发动起来听听响声,有时手扶方向盘坐上一会,客服经理邢朋看出了他的心思:
  
  “大哥,是不是看中了这台车。”
  
  “唉,那有啥说唻,可最近钱有点紧。我开过泰山、东方红,也玩过福田雷沃,亲眼看到约翰迪尔是台好车,可物件就是有点贵”
  
  “大哥,你确实想开这台车的话,我去给经理回报一下,你先喝着水,坐下等等!”说着转身走向楼上的经理室。
  
  胡老大喝着水,有些忐忑,他觉着等待的时间很漫长。
  
  “老胡哥,来来,楼上坐坐”公司经理王西刚边打招呼边向胡老大招手。
  
  听到王经理和蔼的招呼,胡老大觉着这事有门,三步并作两步向经理室走去。
  
  “胡大哥,请坐。刚才听邢经理介绍了一下你的情况,我想你先交5万定金,把车开走,咱再签份协议,秋后把余款付清,你看怎样?”
  
  “好啊,没想到你能给这么大的面子,有你约翰迪尔支持俺,俺今秋准有个好收成啊!”
  
  胡老大把车开回家调试磨合好,又开着它围着四联村转了两圈,好像又回到了20多岁的从前,顿觉身上有了无穷的力量。为满足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需求,更好的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胡老大在2012年秋注册了属于自己的明伟农机合作社。
  
  前来合作社签订秋季耕地合同的农民知道胡老大新买了约翰迪尔950拖拉机,都想让这台新车干活试试。不几天功夫,金乡的白岗、卜集、冯海、李楼,李阁镇的程庄、许庄、四联等村的农民就和胡老大签订了4300亩的耕地合同,有的村民专门提出要迪尔给耕,知道这车出活,耕地既平又好。现在社里加上这台迪尔已有5台拖拉机,要耕4300亩地,短时间内也有些吃力。
  
  胡老大决定把约翰迪尔拖拉机交由自己的大儿明伟驾驶,他年轻、技术好,干活不惜力气。耕地时节,有的村民把化肥直接撒到地里等着迪尔耕,迪尔只好加班加点黑白连轴转。一季下来,这台约翰迪尔950耕了1200亩地,实现纯收入4.2万余元。电视里常有句台词: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约翰迪尔950的惊人表现确实是一个看得见的奇迹。胡老大说,约翰迪尔用事实说话,它将给我今后的农机事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胡老大感谢济宁沃鲁农机公司给他一个机会,不仅使他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更圆了他一个拥有约翰迪尔的梦想。
  
                  水陆两栖名响鲁西南
  
  2014年阴历2月16日,一阵阵鞭炮声响彻在李阁镇四联村的天空,这是一个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日子,胡老大的农机乔迁新居。经过30年发展,胡老大不仅有了自己的作业服务队,而且成立了鱼台明伟农机合作社,建设了一个拥有库房、维修车间、办公场所近3500平方米的农机大院,合作社资产达360余万元,胡老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香饽饽。现如今30多台套农机具都已经住进了宽敞、整洁的库房里,每每看到这,胡老大饱经沧桑的双眼便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鱼台是鲁西南水稻主产区,水田农机化作业是当地农机化的重头戏。往年农民趟田以手扶拖拉机为主,如今大中型拖拉机在水田里轰鸣驰骋,成为水田作业的主力军。自从2012年鱼台有了约翰迪尔经销商以来,鱼台田野里迪尔小鹿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迪尔484、950趟田不仅质量高、速度快,而且故障率低,效益好,当地农民都习惯的称它为“绿蛤蟆”,因它动作轻灵,身态矫健,身披绿衣,活像当地水田里奔跳的绿色蛤蟆,农民觉着这叫着亲切,也饱含着对这款农机具由衷的喜欢。
  
  对胡老大来说,平常收麦、耕地自是不用说,现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也是干的有板有眼。2013年经市县农机、财政部门考察决定,由明伟农机合作社承担实施2013年济宁市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稻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50万元。这既是对胡老大的信任,也是综合考虑合作社农机装备和各方面资质技术条件。项目要求小麦机收、灭茬还田、旋耕作业、机械化趟田、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高效植保、粮食烘干储运等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这是一套组合拳,环环相扣,节节相连,难度之大,监督之严是胡老大从未经历过的。接到任务胡老大作了认真的盘算,这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任务,是全市推进秸秆禁烧、实施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光靠农机不行,光靠农艺不行,农民不配合不行。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胡老大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他说,一定要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促进合作社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好的农机装备就可能贻误作业时机,给项目建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胡老大根据自己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淘汰了部分老旧机械,增加投资,一口气又买了一台约翰迪尔L60,一台5—950、一台484拖拉机,这不仅使明伟农机合作社再添迪尔新兵,也为他今后腾飞插上了的翅膀。
  
  胡老大秉承“诚实、优质、守信、创新”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水、陆两栖农田作业,不断创新耕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新技术,注重农机安全生产防范,严格农机操作规程,科学合理调配农机作业资源,拓宽农机作业服务范围,由农田耕、种、收作业服务向农产品包装营销产业链延伸,在鲁西南的沃野里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超越梦想
  
  如今,胡老大的两个儿子明伟、明建子承父业,都已成为驾驭农机驰骋沃野的行家里手,对大型现代农机具的热爱甚至超越他们的父亲。胡老大说:“计划用3年的时间,再购两台约翰迪尔L60自走式联合收获机,两台R40履带式联合收获机,两台迪尔904拖拉机,依托明伟农机合作社的组织优势,组建一个由10台迪尔农机为主的农机作业队,在农机作业服务的大军中抢占行业的制高点,再创农机服务新天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胡老大人生的每一步都踩在改革的鼓点上,他说只要踏实、肯干、诚实、守信,紧跟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能为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这正是:
  
             碧荷万顷叶田田,鱼米之乡赛江南。
  
             古有孝贤闵子骞,今有诚信胡玉连。
  
             跨区名成苏豫皖,约翰迪尔把梦圆。
  
             沃野鸣响绿蛤蟆,再谱农机创业篇。
  
  注:1.胡从彬:山东鱼台人,鱼台明伟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又名胡玉连,别号胡老大。
  
      2.“绿蛤蟆”:在山东鱼台、微山、金乡一代,农民喜称约翰迪尔拖拉机为“绿蛤蟆”,因它趟田、耕地动作矫健,身段美观,宛如田间跳动的绿色青蛙(本地俗称绿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