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化导报:山东兖州机械化植保节本增效显神威

发布日期: 2016-05-16 信息来源: 市农机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目前,正是小麦田间植保的关键期,无人机飞防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你方唱罢我登场,陆空对阵,各显神通,成为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农业生产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兖州漕河镇西厂村广袤葱郁的农田里,5架植保无人机像蜻蜓、像蝴蝶,更像辛勤的蜜蜂在已经抽穗拔节的麦田上面来回穿梭,齐鲁种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边操控遥控器边高兴地对围观的百姓说:“一架无人小飞机一天一般能喷防600亩小麦,抵得上60-7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小麦、玉米病虫草防治时间紧,错过一天损失就非常惨重。齐鲁种业合作社总经理苏桂芹承包400多亩地。过去一到防治季节,就要请很多工人帮忙防治,防治一遍下来光开给工人的工钱就2000多块钱。小麦、玉米一年共防治8遍,工钱接近2万元。现在用1架无人机,雇佣1个工人,1天就能防治一遍。如今,苏经理签订了9000亩的喷防合同,5架无人机,3天就能全部喷防一遍。光工钱就赚大了,还省心、省力。

村支书王祥宏倒背着手悠闲地走过来,“俺村里1600亩地,要是搁以前,全村20多个壮劳力,10来天才能全部喷洒一遍;如今用无人机多半天就能喷防完。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打工,不用回来喷药每天还能多赚100元。一加一减,相当于全村多赚了近20万元。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今天终于体验了什么是‘居高临下’的感觉!”王书记话还没说完,村民王秀英接过话茬:“人家用无人机喷防,一点杂草都没有。我用人工喷防10亩地,整整忙活了两天,草还没除干净!”

据兖州区农机局农机推广研究员刘新强介绍人工喷洒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防治时效差,容易引起作业人员药物中毒,同时作业质量差,喷出来的雾滴直径大,易产生沉降造成农药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植保无人机,雾滴小、药物雾化效果好,喷洒均匀,可以显着提高药效。同时,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喷防无死角、无缝隙,防治效果更好。

“无人机”飞防扬威长空无人敌,“长臂铁骑”喷杆喷雾机同样横扫千军如卷席,气势不输、威力不减。

在兖州区大安镇唐营村,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那台价值49万余元的“长臂铁骑”——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以舍我其谁的霸气姿态,伸展开18米铁臂在农田里喷云吐雾进行植保。另一台13.5万元的小型自走式喷雾机也不停作业。年轻的合作社理事长邓来顺算透了经济账:“按一天的工作量来算,这台大机器一天能喷防1000亩,工人工钱200元,油钱200元,工本费一共才400元。1000亩地用人工喷防,一天干完,至少需要100个工人,人均工资至少50元,光工钱就5000元。那台小型机器一天作业400亩,比人工喷防能节支1600元。两台机器一天干1400亩地,工费节支6200元,农药利用率提高30%以上,平均每亩节省2元农药,大概2800元。”两台机器,一天能够节支9000元!邓来顺今年也承包了9000亩的喷防任务,一年喷防8遍共7.2万亩,仅工费和农药两项,全年就能节省近50万元。数据一落地,大家顿时都兴奋起来。

“机械化病虫草防治破解了农业耕、种、管、收和粮食烘干全程机械化生产中的难题,打通了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高了兖州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兖州区农机局局长周广明说。(兖州区丁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