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检查获多起珍稀野生动物走私案
一根根残留着血迹的羚羊角,仿佛永远记录着羚羊的哀号;一张张柔软的麝鼠皮,似乎看到麝鼠被猎杀时绝望的挣扎。
野生动物走私在国际上被称为“滴血交易”。近年来,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持续开展严厉打击走私野生动物专项行动,一起起妄图利用新疆口岸国际通道走私野生动物的案件,没能逃过口 岸边检执勤官兵的火眼金睛,犯罪分子纷纷栽倒在了祖国的西部国门。
暴利驱使 盗猎分子将枪口瞄准珍稀野生动物
近年来,受暴利驱使,盗猎分子将枪口瞄准了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他们铤而走险向周边国家进行走私贩卖,企图换取丰厚利润。
走私野生动物犯罪会造成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直接危害地球生态环境。
吐尔尕特口岸位于新疆乌恰县境内的吐鲁嘎特山口,海拔3795米,是我国连接中亚地区的咽喉要地,也是中国向吉尔吉斯斯坦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吐尔尕特边检站就查获羚羊角、麝鼠皮等珍稀野生动物走私案2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4.2亿元人民币。因查缉成绩突出,该站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集 体三等功一次,两次被国家濒管办评为“眼镜蛇行动”先进集体。今年6月3日,因在打击珍稀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工作中成绩突出,吐尔尕特边检站被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表彰为2016“打击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卫士行动”卫士奖,这也是新疆公安边防部队乃至全国公安边防系统首次荣膺该奖项。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赶赴吐尔尕特边检站,独家采访了解该站官兵在查缉珍稀野生动物走私案中,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背后故事。
国门前无声较量 破获多起走私大案
初冬的吐尔尕特口岸,寒风凌冽。
2015年10月30日,在海拔3700多米的吐尔尕特边检站国门前哨班,边检官兵正顶风冒雪,一丝不苟地查缉着一辆辆从吉尔吉斯斯坦入境的货车。
十月天飘大雪,这在吐尔尕特口岸前哨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今天繁忙的景象中透着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前一天晚上,吐尔尕特边检站通过情报获知,将有一批走私物品从口岸偷运入境,走私物品的具体种类、数量不详,但涉嫌车辆极有可能为吉方车辆。
30日下午17时许,一辆吉尔吉斯车辆载运一车牛皮入境,前哨班执勤官兵按照前期确定的检查范围将该车作为重点车辆进行全面细致检查。
车头、驾驶室、工具箱……官兵们仔细搜寻,期望能有重大发现。
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车箱内拉运的牛皮官兵们经钢钎捅、铁钩探、手电照等方法进行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难道情报有误?还是这辆车根本就不是可疑车辆?”
就在执勤官兵有些泄气时,带班领导联想到2014年“1.15”走私案件中,不法分子通过将麝鼠皮藏匿于拉运的牛皮底部,企图蒙混过关。
这次会不会故伎重演?
执勤官兵再次对该车车箱进行重新检查。由于仪器、工具无法发现问题,执勤官兵忍着牛皮的恶臭,将湿滑、血腥的牛皮一张一张掀开,仔细查验。
两个小时后,在检查接近车箱底部时,执勤官兵发现了两箱蜂蜜、一袋肉制品。
蜂蜜和肉制品均为食品,放在奇臭无比的牛皮底下显然不合常理。“这辆车肯定有问题!”执勤官兵兴奋起来,他们克服疲劳和高原反应,立即加快检查速度,一鼓作气将27吨牛皮一查 到底。
当检查至车箱底部时,执勤官兵发现了二十余个纸箱,开箱检查,纸箱内装满了羚羊角!
中亚高鼻羚羊属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目前全世界只有约5万只,主要分布在中亚国家的高山峡谷、半荒漠地带。高鼻羚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雄性高鼻羚羊十分珍贵和稀少,而其 角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能够治疗高热、抽搐,头痛、眩晕等症疾,价格十分昂贵。
经清点,当场查获羚羊角21箱,5300根。同时,还查获牛鞭283袋,25470根。经相关部门核算,涉案价值约1.6亿元人民币。
同样触目惊心的案例还发生在2013年2月6日。
当时正值春节来临之即,吐尔尕特口岸显得异常寂静。
当天下午4时许,执勤战士李辉穿着厚实的棉大衣,带着强光手电筒和钢钎,开始像往常一样对一辆入境货车进行检查,他猫下腰用手电筒照射着车辆底盘,不时又用钢钎敲击着油箱,通 过声响判断有无藏匿可疑物。
李辉钻出货车底盘,驾驶员阿某连忙向他递烟,又是跺脚又是搓手,声称自己开的是空车,请他行个方便,好早点回家过年。
“难道这辆车有什么猫腻?”职业的敏感让李辉察觉到了阿某的异常。
李辉示意其打开车厢后门,做进一步检查。阿某一边强调没有装货,一边极不情愿地打开车后门。
李辉举起手电筒照射着黑暗的车厢,里面空荡荡的未发现任何异常。
就在阿某着急地准备合上车门时,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扑面而来。
“停!里面怎么会有腐臭味?”李辉唤来战友臧军建当即制止阿某关车门。面对执勤战士的盘问阿某语无伦次,形迹十分可疑。
随后,官兵们采用切割技术对车体暗箱进行破坏性检查。
半小时后,官兵们在车体暗箱中发现了排列整齐的羚羊角。
后经技术人员鉴定,查获的羚羊角属中亚高鼻羚羊,共计3615根,案值约1.08亿元人民币。
利益熏心背后 犯罪手段多样化
据吐尔尕特边检站站长马东介绍,每年进入秋、冬两季,从该口岸实施野生动物制品走私活动的风险急就会剧加大,这也给边检官兵的查缉工作带来了挑战。
麝鼠又名麝香鼠、麝狸、“青根貂”,是一种草食性的珍贵毛皮药用动物。近几年,由于毛皮加工中染色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麝鼠皮在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同时还具有漂亮的外观形式 ,在服装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麝鼠皮背脊锋毛为棕黑色,脊两旁为棕黄色,腹部为棕灰色,是制衣的高等毛皮原料,在国际裘皮市场上很有声誉,有“软黄金”之称。
于是,麝鼠皮也成为了不法分子的走私目标。
2012年3月7日,该站执勤官兵在对一辆中国籍入境货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车厢内荡荡的,只放了几把扫帚和杂物。
执勤官兵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虽没有发现什么猫腻,但车箱内一股轻微的异味引起了官兵的怀疑。
“难道不可告人的秘密引藏在更深处?”执勤官兵又增派警力加强查验。因于光线较暗,执勤官兵通过手电照射,在车辆上仔细搜寻着每一个疑点。
“班长,快,快看,这儿是不是有点异常。”在仔细比对后,执勤官兵发现在车厢凹部后侧有新焊接的痕迹,再通过内外测量法,确认车肚子后部存在1.5米的暗箱。
在现场指挥的带班领导立即安排执勤人员从驻地汽车维修部借来了一台电焊机,在车体前部用碳素笔画了一个50厘米长、60厘米宽的切割区,要求战士照线切割。在电焊的弧光中,执勤 战士目光如炬,急切地等着揭开车体暗箱内藏匿的罪证。站在一旁的货车驾驶员利某则吓得面如土色,他闭上眼睛,用手挡着脸,似乎怕看到刺眼的火光。
半小时后,执勤官兵在车厢前部割开一个只能钻进人的长方型口子后,撬开铁板,发现里面摞满了密封得严严实实的可疑纸箱。执勤官兵跳上车,取下纸箱,撕开胶带,一张张麝鼠皮顿 时暴露在官兵面前。经查,共有用熟料袋严密包裹的麝鼠皮169包,共14000余张,价值80余万元。
统计,自2012年以来,吐尔尕特边检站共查获走私麝鼠皮案4起5人,查获麝鼠皮共计70000余张,案值530余万元,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嚣张气焰。
心存侥幸心理 不法分子一再铤而走险
据了解,野生动物走私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军火、毒品走私的第三大非法贸易。
在边境线较长、毗邻国家较多的新疆,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压力巨大,一些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形成了采集、收购、贩运走私、再层层销售的链条。
近年来,新疆边检部门不断强化口岸查缉管控,重拳出击,但野生动物走私案件依然成多发、高发态势。据新疆边检官兵分析,因我国近年来对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更加严密,立法更加完 善,打击屠杀野生动物活动的力度不断加大。而国内市场对动物制品需求剧增,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境外走私动物制品的巨大利润,促使部分不法分子一再铤而走险,企图走私动物制品入境。
从近来年吐尔尕特边检站查处的几起案值上亿的野生动物走私案来看,涉案人员多选择在边检站孔道内倒装的方式实施走私活动,正是心存侥幸心理,不料屡屡被边检执勤官兵查获。
据办案人员介绍,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导致野生动物走私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该站2013年9月5日查获的特大野生动物走私案中,犯罪嫌疑人阿某在此案中扮演“召集人”与“联系人”角 色,作用极其关键。而其于2012年就因走私麝鼠皮被该站查获并移交海关处理,当时因其涉案金额相对较小,处罚力度相对较轻,其变本加厉继续开展非法走私野生动物制品活动。其弟弟吐 某更是抱着“给哥哥帮忙”的心态参与此案中;涉案的海某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也未意识到其行为已触犯法律,在其他涉案人员犹豫不决时还大肆鼓动;涉案人员司某在境外与货主讨价还价 ,将走私活动当成了一次难得的“商机”,却没有看到触犯法律的“危机”。
办案人员说,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几起特大野生动物走私案,涉案人员法律意识均较为淡薄,对自身走私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模糊不清,受巨大利益驱使,积极实施走私活动。
近年来,吐尔尕特边检站查获的野生动物走私案中,不法分子对吐尔尕特地理位置、口岸查验现场及边检、海关、国检查验模式非常熟悉,为逃避检查,专门派出人员赴吉以货主的身份 装货,境内人员择机接货,并采取在境外遥控指挥的方式让境内接应人员主动与驾驶员工接头,打破走私案件一般均由驾驶员工与境内接应人员接头的“常规”,使境内接应人员身份难以确 认,即使违禁物品被查获,走私网络仍不受破坏,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另外,不法分子通过将违禁物品藏匿于湿滑、血腥的牛皮内,利用牛皮的恶臭,即掩盖了违禁物品的特殊气味,又增加了执勤人员检查的厌恶感,在此情况下,不法分子主观认为检查人 员可能会碍于检查的难度而放松检查,以达到顺利通关的违法目的。一些不法分子还“练就”了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给案件侦破获增加了很大难度。
提升查缉能力 跨国联动斩断黑手
吐尔尕特边检站监护孔道长达109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查缉形势异常严峻复杂。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该边检站以科技强警为牵引,积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口岸查缉、现场管控、孔道监护能力水平。自主研发口岸基础数据查询系统,在车体检查、询问调查、口岸 动态信息掌控、证件鉴别等多个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口岸改装车辆夹层、暗箱多,对车箱进行切割、开天窗等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孔道距离长,不法分子极有可能利用孔道实施物品走私、偷运的实际,该站利用手持移动终端的成熟技 术及口岸基础信息查询系统的数据,成功研发出车辆信息手持移动终端查询平台。
“现在,我们在车辆检查过程中,只需在移动终端内输入车辆号码,即可立即调出车辆原始外貌信息,迅速比对出暗箱、夹层及改动部位,有效提高了查缉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该 站站长马东说。
此外,边检站还将车底扫描系统、微震生命探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前哨班车辆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有机整合,实现单人同时操作多个系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警力。同时,在 新疆全区边检系统率先启用无人飞行器,充分发挥无人飞行器机动灵活、巡查面积大、可实时向指挥中心回传影像等优势,使限定区域管控视野得到有效延伸。
自2014年以来,该站与吉方图噜噶尔特边检站在国际执法合作领域实现了多项破冰之举,先后联合建立“高原救助站”“合作救援”、联合执法行动、推出“延时通关”服务、建立维权 救助机制,在情报交流、业务培训、查缉管控等方面持续加强协同配合,联管联控,增强了打击口岸非法出入境活动的力度。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