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关破获全国最大宗穿山甲鳞片走私案
今年7月1日,一个向海关申报为“空柜”的集装箱从盐田港卸船准备入境。经海关开箱查验,所谓“空柜”实际不空,箱内藏有176包共计5.1吨木炭,还有239包货物疑似穿山甲鳞片,净重达到11.9吨,散发着浓烈刺鼻的腐臭味。7月18日,经华南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心鉴定,查获的穿山甲鳞片为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树穿山甲和长尾穿山甲的鳞片,树穿山甲和长尾穿山甲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禁止进行任何国际性商业贸易。据濒危动植物保护专家介绍,一只穿山甲身上约有0.4到0.6千克鳞片,走私11.9吨鳞片意味着约有2至3万只穿山甲遭残忍杀害。由于穿山甲被用作食材药材在国内有市场存在,从境外尤其是非洲收购穿山甲鳞片的价格异常低廉,本案中穿山甲在非洲当地收购的价格为1.5万西法比,以当时汇率换算约为120元人民币每公斤。而2016年12月30日同仁堂在四川当地的收购价为18万人民币每公斤,以本案中查获的重量来算,按目前市场价货值约达2亿人民币。
7月21日,深圳海关缉私局大鹏分局对该案刑事立案侦查,深圳海关缉私局抽调精干缉私人员成立了专案组。但办案人员一开头就困难重重,查获现场除了一个申报的“空柜”,再无其他线索。海运货物,一般涉及码头公司、托运公司、船代公司、货代公司、收货人、发货人等多个繁杂的环节和人员。海关缉私人员开展走访摸排,逐个排除了嫌疑,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收货人与发货人身上。通过调取的海运数据,缉私警察从一份海运提单信息中,发现了一个收货人姓名: “XIA ×HUA”,这显然是中国人名字的拼音,但收、发货人的联系电话均为境外电话。真正的收、发货人是谁?线索信息极为有限而悬念重重。这时,大数据分析技术成为海关缉私攻坚手段。缉私警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这个拼音姓名为关键点,从海量的各种信息数据里经过反复分析比对,确定了多次去过非洲国家的山东鄄城人夏某华有重大嫌疑。8月24日,夏某华被抓获,经审查发现,夏某华年仅二十出头,并不具备操控11.9吨穿山甲鳞片如此大体量商业活动的能力;且其年前便已回国,不具备作案时间。缉私侦查员一边继续梳理夏某华的供述,寻找疑点,另一边开始追踪另一份境外海运数据上留下的申请人信息:“Li ×JUN”。在夏某华的供述笔录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办案人员注意:夏某华从非洲回国时,曾将护照借给也在非洲从事毛发收购生意的姐夫窦某波,窦某波将其护照复印了几十份。于是,侦查员们又围绕“Li ×JUN”、窦某波开展了数据分析,终于排查出与窦某波家族有密切联系的李某君,而李某君的姓名拼音与那份海运数据上的申请人“Li ×JUN”正好吻合!李某君有重大涉案嫌疑。9月12日,办案民警前往青岛将李某君抓获归案。
李某君到案后,审讯并不顺利。李某君自知从事穿山甲鳞片交易是违法行为,反侦查意识极强。他对其走私犯罪事实矢口否认,对侦查人员当场从其身上搜出的手机,亦以“前段时间在二手市场购买”为由搪塞。对此,海关侦办人员固定证据步步为营。侦办人员先从李某君的手机里,挑选了一张其儿子的照片,根据照片上的拍摄日期,推翻了其“手机为前段时间在二手市场购买”的供述。但李某君依然对手机中的穿山甲鳞片照片一问三不知。一位缉私老侦查员敏锐地发现,李某君其左脚脚趾二趾上有颗黑痣,立刻联想到在其手机中看到过一张照片:一只踩在穿山甲鳞片上的穿着拖鞋的脚,其左脚脚趾二趾赫然也有一颗黑痣。缉私民警立即固定了李某君脚上的这个关键证据。紧接着,侦查员又将提取出来的照片进行信息技术分析,确认了李某君脚踩穿山甲鳞片照片拍摄的实际地理位置就位于非洲某国。经侦查人员大量的信息分析工作,有力地指证了李某君在非洲实施走私的涉嫌犯罪行为。在对李某君的侦查过程中,另一个可疑的同行人——何某杰进入了侦查人员的视线。何某杰曾于案发前不久,与李某君搭乘同一航班旅行,并有过同行的出境记录。侦查人员还发现,何某杰户籍所在地安徽亳州,也是中国较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之一,何、李二人联系频繁,近段时间资金往来高达五百万元以上。种种证据显示,何某杰具有重大涉案嫌疑。10月初,侦查人员火速赶赴皖北,在当地公安机关协助下,将何某杰抓获。经审讯,何某杰供述了应李某君要求,帮忙走私11.9吨穿山甲鳞片入境的犯罪事实。
目前李某君、何某杰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