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70800494419871N/2017-2413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投资促进局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 |
成文日期 | 2017-02-21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济宁未来发展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战略取向,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深化拓展“五城同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太白湖新区建设行政商务中心
按照“一城五区”发展格局,支持任城区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智慧城市示范区,兖州区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枢纽型物流中心,济宁高新区建设国际化科技新城、圣地智谷,太白湖新区建设行政商务中心、生态新城,济宁经开区建设西部产业新城。
建设精致城市,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进“多规合一”,科学规划利用地下空间,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程,搞好城市拆违、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畅通城市,加快济宁主城区大二环建设,完善城区道路网络系统,合理增建公共停车设施,让群众通行更便捷、更通畅。
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推进“三河六岸”提升改造和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构建良性循环的城市河道水系统,争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公共交通、市政设施等领域信息化改造,推进城市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大城管格局,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
城乡协调
促进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
坚持扩容提质与凸显特色并重,强化县城公共配套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对人口、产业、人才、商业的集聚功能,促进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发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小城镇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小城市、重点镇和特色小镇。完善城镇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和谐幸福家园。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文化特质、山区景观、丘陵风貌、滨湖水乡、平原风光、滨河生态,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带,提升农村道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市区、县城、镇级落户限制,健全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县域经济提升计划,加大对薄弱县帮扶支持力度,激励各县市区争先进位、竞相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关键词:
都市区融合
加快经开区、嘉祥融入中心城市推动
“济邹曲嘉”各板块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相向发展。织密中心城区到周边县市路网,完成鲁南高铁、济宁新机场、跨微山湖高速、董梁高速、环湖大道东线、泗河全域综合开发、京杭运河航道改造升级等一批牵动性工程,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构建都市区互通互联的快速路网体系。
推动产业对接融合,统筹济宁高新区、兖州、邹城产业布局,构建东部工业聚集区;依托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动曲阜、邹城、泗水文化项目集聚发展;加快济宁经开区、嘉祥融入中心城市步伐,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机场、高铁站、内河港口,规划建设高铁经济区、临港经济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加快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牵动,以高于省定标准治水、治气、减排、增绿,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科学布局生活、生产、生态三大空间,严守生态、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保护三条红线。完善“治用保”水污染防控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水质安全。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持续提升蓝天白云天数和空气质量。
强化节能减排刚性目标管理,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绿色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加快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搞好山区绿化、林网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生态湿地修复和采煤塌陷地治理,构筑覆盖全市域的大生态体系,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新闻链接
省政府批准济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
前一段时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济宁关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建设规划。未来,济宁将在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控制城市规模、推进都市区建设,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文化传承型城市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建成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按照《规划》,到2030年,济宁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将被控制在35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85平方公里以内。济宁将在重点发展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加快与曲阜、邹城、嘉祥的一体化发展,推动济宁都市区构建,增强在西部经济隆起带、鲁南城镇带上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而城市交通体系作为密切城市间联系的“血管”,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都将得到全面加持,为其它基础设施的跟进创造基础。
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的基础上,禁止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同时,结合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要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做好采煤塌陷地治理,统筹协调城市规划建设与煤炭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关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济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住宝贵的文化“经络”和风貌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应有之意。批复要求济宁要按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规定,严格实施济宁、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积极推进邹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济宁市域历史文化街区的编制报批,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并在强化周边的同时做好主城区整体设计,保护好城市天际线和景观视廊,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