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37080057549171X3/2018-4156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组配分类 数字图文解读
成文日期 2018-11-29 失效日期
有效性

让诚信文化建设嵌入文化市场监管

发布日期:2018-11-29 信息来源:济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化市场放管服改革和“多证合一”解读

济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执法监督科副科长  樊丽

 文化市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的发展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一直以来都以健全完备文化市场法律体系、提高文化市场执法效能及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为主,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后要求对市场进行精准监管,“多证合一”改革更直接将市场监管的重担压向事中事后,文化市场监管模式随改革而变,监管方式转变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信用监管”,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文化市场体系中建立“诚信”(或者说“信用体系”)机制,打造一支“诚信执法”的队伍,建立一种“诚信经营”的行业。而“诚信”机制的建立健全不再单单依靠规范执法,更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诚信文化”的智慧,在文化市场监管中推广“诚信文化”建设。更深一点理解,“诚信执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对建立文化市场体系的“法律信仰”是一种现实实践。

本文以“放管服”改革及“多证合一”后济宁市文化市场监管模式理念的转变为例,探讨文化市场监管模式的转变及“诚信文化”嵌入的必要性。

一、济宁市文化市场监管基本情况

济宁市文化市场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广电、图书、艺术品、文物、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单位等多成分、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体系,作为执法依据的法律法规大致有100余部,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网络安全、新闻出版、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市场的监管法律体系基本完备。

从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济宁市共有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单位500余家,娱乐场所200余家,文艺表演团体100余家,出版物经营单位470余家,印刷企业450余家。济宁市及所属各县(区、市)有执法人员230余人,均已成立独立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履行属地管理职责。

2017年以来,济宁市在出动执法人数、案件办理数量、执法信息上报数及省、市采用数等方面,均排名全省前列;有三个案卷在全省案卷评比中获奖;“扫黄打非”工作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济宁市局被评为“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三等奖”“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各县级局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突破。

二、“放管服”及“多证合一”后文化市场监管模式的转型

自2016年7月至今,济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遵照济宁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要求,围绕“精准监管”行动,全面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公平公正、包容创新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稳步推进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以公正监管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引领、以“三项制度”来强化的文化市场三大监管体系,较好地完成了文化市场“放管服”工作。先后建立文化市场“两库一清单”及随机抽查各项工作机制,每年对文化市场进行两次双随机抽查。先后印发《济宁市文化市场“红黑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济宁市文化市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各县(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按文化部标准自行审核、核定“红黑榜”名单,每季度备案市局一次。充分利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2012年即实现执法办案“五级审批”及办案全过程记录、音像全过程上传的功能。2018年6月以来推行的文化市场移动执法终端与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零缝隙对接,使得文化执法更走在执法工作前列。个别县(区、市)局现将“放管服”及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引入市场实践。

“多证合一”改革作为加快“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济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一是根据改革推进步骤逐步明确了文化市场“多证合一”整合范围。二是根据“济宁市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要求,规范归集整理济宁市局行政处罚信息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按时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三是自“放管服”工作开始,济宁市文化执法局就主动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与济宁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积极衔接,承担“多证合一”后市场监管的主体责任。

三、诚信文化建设对文化市场监管的重要意义

(一)诚信文化建设对打造诚信执法队伍的意义。《论语》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成为时代风尚。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服务人民群众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机关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标杆和典范。济宁市信用办在部门诚信建设中,也提出了单位诚信建设的考核。《济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济政发〔2016〕5号)明确提出了“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公益类事业单位信用建设、加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加强文化、体育旅游领域信用建设。

(二)诚信文化建设对打造诚信经营业户的意义。如果说企业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信用监管建设也离不开企业信用监管文化的建设。如果我们在信用监管中推行“诚信文化”建设,务虚与务实相结合,从传统诚信文化中汲取智慧,对我们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诚信经营将大有裨益。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文化市场领域转变市场监管模式,推行“信用体系”建设,推广“诚信文化”建设,与当今正在进行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诚信城市创建密切相关,具体工作还以文化市场执法监管的实践有关。无论如何,都值得期待。

政策链接:放管服改革.doc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