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MB2855352K/2019-4717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 |
成文日期 | 2019-12-11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打算
2019年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打算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说了
算、定了干、按期完”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提升群众满意度、经济贡献度、对外影响度”为根本目标,强化担当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我市荣登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第23位,在山东省排在第四位。据第三方统计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25.8万人次,同比增长9.6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68.88亿元,同比增长12.98%。全年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89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0%。
(一)党建引领走在前面。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出台印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科室人员调整,率先完成了领导班子分工调整,率先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率先对局机关所属18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调整改建,将旅游市场执法职责和队伍整合划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组建济宁市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支队,明确为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机构,统一行使文化、旅游、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市场行政执法职责。特别是局机关搬迁到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后,率先建设了规范的党员活动室,并举办了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报告会,为迅速进入角色、高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全市机关党建示范单位,并在市直机关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总结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三争”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争取“中国旅游日”山东分会场启动仪式、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在我市举行。曲阜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全省3个入选县市区之一;微山湖旅游区进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是全省唯一入选预备名单的景区,同时荣获这两项“金字招牌”在全省唯有我们济宁一个市。邹城市城前镇综合文化站、嘉祥县广播电视台入选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数量占全省的1/7。邹城石墙镇上九山村、梁山县大路口乡贾堌堆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占全省的1/5。12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复评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继续领跑全省。5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国保单位达到41家,数量稳居全省第1位。5个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35个项目纳入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共争取上级文物、旅游等各类资金1.3亿元。
(三)公共文化经验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成立专班、靠上协调,确保了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如期开馆,自运营以来,共组织文化惠民活动340余场,接待群众达160余万人次,先后有130个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真正成为文化惠民的新高地、城市地标的新形象,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名片,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在我市召开。制定了全省首个《“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与服务标准》和奖惩激励措施,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19877场、送戏下乡5891场,广电扶贫任务全面完成,为圆满完成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等考核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市考核办反馈,下半年全市群众文化满意度提高到92.05分,我市公共文化经验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四)文旅融合做法受到省部领导高度评价。先后在济南、北京、深圳、曲阜举办了五次文旅招商推介会、文旅国际推广大会,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吾悦广场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先后落地开工。截至目前,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累计达17家,数量居全省第2位,A级景区累计达132家,数量居全省第3位。在全省率先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命名了曲阜市尼山圣地小镇等6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兖州区新驿镇东一村等20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村。研学旅游迅猛发展,成为淡季旅游新爆款,接待研学旅游人数达160万人次,同比增长40%,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发文刊发推广了我市研学游经验。今年,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关志鸥,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于杰分别对我市文化惠民消费季、文旅融合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五)尼山圣境成为全省文化夜游新地标。夜间经济开局起步,深度挖掘夜间经济载体,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业态。依托运河音乐厅、声远舞台、杂技城、大剧院,精心策划演出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廉政剧《两面人生》等,推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夜间经济”戏曲展演活动,组织开展了“夜间十元剧场”亲子类儿童剧演出,打造了主客共享的夜间“娱乐济宁”视听盛宴。特别是尼山圣境自今年7月12日起,创新策划了“夜游尼山”暑期文化夜游季,推出了拜月祈礼、星空诗月夜、伴月巡游、梦幻水幕、无人机秀、烟火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成为全省文化夜游新地标。
(六)文物保护工作全省领先。精心编制了《济宁河道总督署遗址保护规划(2019—2030)》等保护规划、维修方案80余项。有序推进了“三孔”彩画维修工程等重点项目,圆满完成了10余处全市重大工程前期考古勘探工作。加快建设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地市。扎实开展了全市重点文物古建筑安全大检查活动,起草了《济宁市文物安全管理办法》,确保了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七)文艺精品生产成为全省样板。廉政剧《两面人生》入选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演剧目,精心举办了10场演出,6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观看了演出,深受洗礼和教育。《梦回三迁路》《捷克棒》入选中国儿童戏剧节、全国杂技展演,被评为优秀展演剧(节)目奖,《儒风·百戏—梁祝》荣获第十一届上海国际魔术节铜奖,儿童剧《荡起双桨》被纳入2019年全省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项目名录,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作了经验介绍,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地市在全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2020年工作安排及打算
2020年,文旅工作的总体思路简要概括为“1236”(瞄准一个目标、打好两张名片、加快三个提升、强化六个重点),即瞄准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目标,打好“三孔、大运河”两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加快提升群众满意度、经济贡献度、对外知名度,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市场培育、对上争取、夜间经济、营销推广”六个方面的突破,力争实现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8%。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招商引资,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增潜力。充分挖掘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包装文旅项目,实施“全员招商”制度,聘请一批高端招商顾问,确定珠三角、长三角为重点招商区域,组织精准招商小分队,全力对接华强集团、华侨城集团等重点目标企业,持续开展登门招商活动,在深圳、杭州等重点城市举办文化旅游专题招商推介会。
(二)强化项目建设,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壮实力。加快推进尼山圣地·鲁源小镇、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华侨城古运河十里画廊等精品项目规划建设,深入实施“三孔”古建筑油饰彩绘保护等工程。抢抓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南阳古镇、南旺分水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三)强化市场培育,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添动力。全力支持孔子文旅集团、尼山文旅公司、儒源集团等重点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组织开展“十佳”景区、导游、酒店、旅行社等评选活动,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精心指导微山湖旅游区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力争2—3年再造两个5A 级旅游景区。大力推进中外知名品牌旅行社与我市景区搞好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大对旅行社的奖励力度,力争把国内外优质客源引进来。积极支持邹城、泗水、汶上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做大做强研学旅游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旅游发展新优势。
(四)强化对上争取,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聚合力。瞄准吃透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活动,盯紧靠牢,积极主动汇报对接,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济宁,更多的项目荣誉落户济宁,更多的试点会议放在济宁。同时,深入开展万场演出惠民生、千场大戏进农村、百场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全面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大力开展国学夏(冬)令营、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儒学普及推广成效。
(五)强化夜间经济,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激活力。全力打造夜间“游览济宁”,积极主动配合任城区等单位,整合太白楼、东大寺、竹竿巷、宣阜巷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运河风情步行街”。全力打造夜间“娱乐济宁”,策划推出“10元一票通”,依托运河音乐厅、声远舞台、杂技城、济宁大剧院等演艺场所,推出一批夜间精品剧目,确保城区所有演艺场所周周有节目、天天有演出。全力打造夜间“文化济宁”,加快建设24小时图书馆,适时延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开放时间,探索开展夜间文化体验、非遗展览、免费参观等活动。
(六)强化营销推广,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强引力。深化与腾讯、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的宣传营销合作,扩大与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合作。积极拓展日韩、东南亚等华人聚集区海外市场,北上京津冀、南下江浙沪、西拓中原腹地等优质客源地,精心举办文化旅游国际国内营销推广活动,不断增强“文化济宁”在国内外的影响度、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