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泉群景区(AAA)
泉林泉群景区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为古老泗河的发源地、是中国泉乡--泗水县八大泉群之首,《山东通志》列其为“山东诸泉之冠”。泉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主泉流量达1.35立方米/秒,总流量4立方米/秒,常年水温14℃~18℃,是山东省日流量大于一万立方米的岩溶大泉之一。泉水五步成溪,百步成河,从古至今,滔滔不绝,“不以潦而盈,不以旱而涸”。
泉林人文底蕴极为丰富,至圣先师孔子到泉林观泉,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浩叹;《山东通志》、《山东运河备览》列它为“山东诸泉之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誉为“海岱名川”。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的佳句至今被人广为传诵;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十次驻跸泉林,留下无数歌泉咏水的千古华章。此地杨柳青青,绿草茵茵,涌珠喷玉,水藻飘飘,如绘如织,天然毓秀,为世人所青睐。
1994年,泗水县政府为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开始投资,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建设了大量景点,1998年泉林泉群风景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泉林现存古迹有康熙御碑(1995年重建)、石舫、御桥(文桥桥面为以前存下来的,御桥和武桥是后来仿制的)、古银杏树、子在川上处(后来重建,碑后的诗句为乾隆真迹)等。
景区内名泉有红石泉、珍珠泉、响水泉、黑虎泉、趵突泉、双睛泉、淘米泉、朝阳泉等。泉林泉水水质清冽,硬度高,纯度大,无汞等有害物质。饮用则甘甜爽口,常饮泉水能清心爽性,延年益寿。
牌坊 建于1994 年,采用木质斗拱结构,宽12米,高12米,正面写有“天下奇观——泉林”,是著名的营养学家陈云夫人于若木所题。背面写有“泗河渊源”是由舒同所题,意思是说这里是泗河的发源地(从古至今渊源流淌)。
在牌坊的一侧,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文字,是1994年开发景区时从地下挖出,石碑的发现证明了古代帝王、文人墨客对该景区的重视。
1976年,山东省地质局对泉林的初步考察证明,泉林地下水流有透水层,80米以下又有8米深的蓄水层,当地下水沿着水脉向北流动的时候,受到第三层岩性强的石灰岩的阻挡积压,被迫夺罅而出,形成这一带众多如林的泉眼。
红石泉 景区四大名泉之一,它与黑虎、趵突、珍珠三泉汇集后成为泗河的发源地。此泉因从泉底喷出红砂,如腥血之涂石,故名红石泉。明代太守张文渊有诗,“红灯倒映红石泉,况有明月来青天。太白浩然意趣似,只恐傍人呼谪仙”; 明代佥事王文翰有诗《红石泉》赞曰:“渠根一片丹砂石,深试平渠刚五尺,中流不知自何来,藻色波光弄弘赤”等一些赞美红石泉的诗文至今被人传诵。
珍珠泉 景区四大名泉之一,因泉水中冒出串串珍珠,晶莹明亮,固得名珍珠泉,此泉的水质特别清澈,可直接饮用,甘甜可口。明代知县张祚《珍珠泉涌》赞曰:“冷冷清泉苦斗奇,蕊珠万颗弄涟漪。潆洄触石声如咽,疑是鲛人抱泣时。”
紫锦湖 湖中的小岛叫镜榄榭,镜榄榭与观泉亭之间原有九曲桥相连,湖中可坐船游览,建于1757年,现存有遗址尚未恢复,还依稀可见桥基。
文、武、御桥 中间为御桥,左边武桥,右边文桥。当年,乾隆皇帝手扶御桥栏杆,遥望陪尾山,俯身取桥下水,笑着说:“真山真水”,又转身对纪晓岚说:“真学士”,纪晓岚心神领会,反应灵敏,只见他举目望天,垂头看地,笑对曰:“一天一地”随后又说:“一圣人”。
双晴泉 又名清泉。此泉从石缝中的两个圆洞中喷出,远远望去,犹如一双晶莹的大眼睛,固名双睛泉。
白石泉 从前这个泉的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白石头,故名白石泉。
淘米泉 此泉喷出细如米粒的黄砂,随泉花上下翻滚,犹如黄米在清澈的泉水中淘洗,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故名淘米泉。
莲花泉 此泉冒出的水犹如朵朵莲花盛开在水面上,故名莲花泉。
石舫 湖中的这座石质建筑,人称石舫,是供帝王赏泉品茶的地方。全国共有4座这样的石舫(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南京总统府、泉林泉群),过去有一句顺口溜:“从北走到南,一辈子不缺钱,从南走到北,一辈子不后悔”。
陪尾山 中国最早的典籍《尚书》曾提到过泗水泉林泉群景区的陪尾山,最早的地理书《禹贡》中说的 “泗出陪尾” 就是该处的陪尾山。
陪尾山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曲阜大旱,孔子带弟子们天天祈雨。一天祈雨回来的路上,孔子遇见一群顽童正用乱石追砸一条小白蛇。
小白蛇虽然遍体鳞伤,但仍艰难的向河里逃走。孔子见状,立即喝退顽童,将受伤的小白蛇带回学馆喂养。
几个月过去了,小白蛇的伤养好了,孔子就要把它送回河里去。一路上,小白蛇望着孔子不住的流泪,孔子心想:“难道这条蛇还通灵性,难怪在讲学的时候,它伸长脖子,瞪着眼的听”!孔子来到一条小河边,把小白蛇放进水中,说:“回去吧”!话音刚落,就见水惊浪淘,一只龙爪向孔子一挥,说道:“夫子救命之恩,弟子来日再报!”孔子大吃一惊,原来自己救的是条龙。
小白蛇原是东海老龙王的太子小白龙。小白龙回到东海龙宫,见了老龙王就哭,老龙王问出了何事,小白龙就把自己遇险被救的事向老龙王讲了一遍。老龙王说:“你遇上好人了。咱龙宫里有金银财宝,你带些去谢谢人家吧”!小白龙说:“我在他家养伤数月,知道他是位讲仁义道德的大圣人。因曲阜大旱,他每天带弟子顶烈日祈雨,我请求给曲阜降场透雨,救命恩人知道后,定比给他金银财宝要高兴啊!”
老龙王十分为难的说:“降场透雨容易,只是玉皇大帝有令,让鲁国大旱三年,这曲阜正处于鲁国境内,玉皇大帝的旨意谁敢违抗”?老龙王未答应儿子的请求。
不料,小白龙背着老龙王悄悄点齐水族,趁夜向曲阜出发。路上,小白龙的行踪被巡天的夜叉发现了,急忙报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闻言,勃然大怒,大骂东海龙王竟敢违旨,擅自去鲁国降雨。立即命令雷神出动,阻止小白龙。小白龙急腾至曲阜东泗水上空,还未来得及降雨,就和雷神相遇。雷神一阵霹雷闪电,把小白龙击死在泗水城东25公里处,化作一座山丘,名曰陪尾山。
小白龙被击毙了,但仍念念不忘鲁国旱情和孔子的恩德,便从许多石逢里吐出泉水,形成了泉林泉群胜景。泉水汇聚在一起又曲折蛇行,由东向西流去,形成了泗河倒流水的景象,古人常说“圣人门前河倒流”,(因国内多数河流均由西向东流入大海)。
子在川上处 至圣孔子曾在泉林陪尾山设坛讲学,看到泉林泉水滔滔不绝,日夜流淌,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乾隆21年(1756 年),乾隆皇帝第二次来到泉林,为纪念孔子,在此建立了“子在川上处”的石碑。并在碑的两侧镌刻有其亲笔书写的“七律诗”两首,以示纪念。其一诗曰:“绰楔伊谁勒屿巅,四围乔木俯临泉。既称夫子在川处,安藉释迦教别传。责实循名又奚必,枕流漱石且云然。从今横尾一拳石,来往何妨著寸田。”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 有一年,天大旱,卞邑遭受灾荒,颗粒无收,老百姓饿得连树皮都剥着吃光了,可是官府照常要钱粮。官逼民反,有一个叫刘夏子的庄稼汉,领着一大帮子人,上了卞城北的青龙山,在那里占山为王造了反。他们人多势众,连官府也没有办法。正在发愁,孔子和他弟子们来了,卞邑大夫说起这件事,孔子问:“老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大夫说:“年成不好,灾荒赶的”。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少收钱粮呢?”大夫说:“收这些钱我还不够花的,哪能再少收?反正不动武是不行的!”孔子说道:“这还用杀人吗?我去把他们叫下山来吧。”
孔子只带了高柴一个徒弟,走到了青龙山下。山上刘夏子听说是孔子师徒来了,便打发人请他上山。孔子说:“只要你归顺了官府,我马上就上山,只要你还是盗人,我就不上山。”刘夏子怎么能归顺?谈了很长时间谈不拢。当时天很热,孔子和高柴都渴得很厉害,刘夏子叫人端了一碗水给他师徒两个喝。高柴正要喝,孔子却大声地阻止说:“这种泉水喝不得!”刘夏子很奇怪,说:“夫子,这是山上的清泉水,喝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不喝?”孔子说道:“山为盗占,盗山也!盗山之泉,盗泉也!君子不饮盗泉之水!”
观泉亭 为历代皇帝和文人墨客观泉而建,在此可以观赏到滔滔不绝的泉水汇集成为泗河,亭子的正面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的佳句。
趵突泉 景区四大名泉之一,其泉“若人之搏击而涌,如翻雪之成堆,如文豹之突起,势雄百涧。”故名“趵突泉”。明代太守张文渊有诗赞曰:“万壑中间见此泉,分明文豹突平田。势雄百涧宜皆殿,声震千林让独先。涯矣谩窥门下管,涟漪时弄雾中弦。吾人革后皆成革,也解朝宗赴百川。”
黑虎泉 景区四大名泉之一,其泉大如虎口,从黑洞中喷出,若物之奔腾,虎之吼怒,水势滔滔,故名黑虎泉。该泉为群泉之冠。明代治河御史章拯有诗赞曰:“意行至陪尾,道体识源头。漏泽有时竭,源泉无日休。品推黑虎胜,合作玉虹流。洙泗多名迹,东归记胜游。”
康熙御碑 又称贔屃碑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第一次游泉林,并作《泉林记》一文。后于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建此碑,将《泉林记》用汉、满两种文字镌刻在御碑正面。该碑高7米,宽2.5米。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来泉林,瞻仰泉林而作“泉林二首并记”,敬镌碑后。该碑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97年5月,泉林捐资近百万元重修起了康熙御碑,其高12.6米,宽2.2米。
《泉林记》 朕被服至道,诵法孔子于诗书简册之中,羹墙载见,如闻其言论而接其声容者,匪伊朝夕矣。尝以不登阙里之堂,观其车服、礼器、山川、风物慨然。至圣之音徽,每低洄于中而不能自己,遒者在延之臣咸谓:古者天子,巡省方岳,观察民俗。朕愈其请。因念岱宗在望,于迈鲁郊,夙昔所怀,今兹可慰。
译文 我亲身感受到至大至尊的孔孟之道,从诗书简册之中诵读,效法孔子的儒家学说。经常是坐着就看到他在墙上,吃饭就看到他在羹中(他的形象时时出现在面前)令人仰慕。好象听到他的言论,又好象接触到他的声音容貌,这情景不是一朝一夕了。曾经因为不能登阙里之堂,观览那里的车服、礼器、山川、风物而感慨。至圣先师的声音每每在心中盘恒而不能停止。往日朝廷的臣子都说:古代的天子,巡幸方岳,观察民俗。我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因考虑到祭祀岱宗,往前便是鲁国的故都郊外了,往日愿望因现在得以实现而心中感到慰藉。
据考证,北魏北齐时,在泉林修建了源泉祠,北宋时修建了祭祀水神的庙宇,元代又建泉林寺,明朝则在此修建了三坊、六亭和水部工署等。清代不仅在泉林修下了皇帝行宫,康熙、乾隆还10次在这里驻跸。
行宫 泉林行宫位于陪尾山下泗河发源地。始建于1686年(康熙二十三年),1756年重修(乾隆二十一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4298平方米,为古典园林式建筑群,亭台宫殿共114间。其建筑规模分为宫前风景区、宫内区、文武御桥、行宫八景(横云馆、近圣居、镜澜榭、九曲彴、柳烟坡、古荫堂、红雨亭、在川处)等。行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水光山色,相映成趣,这座富丽堂皇的行宫是皇帝巡幸驻跸之所。行宫原手绘图现珍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
康乾二帝驻跸泉林(卞桥)的时间如下:
1684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东巡来泉林驻跸卞桥;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东巡第一次驻跸泉林;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第二次驻跸泉林;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东巡第三次驻跸泉林;1765年(乾隆三十年),乾隆东巡第四次驻跸泉林;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东巡第五次驻跸泉林;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乾隆东巡第六次驻跸泉林;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南巡第七次驻跸泉林;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南巡第八次驻跸泉林;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东巡第九次驻跸泉林。
千年银杏树 该树是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又名公孙树,俗称白果树,银杏树雌雄异株,这棵是雄株,是不结果的,此树距今大约有1500多年,高15米,冠幅25米,树围5.8米。
碑林 原有大小石碑36块,多数为捐资碑,每当皇帝来泉林之前,都要对行宫进行修缮,四邻百姓纷纷捐资,修缮泉林寺和行宫,立碑为证。碑林毁于战乱和文化大革命,目前没有全部恢复。
响水泉 据说,响水泉的泉深可容两头牛,因泉水流入万石坡,汇入御桥下,故潺潺清流琅琅有声,有“泉源七十二,响水第一泉”之说。明王文翰《响水泉》诗云:“天载无声何有声,只缘山泉泻天精,气吞海眼蛟龙出,昼夜琅琅不断鸣”。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政府东2公里327国道北
联系人:王东
电话:1836983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