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4985039X5/2020-5776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组配分类 承诺10
成文日期 2020-12-22 失效日期
有效性

2020年济宁市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督查台账(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发布日期:2020-12-22 信息来源: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公开承诺事项

牵头领导

牵头单位

推进落实情况

存在问题

进展

状态

10、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开“济时通”APP,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

于永生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大数据中心

1、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528日,出台了《济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2020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济发[2020]10号),530日,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济办发[2020]10号),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市县均建立营商环境“1+19+18”(即1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19个专项工作推进组、18个专家团队)协调推进体系,建立局机关干部包保联系部门制度,实行“周例会”“月通报”“约谈问责”机制,427日,出台了《济宁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提升实施意见》,梳理印发了《对标深圳重点任务清单》,确定我市2020年度310项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并实行“蓝黄红”榜动态管理,稳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期间,根据全市各指标自查自纠、省模拟评价第三方反馈、对标京沪深先进经验等,梳理全市各领域需整改提升问题96项,其中,国评集中填报前解决问题44项,11月底前按时解决问题36项,持续优化提升的16项问题也已销号处理。制定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约谈问责办法和平时考核办法,建立“标准量化、综合排名、定期通报、末位约谈”的考核办法。聘请第三方机构组织于74日—8日,对市、县营商环境指标的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920日—29,组织全市18个指标258名业务骨干,累计826人次赴青岛西海岸新区,顺利完成的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集中填报工作,并顺利完成了企业回访填报工作。1210日—15日,组织全市18个指标200余人次赴潍坊市参加2020年省评集中填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现正按照省评有关部署,进行企业回访的后续跟踪落实工作。

2、攻坚流程再造,大力压减办事环节和时限。推进审批权限扁平化,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调整由我市市直部门实施的省级行政权力事项有60项,由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的省级行政权力事项83项,均按照要求与省直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了工作对接,签订了委托协议书,交接相关审批文书和审批二号章。同时,依据市级政府部门最新权责清单,对我市“市县同权”改革事项清单进行了调整,除受上级部门委托行使的11项行政许可和涉密事项外,向各县(市、区)、功能区全面放权,下放236项行政许可事项(市级仅保留跨县市区事务审批权限),新增2项其他权力事项和1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市县同权”改革范畴,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市县同权”改革。牵头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及上网运行工作已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工作标准、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实施清单、办事指南、服务流程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精确化,事项名称、编码、类型等十个基础要素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统一(简称“三级十同”)。

3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网上服务平台,实现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其他权力等11类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全覆盖,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99%,可全程网办率98%。配合市大数据中心完善济时通”APP功能,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1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济时通APP实现掌上申办。个体营业执照、企业营业执照、身份证等涉及48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111种电子证照可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减免,实现了网上数据的减证减照,通过信息共享,数据比对,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简单变更等110项事项秒批秒办。社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等多部门的30多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向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整合,开通济宁-泰安通办入口,添加电子证照应用,在各级为民服务中心建立自助服务专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进自助服务向基层延伸。截至12月县乡村三级及部分银行网点已部署自助一体机200余,为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全天候政务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办

4、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一窗、一链、一业一证”改革。通过优化升级窗口设置、精简受理流程、加速素质提升等措施,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免费邮寄送达”服务模式。以群众和企业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对“我要开饭店”等100个高频事项,形成了“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个流程”办理模式。通过攻坚流程再造,市、县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至少75%,市级平均办理时限由9.3天缩短至4.6天。推进乡镇村居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按照村居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六有一能”(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要求,从规范场所设置、规范事项标准、强化网上服务、规范管理运行等方面进行标准化打造,提升村居社区为民服务能力。创新实施了“一业一证”改革,制定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的通告》,在餐饮、便利店、药店、书店、旅馆等20个行业内全面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平均压减许可环节、申报材料、审批时间分别为71%80%78%,审批时限由最长的85天,压减至10天,有的1天即可办结。截至目前,“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证发证数量为1597张。政务服务实现了群众实时评议的好差评印发好差评实施方案,开发好差评评价系统,与省好差评实现对接,开通PC、评价器、二维码、短信、电话回访等多端评价方式,实现了对事项、人员、对象、渠道等评价全覆盖,建立了差评整改等闭环管理机制。9月以来,累计好差评评价数量14万余条。

1、基层尤其是村(社区)网络未覆盖,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进展不平衡;

2、部分县市区(功能区)全科受理人员力量不足,对窗口人员业务培训需进一步加强,业务转接、交办效率有待提高。

3、营商环境评价是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济宁作为全国的三线城市,在考核评价的人均国民收入、万人知识产权拥有量、国家实验室数量、高科技企业孵化、人口净流入量、大数据基础建设等一些方面,与南方先进地区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各级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强力推进。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