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70800004527379Y/2020-5607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心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0-12-08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关于印发兖州区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案例的通知
济农机字〔2020〕24号
各县市区农机中心,济宁市高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济宁市经开区农业服务中心:
近年来,全市农机部门牢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部署要求,切实将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就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拓展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新方式新途径,全面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现将兖州区农机中心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案例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市区农机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借鉴学习典型案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探索机械化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不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兖州区农机中心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济宁市农机发展促进中心
2020年12月1日
附件
担当作为 创新举措
农业机械化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兖州区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大力推广玉米穗茎兼收新机具新技术,实现秸秆资源化、收储集中化、利用产业化,催生出了绿色经济,培植了乡村产业振兴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兖州区政府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工作专班,明思路、做规划、抓典型、促推广,切实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这条“疏”的渠道上做文章,不断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兖州区农机中心积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参加玉米穗茎兼收机械化技术培训班、现场会,印发《兖州区玉米穗茎兼收机械化技术推广“十问十答”》等宣传材料,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新技术;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契机,扶持10家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新购置9台玉米穗茎兼收机、3套大中型秸秆打捆包膜设备。三是强化技术装备支撑。加快科技创新,鼓励兖州区骨干农机企业山东国丰、山东金大丰等在小麦秸秆收获、玉米穗茎兼收和秸秆打捆包膜设备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和应用。
二、加大工作力度,构建秸秆收储运“一体化”体系
兖州区农机中心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推动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合作社强强联合,逐步构建了“区有收储基地、镇街有收储站、村有收储点”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在大安镇来顺农机合作社和兴隆庄街道运达农机合作社建成了2个标准化秸秆收储基地;依托5家农机合作社在全区合理布点建设5个秸秆收储站,在20个村设立了村级临时秸秆收储点,积极对接漕河管口生态有机肥生产公司等秸秆利用企业,实现收储网络三级全覆盖,打通了秸秆“离田进站”、“加工进厂”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下半年,全区玉米穗茎兼收作业收储面积7670亩,秸秆收入144万元,节约成本61万元,实现综合效益205万元,亩均增收260元。
三、积极转变思路,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
兖州区坚持产业化发展理念,依托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以秸秆“五化”利用为抓手,在规划、用地、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创造条件,拓宽秸秆的收储半径、加工半径、利用半径,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以市场运作的形式,参与秸秆的收储,鼓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重点发展秸秆收储经营,培育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生产企业。今年,2家秸秆收储基地年收储玉米秸秆4600多亩,综合收益120万元,新兖镇小徐养牛场等一批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秸秆饲料化利用量2800吨,小孟镇金麦农机合作社等5家秸秆收储站销售玉米鲜秸秆2700吨,漕河管口村生态有机肥生产公司已收购100多吨玉米秸秆用于生产有机肥。兖州逐步形成了“离地出田、进站进园”、“划片收贮、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秸秆利用产业体系。
四、认真谋划发展,多模式经营提高秸秆收储效益
今年以来,兖州区农机中心积极调研秸秆市场行情,引导农机户因地制宜,灵活经营模式,形成了玉米秸秆“本地消化+外地销售”、“现收现卖+打包存储”的灵活收储方式和“本地收获经营+外出跨区作业”的多渠道增收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秸秆经营效益。一是收获的秸秆通过本地养殖场消化。大安镇东葛村农机户石洪安今年新购置1台穗茎兼收机和1套小型打捆包膜机,穗茎兼收作业700多亩,增加收入17万元左右,其中100多亩的秸秆打捆包膜,收入近4.6万元, 600多亩地的秸秆为本村和附近村养牛场的3个青储池供鲜秸秆,收入12.5万元左右。二是提前签订秸秆对外供应合同。小孟镇的德信农机合作社、金麦农机合作社和新兖镇的农机户曹运国联合,与汶上的养牛场签订了1500亩的供草合同,收购方负责派车到地头拉秸秆,秸秆4.5分/斤,收入近20万元。三是秸秆规模化打捆包膜存储。来顺农机合作社新购置2套大型秸秆打捆包膜设备,截至目前,打捆收储近2000捆,打捆秸秆1000吨,据考察2021年秋前草料价格能上涨到350元左右/吨,打捆的秸秆能卖35万元,比卖鲜秸秆多收入20多万元。四是开展跨区服务拓宽作业服务增收渠道。大安镇西北店村农机户卞传平开展“送机上门”跨区作业,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作业收入,单台玉米穗茎兼收机,在安徽与合伙人穗茎兼收玉米800多亩,每人平均纯收入达到6万元。
小秸秆成就大产业,兖州区农机中心积极摸索,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农机化优势,大力推广玉米穗茎兼收机械化技术,助推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探索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新路径,开辟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新途径,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