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登记管理信息公开情况

发布日期: 2020-03-17 信息来源: 市农机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法人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住所:济宁市车站南路32号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全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集成、示范、推广和农机人员培训等工作。

  法定代表人:马亚军

  经费来源:财政全额拨款

  开办资金:190.49万元

  举办单位: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证书号:12370800F498502670

  二、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章程根据《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第二条  本单位名称为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第三条  本单位住所是济宁市车站南路32号。

  第四条  本单位是经济宁市编制委员会(济编[2014]79号)批准设立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举办单位: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第五条  本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登记或者备案。

  第二章  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  承担全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集成、示范、推广和农机人员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  从业誓词:本事业单位法人在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从事活动,不违背宗旨,不超越业务范围,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履行权利义务,承担民事责任,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

  责任监督:投入国有资产的举办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实现宗旨和业务范围的监督管理。

  部门、行业和社会监督:本单位面向社会开展业务活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  本单位决策机构是党委会。决策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

  (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四)审定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

  (五)决定拟任法定代表人人选;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九条  本单位拟任法定代表人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取得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本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行使下列权利:

  (一)主持单位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局党委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单位年度业务活动计划。

  (三)拟定内部管理制度。

  第四章  资产管理和使用

  第十条  本单位具体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收入。

  第十一条  本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认真做好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相关科室和个人。

  本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第十二条  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本单位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

  第十四条  本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前进行财务审计。

  第五章  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十五条  本单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依法被吊销或因宗旨业务已经消失、事业性质改变等原因,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立、合并、撤销的,报请举办单位审查同意后,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六条  本单位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在举办单位和其他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形成清算报告。清算期间,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十七条  本单位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举办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十八条  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修改章程:

  (一)章程规定事项与修改后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符的;

  (二)章程规定的内容发生变化的;

  (三)决策机构决定修改章程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修改章程的。

  第十九条  章程的修改,经举办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涉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三、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法人年度检查信息

   2019年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在济宁市农机发展促进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的有力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机会议精神,围绕“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目标,强弱项、补短板,不忘初心,真抓实干,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认真做好大蒜、辣椒生产机械化试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机化模式。

大蒜、辣椒在我市种植面积较大,金乡县素有“大蒜之乡”的称号,大蒜、辣椒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大蒜、辣椒生产机械化水平还不高,存在短板、薄弱环节,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动。市农机推广站发挥农机推广先行先试的职能,深入基层一线,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大蒜、辣椒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解决农机农艺问题,破解农机化发展瓶颈,引领农民从无机可用向选好机子用的发展。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进行了大蒜播种对比试验,这是连续两年实施同类试验,试验地点选择在金乡县,试验田面积10亩,包括大蒜人工栽种五种形态试验和不同机械播种对比试验。人工栽种五种形态试验选取了正芽、倒栽、侧躺、仰躺和俯躺5种种植形态对比,不同机械播种对比试验选取两种大蒜播种机作为试验样本,玛丽亚牌11行正芽播种机2BUX-11和7行摆种机2BU-7。经过一个大蒜生长周期,得到了人工栽种五种形态和不同机械播种下的大蒜亩产量、质量,总结形成了大蒜机械种植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试验验证了大蒜机械化种植的可行性,筛选了可靠适用的大蒜种植机具。

2019年5月至10月进行了辣椒机械化种植试验,试验地点在金乡县,试验土地面积10亩,采用辣椒大苗移栽的种植方式,分垄作和平作两种。试验选用两种蔬菜秧苗移栽机,山东华龙2ZBX-4A型移栽机和山东宁津金利达2ZBX-2型移栽机。经过一个辣椒生长周期,得到了机械移栽模式下的辣椒产量和质量,探索了辣椒机械化种植的可行性,筛选验证了适应当地的辣椒种植机械,初步总结辣椒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也发现了辣椒机械化移栽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市农机推广站高度重视试验实施,精心组织,科学设计,严密管理。成立试验技术小组,编写《试验实施方案》。试验中多次去试验基地观察大蒜、辣椒生长情况,测量试验数据,解决技术难题。在关键环节、重要节点,技术人员坚守在试验田一线,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准确,试验的客观科学。试验还邀请农业专家全程技术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田间试验完成后,收集、整理试验数据资料,认真撰写试验报告,严密归纳总结分析,搞好技术对比研究,努力为大蒜、辣椒机械化种植找出一条可行的技术模式。

二、充分利用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通过层层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培训班等,大力宣传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效果和意义,较好地提高了农村各界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极大地加快了全市农机推广步伐。

10月25日在泗水县举办了全市玉米籽粒直收现场教学观摩会暨培训班。现场会有30多台套先进的农机具、农机设备演示展示,约翰﹒迪尔、雷沃谷神、中联重科等玉米收获机进行玉米籽粒现场收获对比作业,秸秆打捆、撒施肥、土地耕整、精量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农机具依次现场作业演示,展示玉米生产每个环节机械化技术。现场会还邀请省玉米机械技术专家讲授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全市农机人员、合作社代表、当地农民群众共约130多人参加现场会,大家观摩机具演示作业,听取专家技术讲解,提出问题探讨交流,现场教学观摩会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市举办关于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的现场会、培训班已是第三年,从“收穗”发展为“收粒”是玉米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玉米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化玉米生产的必由之路,而机械籽粒直收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现场会、培训班的举办必将推动我市玉米生产装备结构更加优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必将有力促进我市玉米生产高质量发展。

三、扎实组织开展农机化项目实施,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转型升级。

玉米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近年来,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等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广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由于播种、植保、收获等环节的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玉米播种质量不高,收获偏早,影响了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还存在短板。

为了示范推广夏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高效模式,今年5月至10月在泗水县实施了“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示范田面积240亩,投入资金20余万元。项目实施中,应用种肥同播精量播种机播种,玉米种子单粒精播,同时侧深施肥,实行小麦机收秸秆切碎还田,玉米机械精播,化肥深施“一条龙”作业。利用高效植保机械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玉米生长前期使用吊杆式喷雾机,中后期使用无人植保机。应用轴流式谷物收获机进行玉米籽粒直接收获,玉米秸秆切碎抛撒还田,玉米籽粒送烘干中心进行粮食烘干,实现了玉米籽粒收获+籽粒烘干的不落地收获。项目实施了玉米晚收,比周边农户晚收约10天。项目示范推广了玉米精量直播(施肥)技术、高效植保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籽粒直收技术、粮食烘干技术等农机化新技术。

市农机推广站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严格管理、精心操作,经常到示范田观察玉米长势,了解机械作业情况,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聘请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利用项目优势,召开全市玉米籽粒直收现场教学观摩会,全市130多名农机人员、农民朋友参加,扩大项目宣传影响,加强示范带动,达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效果。项目成效显著,玉米亩产656kg,比当地乡镇平均亩产量增产92kg,示范田240亩,共增产2.208万千克,增收3.974万元。采用玉米单粒机械精播,亩节约良种0.5kg,示范田减少种子费用支出0.3万元。实施玉米籽粒直收,比机械摘穗降低成本每吨100元,示范田减少收获费用支出1.574万元。示范田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减少了人工投入,压缩了生产环节,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玉米损失,提高了玉米品质,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实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积极参加全省农机推广活动,较好完成省站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9年全省的现场观摩会、教学培训班较多,对于全省每一次活动我们都积极组织报名参加,观摩学习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了解掌握全省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学习借鉴,促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助推我市农机化的发展。

积极争取省站在我市举办现场会、培训班,扩大我市农机化工作的影响。今年5月全省大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暨培训班在我市金乡县举办,市站高度重视,把此次全省活动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员出动,全力以赴,积极做好承办和协办工作。培训班取得圆满的效果,全省有300名农机代表参加,为大蒜生产区筛选配套机具提供了方案,加深了大家对大蒜生产机械化现状的认识。培训班在我市举办,充分说明省站对我市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和关怀,提升了我市农机农机推广工作在全省的位次和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

较好地完成省站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今年6月份省站安排各地市进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需求的调查,我们积极响应,快速行动。立即召开各县市区农机中心分管主任和推广站长参加的会议,专门安排布置此项调查工作,阐明重要意义,提高大家认识,明确责任任务。调查期间,不顾天气炎热,我们多次下到各县市区检查督导,确保调查数据准确可靠,调查工作详细认真。经过辛勤工作,我市高质量的完成各项调查任务,调查工作得到了省站的认可和好评。

《农机科技推广》杂志征订是常态化工作,但今年由于机构改革各县市区都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电话联系,加强与各县市区农机中心领导的沟通,按照杂志订阅的通知精神,宣传好《农机科技推广》杂志在农机化推广工作中的重大作用,督促各县市区克服困难按时如数进行杂志征订。今年我市较好完成了杂志征订工作。对于省站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我们也都认真完成。

明年工作打算。2020年继续贯彻省站、市农机发展促进中心的决策部署,在“两全两高”、补短板上下功夫,做文章,做好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农机化项目的带动引领。一是做好我市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明年5月和10月分别实施辣椒、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二是强化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的技术提升,举办全市玉米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现场演示观摩会,推动玉米生产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举办全市农机推广人员技术培训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能力。

2020年市推广站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市农机推广新局面。

    四、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编制实名制情况

  机构名称: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实有编制数:17人

  实有编制人员名单:马亚军、郭永印、郑宏、张新臣、于宏然、孙华、唐晶、赵书建、彭本坤、王建军、于宏涛、程西涛、胡敬丽、卞艳涛、潘潇、武永杨、张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