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381606177/2020-4858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主要负责人解读
成文日期 2020-05-19 失效日期
有效性

主要负责人解读 |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洪雷同志解读《济宁市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0-05-19 信息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合格证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是生产者的“承诺书”,是质量安全的“新名片”。一张小小的合格证,成为撬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创新的关键力量,吹响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角。

一、出台背景

为了高质量推进我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创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质量追溯电子码”试点并行,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农质发〔2019〕6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质监字〔2020〕1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的通知》(鲁农函字〔2020〕71号)有关要求,结合《济宁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济政字〔2017〕148号)推进情况,制定出台《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济政字〔2020〕23号)文件,把生产主体种养、管理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来,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同时探索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

为此,市政府于2020年5月18日印发《济宁市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济政字〔2020〕23号),成立了济宁市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合格证办公室”)。

二、任务目的

(一)5月20日前完成市级平台研发。201912月,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2020年底前需要完成济宁礼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20201月开始,品牌办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这项工作,截止4月底,历时4个月的时间,济宁礼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已经完成本地12项特色、地标农产品和茄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编报,正在进行发布前的审核;济宁礼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济宁礼飨品牌建设要求正在进行优化济宁礼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已经开展了禽蛋、鲜肉、农业加工品、蔬菜、水果等品类10余个产品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发完成了市、县、农业主体三级追溯系统的建设,结合当前推行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除实现合格证制度所需的各项功能外,计划加入农业资源调查、监管一体化、信用评价体系、质检结果公示等功能,真正让追溯系统与电子合格证推广工作有效结合,确保该系统建得成、用的上、可持续。

(二)5月25日前完成各县(市、区)合格证制度推广的对接。工作内容包括:各县(市、区)要完成领导小组建立、实施方案发布、开展动员部署等工作,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广所需的所有准备工作。

(三)5月31日前完成合格证制度推行主体对象的确定,每个县(市、区)生产主体名录不少于500家。关于推行主体对象的范围,没有包装的初级鲜活农产品生产者数量不能低于400家,产品涵盖蔬菜、水果、干果、畜禽〔活畜活禽〕、禽蛋、养殖水产品。济宁礼飨品牌目录企业和生产基地所有产品,都要纳入推行主体范围。

关于主体对象的性质,除济宁礼飨品牌目录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外,鼓励特色农产品种养植村和连片区域以新成立合作社和协会的形式集体加入。

(四)6月10日前完成平台与县(市、区)的业务对接。“市合格证办公室”组织技术力量完成县级、主体级平台的培训工作,各县(市、区)开始自动化上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情况台账。

(五)6月30日前完成A、B类合格证任务的70%。各县(市、区)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推广主体的培训指导。

(六)7月底前完成A、B类任务的100%、C类的50%。各县(市、区)至少组织一次研讨交流会。

(七)8月底前完成C类的100%、D类的40%。各县(市、区)开展日常的督导检查。以上指标中的“完成”,是指由“市合格证办公室”联合技术方,对合格证推广主体完成制证、发放、用证工作,并且正常列入各县(市、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台账中。

(八)9月份,对各县(市、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广工作进行专项考评。

(九)10月份,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同级市场监管局和商务局,组织开展市场联合行动。

三、重要措施

“一领五化”创新模式,即通过济宁礼飨品牌引领,形成部门互动机制化、质量监管体系化、监管模式科学化、质量安全长效化、产销对接高效化的新路子,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合格证推行和“济宁礼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运营相结合的全国新模式、新典型、新样板,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部门互动机制化。目前,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部级单位就有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多家单位。实践中,多部门、多系统、多渠道分头操作,追溯链条缺少对接,追溯信息不能共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分头开展追溯工作,追溯区域难以突破,追溯领域各自为政,易出现信息孤岛。同时,也容易出现工作不延续等问题。我市的此项工作,可以有效探索以产业链管理新模式,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化、长效化。

(二)质量监管体系化。此信息平台将农业资源调查、监管一体化、信用评价体系、质检结果、消费者评价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各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农业农村部门监管和服务并举,建立生产主体和消费者互动渠道,真正实现质量监管体系化。

(三)监管模式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广,农业监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联动机制,将原有的分段管理逐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生产经营者从产地第一次进入市场或商超时主动出具合格证,经营者查验留存,监管部门监管核查,通过这个机制倒逼生产主体、收购主体从“产出来”一侧加强质量安全内部控制和诚信自律,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生产出更多安全、合格的农产品,让问题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查。

(四)质量安全长效化。一方面通过加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宣传工作,部门齐抓并管,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一方面通过高质量推进合格证制度,在鼓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转变的同时,依据农业农村部“五个一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红线,加大违规农产品生产者惩处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化。

(五)产销对接高效化。通过整合农产品资源,鼓励社会机构与生产主体直接对接,为下游农产品加工、餐饮企业、机关学校食堂、社区居民打造坚实可依赖的供应链,既节约下游产业的采购成本,又增加农业生产主体的经营效益,同时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以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济宁礼飨”为统领,通过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与商务部门的努力,开通合格农产品与农批市场、商超、电商和直播对接的绿色通道,以“济宁礼飨”社区店或商超专柜为带动,开展多样性的基地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成本,避免运输及包装环节的二次污染,实现农产品优质惠民 。

“全市一盘棋”即由第三方、企业主体投资建设济宁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及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全面推广落地“交钥匙”工程,县级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市级平台,市县乡村四级形成政企高效对接,合格证制度和品牌建设互相促进,相互带动,实现平台按市场规律长期长效良性运营的工作机制,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杜绝认证体系混乱,杜绝财政“大包大揽”,极大的节约财政成本和社会成本,确保实效。

“五个全覆盖”即:

第一,济宁礼飨品牌产品生产基地、企业的品牌认证产品全覆盖;

第二,县域特色农产品全覆盖(金乡大蒜、金乡辣椒、鱼台大米、鱼台小龙虾、鱼台毛木耳、泗水地瓜、邹城蘑菇、微山湖大闸蟹、济宁青山羊、鲁西黄牛、微山湖渔湖产品、济宁百日鸡、曲阜香稻、梁山黑猪等);

特色产品、地标产品、区域品牌的持有主体全覆盖,以协会为单位进行主体承诺。

第三,消费量大、风险隐患高的农产品全覆盖(芹菜、韭菜、鸡蛋)。这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已经试行“双证制”两年,有了推广的基础;

第四,省、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企业产品全覆盖,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追溯的基础;

第五,农业生产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覆盖。

新增小农户、散户(蔬菜、水果、干果、畜禽〔活畜活禽〕、禽蛋、养殖水产品)覆盖率达60%的指标。

以统计局统计的小规模农户和县市区上报的数据为基准,具有商品属性的农产品生产主体,覆盖率达到60%。

“四类电子合格证”即:

A类:济宁礼飨品牌生产基地、企业农产品电子合格证(含金量3+,含济宁礼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检测报告、视频资料、电商引流);

B类:省、市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企业(含加工农产品)电子合格证(含金量2+,含各种证书,视频承诺、电商引流);

C类:有明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电子合格证(含金量1+,含生产经营资质,荣誉证书、电商引流试点);

D类:初级农产品种养殖小农户电子合格证(普通证,一张表格6项内容+日期)。

合格证类别越高,代表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水平越高,市场竞争力越强,鼓励生产主体逐步提升类别。

“对承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要依法查处”,此项工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细则。

四、出台目的

通过食用农产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品牌建设工作,力争创新全国“合格证含金量最高、覆盖率最高、合格证与品牌运营结合度最高、推广成本最低,一盘棋的长效机制方案最优”的全省全国先进经验和模式。                

通过四类合格证的实施,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促进小农户向合作社、规模化生产理念的转变,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品溢价,农民增收。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创新性的提出通过“先建后补”的形式,对系统建设推广过程中产生的软件开发、硬件采购、合格证印制、宣传培训进行绩效评估,实行财政奖补。

文件链接:济政字〔2020〕23号 关于印发济宁市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