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六十年——兖州农机装备产业振兴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 2020-05-09 信息来源: 市农机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1960年5月8日,山东拖拉机制造厂奠基建设奏响了兖州农机产业蓬勃发展的华丽乐章。

    目前,兖州农机产业已形成了涵盖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收获机械、农机配件等10大类500余个品种的产业体系,全区农机企业发展到1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农机企业39家。形成了以五征山拖、山拖凯泰为龙头的拖拉机制造,以大华机械为龙头的耕整种机械制造,以金大丰、国丰为龙头的收获机械制造,以联诚集团为龙头的农机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兖州农机”的文化起源

    1956年,国务院批准在山东省滋阳县(今兖州)建立“中匈友谊农业机器拖拉机站”。1958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滋阳县(今兖州)成立中匈友谊拖拉机站,并附设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成为山东省农机人才成长的摇篮。


初建“兖州农机”的艰辛十年

    兖州农机产业的源头始于山东拖拉机制造厂的奠基建设,1960年5月8日,由国家规划部署的全国十大拖拉机制造厂之一的山东拖拉机制造厂在兖州奠基建设。1969年底,济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杨得志到兖州视察,主要安排部署山拖会战,汇聚了山东乃至全国的农机技术人员7000余人,开启了“兖州农机”辉煌征程。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到兖州视察


辉煌的“兖州农机”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山东拖拉机制造厂主要生产泰山25拖拉机。70年代中后期,兖州农机研究所成立,围绕泰山牌拖拉机先后研制出了多种中小型农业机械,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1978年山东省农机公司兖州分公司成立。

泰山25拖拉机

    1978年11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将山拖生产的拖拉机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泰国国务院院长坚塞上将。1988年我区生产的TS25拖拉机、FD(飞动)295牌柴油机经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金奖空缺的情况下,双获国家银质奖,填补了我国大中拖无国优的空白。

1978年11月5日,邓小平出访泰国,将山拖生产的拖拉机作为国礼赠送给泰国

荣获国家银质奖

    80年代中后期,兖州农业机械厂、兖州农具制修厂、兖州环宇车轮等企业通过给山拖供应零配件正逐步发展壮大。90年代初期,农机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以大丰、玉丰、国丰为代表的一批农机生产企业。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收获机械、农机零部件生产企业相继出现,具有兖州特色的中小型农机企业产业集群也初具雏形。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兖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机产业,围绕农机产业“一张图、一盘棋”发展,实现了农机产业向集群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兖州农机”已形成完整的配套产业体系。

    实施品牌战略,熔铸产业名片。目前,兖州农机产业集群拥有自主品牌18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5个,山东名牌产品4个,兖州农机产业品牌知名度闻名全国,已成为深具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注重科技创新,紧盯产业前沿。目前已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研发中心3个,市级研发中心5个,院士工作站1个,先后获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168项。同时不断推进农机产业“智能制造”,加快企业“机器换人”步伐,农机装备产业制造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聚焦国际市场,推动战略转型。抢抓发展机遇,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未来五年,兖州区将依托当前优势,聚集核心资源,聚焦核心市场,做大做强高端农机装备产业,打造农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中国知名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兖州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李健 李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