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433559K/2021-0004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1-01-08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四季度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措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等)

发布日期:2021-01-08 信息来源: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序号任务目标主办单位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后续措施
一、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孵化器、中试基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省级以上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新增20家以上。扶持4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0家。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局:1、平台建设方面,截至10月底,已新增省级以上平台34家,主要包括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14家、备案院士工作站7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数量居全省第3位)等。另外,积极对接沟通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初步确定国家纺纱工程技术中心转建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发改委将曲阜东宏管业推荐至国家,参与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向省科技厅推荐曲阜圣阳电源等2家企业参与申报2020年省专家工作站;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煤矿智能开采工程研究中心。推荐由山推股份主导建设的山东省工程机械产业创新中心申报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兖州煤业公司兴隆庄煤矿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山东晨阳碳素新型碳材料有限公司入选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目前人社部已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审,山东经典重工、卡松科技参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完成申报,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宁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已完成申报,菱花集团、山东五康轩现代农林发展公司、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入选。2、企业培育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723日、820日召开济宁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会,第一批获批高新技术企业85家。目前正在做好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已推荐234家企业到省科技厅参加评审。3、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方面,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目前已入库企业635家。
    
市工信局:印发《202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7家,6家企业入选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31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示名单,33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公示名单。
已完成部分工作事项
4咬定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编制制造强市规划,集聚最优质资源要素,加快工业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实施集群三链融合计划。建立分级主抓机制,市级层面主抓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高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两新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坚持规划引领作用。4月份启动济宁市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6月份邀请赛迪顾问,会同各产业专班对制造强市规划进行了集中研讨。10月份形成规划初稿,明确我市“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5个优势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主攻方向、支撑项目等。11月份召集县市区、企业家征求意见并加以完善。817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集中培育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新和医药产业集群。指导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禀赋、产业基础,从“231”产业集群中确定发展的细分行业,确定核心产业链。
    2
、实体化运作产业集群专班。8月份筹备成立济宁市“231”产业集群培育指挥部;督导县市区成立产业集群工作专班并正式运行,指导县市区建立九个一工作机制,重点推进链长制建设。目前6个产业工作组依托市工信局5个产业科室和市能源局新能源科已实体化运作,形成了“231”六大产业集群年度推进计划,梳理了30条核心产业链。9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产业集群培育培训会,10月份成立了博士人才联谊会,作为“231”产业集群市级智库。
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5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工程机械、矿用机械、农机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智能机器人为重点,突出整机+零配件上下游协同,提升推土机、挖掘机、商用车、专用车、农业机械等成套设备本地化配套率,推进山推5G智慧园区、小松发动机尾气处理、重汽增产扩量等牵动性项目建设,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制定了高端装备产业集群2020年工作推进计划,明确了济宁高新区工程机械产业园、邹城市矿用机械产业园、兖州区农机装备产业园、梁山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济宁高新区邹城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年度发展目标。
    2
、筛选建立了山推5G智慧园区、小松发动机尾气处理、重汽商用车增产扩量等40个高端装备产业重点项目库,定期调度,重点跟踪,靠上服务,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3
、梳理绘制细分产业链条图谱,指导实施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的固基强基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4
、推荐山推股份SRP90splus摊铺机等13个产品公示成为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34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
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6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以7家化工园区为依托,围绕延伸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条,推动世纪阳光有机颜料、七洲绿色化工等项目尽快投产,打造国内重要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指导化工园区做好转型升级和问题整改工作,抓好项目联审,稳步推进化工项目建设,促进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企业提质增效。世纪阳光有机颜料项目主体已经建完,有序进行设备安装;七洲绿色化工项目已完成土建施工。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高新区、任城、曲阜、微山为重点,全力培育海富电子、新风光电子、纬世特、晶导微电子等企业,启动建设济宁智能产业园,打造全省信息产业发展高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将海富电子、新风光电子、纬世特、晶导微电子等企业重点项目列入“6501”培育工程,在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进程中问题。济宁智能产业园项目正常推进。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8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等为重点,支持瑞城宇航、远山半导体、益大科技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国内知名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对我市新材料产业企业及项目基础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起草新材料产业产业链培育方案,按期调度加睿晶欣半导体产业园、瑞城宇航高模量碳纤维等重点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建设。
    2
、开展全市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调研,摸清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协助起草“231”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9县市区层面在积极参与两高两新产业集群培育基础上,围绕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新能源、节能环保、教育服务等优势产业,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2-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月份组织县市区依据产业基础提报2-3个特色产业集群;8月出台《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济发〔202016号)。8月底,市工信局梳理了30条核心产业链,并逐一明确链长,搭建了群长+链长、市县一体的推进机制。各县市区已建立工作专班,并正常开展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已按要求基本建立了九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10实施工业双千技改计划。聚焦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实施1000个工业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加大绿色环保节能改造投入,助推1000家企业加速转型。市级层面筛选100个重大技改项目一企一策一专班重点培育,大力推广零增地技改,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协同技改,提升集群协同创新、协同发展能力,推动制造业内涵式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做好工业和技改项目储备工作,按照细分产业分类管理。年初制定了年度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导向目录,筛选出百项重点技改项目。目前百项技改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42.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3.4%,领先时间进度30.1个百分点。
   2
5月份梳理筛选工业技改重点融资项目17个,融资需求45.6亿元,在全市重点项目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议上重点推介6个。8月份梳理筛选制造业技改项目84个,融资总需求75.82亿元,在市政金企合作对接暨基金助推先进制造业发展推介会上重点推介10个项目。
   3
、印发《济宁市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5月份开展了智能化技术改造服务商征集工作,并实行分行业入库管理,截至目前已征集23家。8月份在泗水县举办山东省工业企业技改服务对接活动暨济宁市智能化技术改造培训班。9月份成立济宁市技术改造服务商联盟、举办山东省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济宁高新区现场会。
   4
4月份推荐21家企业申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领域股权投资项目,对企业扩大口罩、防护服生产进行的技改投资开展奖补。2月份至今已落实三批技改防疫奖补资金,共计631.62万元。设立工业技改投资基金,在线提报工业技改投资基金投资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目前已征集71个项目。9月份组织县市区申报2020年度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目前47个技改项目、12机器换人奖补资金拟支持项目已公示。10月份组织县市区申报省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项目,目前名单已公示,我市5家企业入选。
总体进展较快,部分事项已完成
11实施产业数字赋能计划。建立全市工业大数据平台,全面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深化“6501”培育工程,放大华为大数据中心引领效应,推进区块链、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山推向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打造20上云标杆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实施产业数字赋能计划。 联合山东万腾公司,打造全市范围机械加工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召开了济宁市机械加工行业设备上云暨工业互联网推进会、济宁市工业互联网研讨会(万腾站)暨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会。在济宁注册成立山东万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济宁市机械加工行业数控设备上云,目前已累计接入试点49家企业,配置350台试点网关。9月份对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进行资金奖励,共计200万元。组织开展2020年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奖补工作,拟对9个项目进行奖励,现正进行财务审计程序。
    2
、截至11月底,亩产效益工业大数据平台已上线并试运行,部分扩展功能模块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产业地图等正在建设完善中。各县市区已完成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分类综合评价并试行差别化政策。目前,嘉祥县、高新区、泗水县、任城区四个县市区已完成规下企业的评价,其他各县市区正抓紧进行规下企业评价工作,预计12月中旬前将全部评价完成。
    3
84日,公布济宁市第二批上云标杆企业20个。
总体进展较快,部分事项已完成
12实施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兖矿氢能源研发中心、如意莱卡新材料产业园、太阳纸业新材料产业园、华勤高档轿车轮胎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山能集团合作。以“510”企业培育工程为引领,筛选25家企业重点帮扶,培育过百亿企业2家、过50亿元企业4家。加大13家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力度,新筛选7家高成长性企业重点扶持。积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人才等难题,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技改办、中小企业科)    13月份组织县市区提报并在13家高成长性项目的基础上另外筛选7家高成长性企业。7月底组织9个调研组逐个产业在全市开展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实地调研“510”工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
    2
、依托山东技改在线举行山东省技术改造+新设备供需对接线场会(济宁专场),对我市联诚精密、永生重工等5”510”企业技改新设备产品大力宣传。8月初在泗水县举办山东省工业企业技改服务对接活动暨济宁市智能化技术改造培训班,对我市“510”等龙头骨干企业进行智能化技改知识培训,并从中选择5家重点企业进行现场调研诊断。
    3
5月份梳理筛选重点企业工业技改重点融资项目17个,融资需求45.6亿元,在全市重点项目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议上重点推介6个。8月份梳理筛选制造业技改项目84个,融资总需求75.82亿元,在市政金企合作对接暨基金助推先进制造业发展推介会上重点推介10个项目。
 4
、配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用好各级应急转贷基金,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1-10月份,应急转贷基金累计为我市145家企业提供159笔过桥资金、借款规模10.64亿元。
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13加快工业企业小升规步伐,对主营业务收入1500万元以上的准规上企业,加强指导调度,落实奖补政策,力争全年新增纳统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截至11月末,全市共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6家。目前基本完成年度第一批集中纳统企业审核工作,预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23做实招商活动。坚持联合上级部门、联合大型央企民企、联合国家级商会协会策划招商活动,积极参加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办好中日氢能源论坛、工信部创客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产学研年会、四新经济洽谈会等重点活动,到位十强产业内资400亿元以上。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投资促进局:1-9月份,全市十强产业到位内资 486.7 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 115.9%,各县市区均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59日在深圳召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18.82亿元。912日,配合发改委筹备了2020年济宁市第二届四新经济高峰论坛暨投资洽谈会,现场签约20个重点项目。
    
市商务局:大力推行网上招商,高频次、高精度、大范围发布13个县市区208个招商项目信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选择山东云平台举办济宁专场招商会,发布两高两新产业20大市级重点对外推介项目。创新签约方式,组织参加两次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视频签约仪式,与德国凯本集团、美国爱科、香港铜锣湾集团、中建国际等签订8个外资项目、总投资3.3亿美元。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欧洲、东盟和美国专场有关活动,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14亿元。举办儒商大会济宁分会场活动,推介了5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56.6亿元。
    
市工信局:1022日在苏州举办“2020济宁(苏州)高端化工产业招商推介会。1030日,在济宁举办2020“创客中国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济宁高新杯工业互联网创客擂台赛、2020智能制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市科技局:614日成功举办2020年济宁市产学研合作暨院士恳谈会,总投资32.8亿元的24个项目在会上集中签约,截止目前,已签订正式合同并落地的项目19个,已签订正式合同未落地的项目4个,1个项目因不符合环保要求经专家论证后终止。截止目前,市科技局共签约落地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引进国家级研发机构1个,累计到位资金7406.25万元,已圆满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市发改委:912日举办济宁四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投资洽谈会,会上共推介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353.5亿元,涉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9个领域;对外推介我市企业急需但目前尚未攻克且对产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技术难题30项;现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115.5亿元。
已完成相关工作
39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开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行动,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双向联系服务机制,抓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落实,合理降低用能、物流、融资等要素成本,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项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帮助我市中小微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建立覆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一对一联络员机制,对150户重点企业建立县级领导包保机制。
    2
4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中小微企业座谈会,引导我市广大中小微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共渡疫情难关。 4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优秀企业家表扬暨双招双引大会,6月底在全市开展帮企业解困、促生存发展活动,赴14个县市区督导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献计出力。 7月中旬,开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督导行动,调度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支持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有关工作情况,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落细。9月份,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全省中小企业对标学习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3
、兑现瞪羚企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等各类奖励资金630万元,确保政策红利得到最大释放。
    411月份,召开全市中小微企业座谈会,调度4月份全市中小微座谈会傅书记指示落实情况。
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64加快5G基础设施布局。新建5G基站4000个,实现主城区、县城核心区、开发区(化工园区)、高速高铁沿线5G网络全覆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截至11月30日,全市今年已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任务5619个。第一批5G基站建设任务4695个,已于9月底提前完成;第二批追加1000个5G基站建设任务,截至11月30日已建成924个,目前全市仅剩下76个待建基站,12月底前可全部完成。届时全市可建成5G基站5695个,可实现济宁主城区、县城核心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铁高速沿线5G网络全覆盖。已完成相关工作
102整合重组砖瓦窑、水泥、石材生产企业。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工信局:石材压减方面,全市需压减的643家石材加工企业,截至923日已全部压减完成,下步将加大暗访和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虚假关停;允许企业关停后按五版《导则》继续实施整改或参与整合重组,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并进入园区,但入园企业总户数,必须控制在《实施方案》规定的任务数之内。为推进石材加工企业整合整改达标,113日下发《济宁市石材加工行业加快整合整改达标工作推进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张胜明副市长担任组长,实行周通报、周排名、周例会、月调度。对符合导则要求的企业随申请、随验收、随公示,截止到127日,泗水县、嘉祥县、汶上县共4家通过验收公示后恢复生产。
     
水泥粉磨企业整合方面,930日已将水泥粉磨企业整合重组方案下发各县市区,各县市区制定方案并按照市工信局通知水泥粉磨企业于1031日后断电停产整改。整改合格的经县市区工信局初验,市局复验合格并公示后才可以生产。截止到127号,梁山县1家水泥粉磨企业通过验收公示后恢复生产。
    
市环保局:全市122家烧结砖瓦企业中,曲阜市保留2家古建砖瓦企业、泗水县整治提升1家企业、微山县2家企业整合提升为1家,其余117家已关停。
正常推进相关工作
111强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控。推进素质固安工程,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煤矿、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坚决打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攻坚战、煤炭行业智能化改造(机器换人)攻坚战,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救援处置,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市应急局、市能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安委会成员单位    市工信局:化工园区村庄搬迁共涉及21个村庄,已于6月底前全面完成。
    
市应急局:1、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两个专题和21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强化风险防控、源头治理,严防事故发生。自1110日起开展冲刺50天,坚定保平安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开展冲刺50天,坚定保平安专项行动的通知》(济安办字〔202063号),将专项行动纳入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2
、扎实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27家省级、56家市级、406家县级标杆企业。全市被纳入省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共1927家,建成双重预防体系的企业有1783家,占比92.53%。排查风险点8.89万个,全部落实了科学管用的管控措施。印发了《10月份企业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线上平台运行情况的通报》;
     3
、印发《关于开展全市五类重点涉爆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检查的通知》(济应急字〔2020125号),对全市11家涉及液氯和硝化工艺两类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开展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检查,聘请3名液氯和硝化工艺方面专家参与,共发现各类问题和隐患106项,由属地县市区应急局及时下达整改指令,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完毕,确保闭环管理;
     4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成立济宁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做好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5
、开展全市非煤矿山体检式检查活动,目前第二阶段复查工作已经完成,对于体检式检查中发现的362条隐患已经全部整改完毕,均已按规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市能源局:1、深入推进全市煤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暨回头看检查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查55矿次,查出各类隐患1099条,停止采掘工作面8处、停止设备使用4台,立案45起,罚款176万元。
     2
、强化执法检查。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煤炭安全执法检查157矿次,查出安全隐2799条,责令停止作业采掘工作面14处、停止使用设备12部;立案调查121矿次,罚款576万元。
     3
、派工作组包保重点矿井。制定下发《全市重点煤矿派驻工作组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对4处省属重点煤矿、1处市属煤矿和5处县属重点煤矿派驻工作组开展督导检查,每组不少于5人,全面深入细致排查安全风险隐患,督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到位、防范整改落实到位。
     4
、强化重点时段驻矿盯守。组织90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45处煤矿开展驻矿盯守工作,,落实重点时段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5
、开展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有奖举报。联合印发《济宁市煤矿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手册》,明确35项有奖举报的安全事故隐患,分别奖励3千元、3万元和5万元,强化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目前已经接移交举报19件,已核查17,2起正在调查中。
正常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