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3124154/2021-0005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商务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1-01-08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商务局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四季度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措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繁荣夜间经济、突出招商重点、推进园区建设)

发布日期:2021-01-08 信息来源:济宁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宁市商务局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四季度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措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繁荣夜间经济、突出招商重点、推进园区建设)
序号任务目标主办单位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后续措施
(三)推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
第17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县引领作用,支持蜗牛货车、亿矿网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深化与阿里、京东、苏宁、摩贝等知名电商合作,鼓励企业拓展网上市场,力争交易额突破3300亿元。市商务局   1、今年以来,先后与阿里巴巴、大众网融媒体中心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组织企业参加“鲁力助农”网络公益活动、《家乡好物》融媒直播助农活动、“食遍中国”山东专场直播活动等,以“县长(局长)代言”直播形式,大力推广区域特色产品、塑造区域电商品牌;通过组织企业参加“中华老字号(山东)直播基地系列活动”、“食遍中国”“、济宁礼飨”市长带货城市专场直播活动山东专场直播活动等,帮助企业把流量转化为销量,进一步扩大销售收益。

 

2、支持我市电商企业发展壮大,在《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对发展线上销售拟定“支持通过线上洽谈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小微企业开展境内线上销售、鼓励各县市区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加强电商业务培训”等政策措施。

3、11月6日起,持续开展“山东消费年.乐购促消周”暨“乐享生活.品味济宁”2020购物季主题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围绕“聚力创新创业 助推乡村振兴首届电商节”、步行街商圈提升、老字号传承创新、出口产品转内销、我市优质产品展销等,筹办扩消费活动,吸引大众积极参与,引爆购物热潮。

1、强化政策支持,鼓励直播电商发展;

 

2、鼓励各县市区建设电商直播基地。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直播电商平台、MCN机构、直播电商服务机构等,帮助中小微企业扩大境内线上销售。按照占地面积、入驻企业数量、直播主播人数、帮助本地企业带货量销售额等,对认定的直播基地给予奖励。

3、鼓励电商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销售额,对2020年前三季度网络销售额排名前30名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第20条繁荣夜间经济。突出“文化、水韵、美食”三大特色,主城区打造5个市级示范街区,每个县(市)打造1—2个县级示范街区,重点培育“尼山之夜”“运河记忆”“济宁风味”等特色品牌,打造区域夜间经济消费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商务局:组织推荐济宁浣笔泉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济宁南池商业街步行街申报第二批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项目。目前浣笔泉示范街游客服务中心已建成,正对街道两侧原商户房屋进行租赁洽谈阶段,待部分租赁完成再履行申报规划审批手续,已经按照“夜经济”示范街区为定位,打造集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高品质历史文化示范智慧街区。济宁南池商业街步行街,租赁800个停车位,解决了停车问题,目前正在实施消费升级计划,大力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确保步行街改造提升达到预期目标。其他县(市、区)正在按照有关标准推动1—2个县级示范街区改造提升。

 

1.积极做好济宁浣笔泉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济宁南池商业街步行街申报第二批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项目评审工作的沟通对接。

 

2.组织商业街运营机构制定夜间经济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商业街(带)现状、发展夜间经济的优势条件、特色定位、目标规划及需要改造提升的内容、开展夜间经济的具体措施;3.在主城区推进建设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在各县推进县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4.推动浣笔泉示范街游客服务中心尽快开工。

(四)着力提升双招双引实效
第21条突出招商重点。聚焦“十强”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编制产业链投资布局导引,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持续深耕港澳,集中突破日韩,积极拓展欧美,着力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    市商务局:1-11月份,全市新设或增资6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到账8239万美元。1、加大对世界500强公司的分析力度,找准与我市合资合作切入点,截至目前,已搜集整理出世界500强名录表,并下发至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和各开发区。2、梳理各县市区、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意向,建立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意向客商库,实现“点对点”招商。截至目前,确定了20个“两高两新”重点项目、2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

 

积极对接项目县市区和相关企业,加快项目推进进度,确保项目尽快落地。
第22条强化招商力量。夯实市直部门招商责任,提升开发区招商公司专业化水平,强化重点区域专职招商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家、商务顾问和招商大使社会化招商作用,实现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    市商务局:1、整合全局力量抓招商。以投资促进科为主体,抽调外资、园区招商人员和日语、韩语、英语等翻译人才组成市商务局招商专班,专职负责招商引资工作。2、整合县市区力量抓招商。从济宁高新区、任城运河经济开发区各选派各一名招商优秀人员,派驻到省政府驻韩国、新加坡经贸代表处,负责我市重点国别(地区)招商联络对接工作。

 

深化与普华永道和戴德梁行委托招商合作关系,调度我市驻外代表处代表工作开展情况。
第23条做实招商活动。坚持联合上级部门、联合大型央企民企、联合国家级商会协会策划招商活动,积极参加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办好中日氢能源论坛、工信部创客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产学研年会、“四新”经济洽谈会等重点活动,到位“十强”产业内资400亿元以上。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商务局:大力推行网上招商,高频次、高精度、大范围发布13个县市区208个招商项目信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选择山东”云平台举办济宁专场招商会,发布“两高两新”产业20大市级重点对外推介项目。创新签约方式,组织参加两次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视频签约仪式,与德国凯本集团、美国爱科、香港铜锣湾集团、中建国际等签订8个外资项目、总投资3.3亿美元。组织参加“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欧洲、东盟、美国、韩国和日本专场有关活动,签约6个项目、总投资2.4亿美元。举办儒商大会济宁分会场活动,集中签约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85亿元。参加“山东与世界500强产业链高质量合作发展对话”活动,签约1个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

 

一是赴上海开展“世界500强专题招商”活动;二是按照省市有关工作安排,认真筹备有关招商活动。
(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
第36条抢抓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机遇。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引导企业与自贸区企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关联度和互补性,分享自贸试验区建设红利。市商务局    9月2日,下发《关于调度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落实情况的通知》,调度了全市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情况。2014年-2019年累计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共223项。截至目前,剔除特殊原因,我市应复制推广132项,已推广127项,未推广5项(其中1项改革事项正在复制推广中,尚未完成),复制推广制率为96%。特殊原因包括:涉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30项(济宁市无海关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涉及区位客观条件限制试点经验22项;不涉及济宁市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5项;11项因政策调整,推广事项已不再适用;6项因地方部门无权限,无法推广改革事项;13项因复制推广需一定前置条件,无法推广;2项因无业务需求,未进行推广;2项因国家部委未出台配套实施办法,未推广改革事项。11月11日,下发《关于做好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调度我市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进展。一是加大市级及各县市区工作专班工作力度,加强督导调度。二是根据省委改革精神,结合省直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的改革配套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市开发区改革内容,确保各项改革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二)深度优化营商环境
第44条优化园区体制机制。深化园区运营管理、公司化招商等改革,一季度完成全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制度改革,上半年全面完成省定改革任务。市商务局    今年全面推开全市开发区改革工作,实行“管委会+”管理模式,成立园区开发运营公司和招商公司,剥离社会事务及开发运营职能。整合归并开发区内设机构,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今年3月底,10个县管开发区全面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工作,6月底,济宁高新区、济宁经济开发区2个市管开发区也顺利完成改革任务,比省定时间提前5个月。一是优化开发区布局。合并3个省级开发区,2个市级开发区(张黄工业园、梁山工业园)、7个省级化工园区,全部合并到省级开发区进行统一管理。二是推行全员聘任制。从领导班子、内设机构负责人、开发和招商公司负责人到一般职员,全部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公开招聘。三是梳理完成“三张清单”。市管、县管开发区均已制定形成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目录、剥离开发运营职能目录、保留经济管理职能目录“三张清单”,市管开发区同步制定保留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目录,县管开发区制定形成权责清单。四是“管委会+公司”体制稳步运转。五是实行科学务实的绩效工资制度。管委会人员薪酬总额一般按照不超过当地同条件机关工作人员收入水平的2倍执行,并根据省综合评价排名,动态调整。已完成
第45条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坚持多规合一,调整优化开发区布局,深入推进“一县一区一业一所”建设,每个县(市、区)保留1家开发区,每个开发区主攻1—2个主导产业,落地1—2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重点突破50亿元以上大项目。压实开发区招商主阵地责任,建立“人才+项目+基金”模式,推动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市商务局    邹城、金乡、鱼台、梁山4个县(市)已完成“一县一区”整合,实现每个县(市、区)保留1家开发区的目标。1-10月,全市开发区在谈1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45个,合同项目22个,在建项目46个,新建项目19个; 省“十强”产业项目313个,到位内资400.27亿元。

 

落实《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一业一所”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指导各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集聚,推进产业研究所加强运营管理,打造成市级新型创新创业共同体或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组建产业研究所40家,招引项目落地20多项,转化科技成果50余项,“一区一业一所”建设工作初显成效。

结合市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指导开发区修订完善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3个开发区正在编制产业规划,6个开发区已基本完成初稿,4个开发区已完成。

   每个开发区围绕1-2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招商,重点突破产业大项目;整体工作2020年底完成。

 

第46条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鼓励开发区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双创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教育、医养、专家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以上。支持兖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壮大邹西大工业板块,突破泗水开发区、鱼台开发区建设。市商务局,兖州区、邹城市、泗水县、鱼台县    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需求,高新区规划建设黄屯云创小镇和蓼河国际英才港;兖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颜店新城“双创”中心;金乡开发区规划建设胡集新材料小镇,汶上开发区规划建设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经开区规划建设济宁科创中心、北大新世纪济宁附属中学。

 

围绕“九通一平”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查缺补漏,提升核心区市政、绿化及管护水平,推进化工园区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园区“新基建”建设,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1-11月份,全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281亿元,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83万平方米。邹城开发区、邹城工业园区整合成为新的邹城开发区,鱼台张黄工业园区并入鱼台开发区。

1-11月份,全市开发区备案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认定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工程实验室、5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和7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整体工作2020年底完成。
第47条实施数字经济园区突破行动,争取建设2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市商务局、市大数据中心兖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园被纳入2020年度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建设清单;梁山经济开发区、邹城经济开发区纳入2020年度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建设清单。已完成
(五)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第48条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渠道,鼓励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支持外资企业开展并购、利润再投资,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项目5个,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市商务局    1-11月份预计实际使用外资8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世界500强投资持续活跃,中建国际、华润、光大、爱科、碧桂园等5家世界500强投资或增资项目6个。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贯彻好外商投资法及2020年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一是抓在建项目到账。重点跟踪推动弘鑫国际贸易、玉隆城市建设、翔诺进出口、华皓城项目、奥园科技等重点项目外资到账。

 

二是促企业增资扩股。重点推动艾美科健、德坤物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增资到账。

三是抓在谈项目落地。重点抓好爱尔兰食品并购、中建智能产业园、佳投新能源、金螳螂室内装修、华侨城等重大外资项目到账,推动外资年内到账。

四是推国企对外招商。按照6月19日外资专题会议上傅书记讲话要求,重点推动兖矿、山推、辰欣、市城投、济能发等省市属国有企业外资招引,梳理对外合作项目,对接现有客商资源,拓展招引外资渠道,实现以企招商、以企引资,做到项目“能外不内”,想方设法以外资形式开展国际合作。

五是加大对日韩招商引资力度。发挥高新区中日韩(济宁)国际合作项目试验区的引领作用,高质量包装对日韩招商项目,利用好日韩资企业、驻日韩商会协会、友好城市等多种渠道,想方设法对接日韩客商,争取日韩投资。

第49条推动外贸稳中提质。支持100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出口企业200家以上;持续扩大日韩、欧洲市场份额,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主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推进贸易市场多元化;持续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高端日用消费品等进口,提高进出口附加值和稳定性。市商务局自9月份以来,省商务厅不再反馈各县市区数据和企业等详细数据,因此进展情况无法提供。一是抓百强企业,保外贸基本盘。发挥好市县两级商务部门中层以上干部驻企联络员制度、全市涉外部门稳外贸工作服务队等机制作用,实行直通企业负责人制度,推送惠企政策,分级协调推进解决困难问题,千方百计保住外贸基本盘。二是抓外贸新业态,培植进出口增长点。联合财政、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依据《济宁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认定10家以上外综服企业,同时加快推进各县市区成立外经贸服务中心,共同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报检、通关、退税、物流等综合服务,全力全速扩大出口。三是抓政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指导企业用好“山东省融资服务平台”、“鲁贸贷”等平台开展融资业务,加大对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积极购买资信报告,扩大保单融资规模;组织协调金融单位增加重点外贸企业授信额度,保障出口融资。
第50条积极打造开放平台。扩大梁山二手车出口试点规模,加密“兖欧班列”“济青班列”班次,确保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审批,加快建设兖州国际内陆港、兖州中欧国际合作产业园、高新区中日韩产业园,大力发展外贸综合体、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市商务局、济宁海关,兖州区政府,济宁高新区    市商务局:1-11月,全市完成二手车出口数量573辆、出口金额3743万元,出口金额居全国第1位;兖欧班列已开行9列,441个货柜,带动出口1.56亿元,其中回程班列1列,进口400万元,为太阳纸芬兰回程木浆;兖州国际内陆港特殊监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

 

高新区:1. 申报工作。10月上旬,李干杰省长致信海关总署倪岳峰署长,恳请海关总署支持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工作,并对保税中心前期申建成果予以肯定;11月24日,林红玉市长带队赴海关总署推进申报工作进度,海关总署对我市的申报工作给予了肯定,指出济宁市各项申报条件已经具备,同意批复并建议尽快推进建设工作,争取“批复后即验收”。后续将积极和海关总署协调,主动汇报,明确具体申报时间点和批复周期,争取保税物流中心早日批复并封关验收。2. 规划建设。已建成面积9600平方米,其中办公区面积3600平方米,仓库区面积6000平方米,9月上旬已完成施工并通过验收;围网、保税仓库已于10月底开工建设。

一是推动企业线上洽谈交易。用好市级外经贸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上线网上广交会、云展会、跨境电商平台洽谈交易,争取更多外贸订单。二是做好线下参展筹备。指导企业做好线下展会准备工作,待疫情有效控制后,组织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20多个国际展会,抢订单、保份额。三是加快与大龙网、宁兴海鑫、邮政物流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合作进程,推其尽快入驻,通过引进跨境电商平台、建立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新业态,培植新的外贸增长点。

 济宁市商务局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四季度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措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繁荣夜间经济、突出招商重点、推进园区建设).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