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MB2855352K/2021-050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
成文日期 | 2021-10-06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落实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三季度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措施(坚持文化与城市融合等)
序号 | 任务目标 | 工作进展 | 后续措施 | 主办单位 |
46 | 坚持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留住历史文脉,保存城市记忆。 | 加快推进太白楼展陈提升工程施工,目前工程实施完成80%。浣笔泉保护利用设施工程二期已完成招标。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到曲阜市对古树名木调查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目前正在进行文保单位内部古树名木认定建档工作。 | 加持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继续做好太白楼展陈提升工程、浣笔泉保护利用设施工程等,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文保单位内部的古树名木认定建档工作。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文旅局 市住建局 |
94 | 主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强省建设,深挖文化“富矿”,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当好文化“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 | 1、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文化发展布局,研究起草《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 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待市委常委会研究。 2、着力推动文旅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每月督导调度,文旅融合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取得六项全省唯一、十项全省第一,2项经验做法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文推广,市文化和旅游局5次被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文化旅游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特别是六项全省唯一打响了济宁文旅品牌: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等两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邹城市设立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杂技滑稽作品《岁月》获全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打好文旅融合发展组合拳 绘就助力脱贫攻坚新篇章》入选国家发改委社会领域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文旅领域全国唯一代表在国家发改委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等闲谷艺术小镇是全省唯一申报的世界旅游联盟减贫申报案例。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7个重点项目已经完工,验收申请已报送至文化和旅游部,目前正在着力做好迎查工作。济宁市入围今年全国“五一”黄金周热门排名增速最快十大目的地城市。中秋假期文旅市场持续增长、繁荣有序。假期三天,全市纳入监测的25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53.2万人次,同比增长19.28%,实现营业收入1566.15万元,同比增长65.21%。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3624场,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12163场,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央视《新闻联播》《今日中国·山东篇》《山东新闻联播》等相继报道了我市文化“两创”显著成果和典型经验。
| 积极推动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筹备工作。全力做好对上争取,争取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成功。积极做好微山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尼山圣境夜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在文化“两创”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市委宣传部 市文旅局 |
98 | 着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进一步优化文化发展布局,重点打造“两轴、一街、两区、两镇”。整合全域优势文旅资源,高水平做好济宁文旅形象策划推广,打响济宁旅游整体品牌,推动济宁从文旅大市向文旅强市加速转变。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研学游、乡村游、红色游,深度挖掘高铁沿线城市、机场通达城市等潜力市场,全力拓展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济宁文旅全球影响力。 | 1、2020年委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编写《济宁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研究》已经完成。研究起草《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待市委常委会研究。 2、积极推进“两轴、一街、两区、两镇”建设,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等两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全省唯一。我市河道总督府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3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获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项目,正在进行展览馆二次结构和地下室外墙回填土、屋面保温和屋面防水找平层施工。同时,压茬进行展陈、室外景观、幕墙、智能化、夜景灯光照明等专项设计工作,超前完成展陈大纲、幕墙专项设计工作。“运河记忆”文化街区项目南岸街项目建筑立面改造已全面完成,立面灯光安装已基本完成;逐浪台、霁月台两处岸线改造已全面启动,其中逐浪台花池砌筑已完成,霁月台正在进行挡土墙施工;河堤二滩步行道标准段正在施工,蘑菇石切割已完成;项目区弱电下地正在制定改造方案。门口店招设计导则已编制完成,正在组织征求业主意见。加强尼山片区建设,尼山镇鲁源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指导尼山圣境发展夜游经济;曲阜市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成绩入选“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太白湖新区永润广场、吾悦广场、济州老街、贵和商超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多种档次、多类型的酒店配套运营,太白湖荷花节、鸟巢啤酒节、体育中心夜市等文化节庆活动相继举办,旅游度假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南阳古镇旅游综合提升工程完成了魁星楼游客接待中心物品配备工作、红色旅游码头亮化提升、景区标识牌安装工作、浮动平台扩建工程、景区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向省文旅厅报送了南阳古镇创4A级景区验收申请,全力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我市成功获得2022省旅发大会承办权。 3、以曲阜“三孔”、尼山圣境、微山湖、南阳古镇、孟府孟庙、峄山为重点,推出拜圣习儒、运河访古、圣地研学、走进水浒、湖上泛舟、儒乡农耕”六大体验性游览活动以及“文化圣地体验游、国学经典研学游、运河微山湖休闲游、儒乡民俗生态游”四大主题旅游线路和73条济宁旅游主题线路。济宁市9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省百条红色旅游线路。三孔景区和三孟景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4、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在全市范围内编排设计10条适合青少年特色的研学线路,各研学基地结合建党百年共组织了11个主题系列性研学活动。曲阜尼山圣境、邹城峄山风景区被评定为第二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8家研学基地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建立研学旅行部门联席会议机制,起草形成《关于建立全市研学旅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完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任务分工报送至市委宣传部。 5、强化宣传推广。积极利用中央电视台、12306APP平台等平台投放宣传广告和主题旅游线路;在济南银座购物广场以及青岛北站出站口投放济宁旅游广告;采取H5的形式推销“山东人游山东”等活动,策划推出踏春赏花游、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等系列活动;在《中国推介》栏目播放“好客山东、文化济宁”宣传片,总点击率约200万次;山东电视台体育频道《山东旅游》栏目,先后对梁山风景区、曲阜三孔景区、邹城孟庙孟府景区、峄山景区进行了专题宣传推介。组织市内重点旅行社、景区到亳州、宿州、淮北开展“游读济宁 体验圣地”济宁旅游合作对接会;组织重点旅游企业参加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国内重要文旅博览会;三孔景区和三孟景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
积极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着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化“两轴、一街、两区、两镇”格局,加快推进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运河记忆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济宁文旅影响力。 |
市文旅局 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 |
100 | 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资金,提质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华侨城十里画廊、复兴之路文化科技等项目建设,推动微山湖争创5A级景区,把济宁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 1、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印发《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下发《关于做好兑现2020年度济宁市文化旅游投资消费奖励工作的通知》,兑现14类67家企业、单位奖励资金377万元。6个文旅项目入选山东省重大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9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3个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13个项目入选全市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总额220.1亿元,位居全市“十强”产业第一位。34个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市新旧动能转换市库,总投资583.78亿元。强化文化产业指导培育,济宁市入围全国“五一”黄金周增速最快十个目的地城市。曲阜市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成绩入选“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 2、启动第五届济宁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设计推出“惠游济宁·健康生活”、“特色展销·品牌济宁”“文旅IP·创意济宁”等八大文化旅游主题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旅游主题活动111项共1387场次,签约文旅企业50余家,累计通过“济宁文旅”公众号发放6批市级惠民消费券170万元。 3、济宁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正在进行五个单体建筑施工,抗日征程屋面钢结构完成70%,土建防水完成;铁血英姿主体结构封顶;辽宁舰过山车轨道立柱开始安装;非凡使命墙体砌筑及抹灰全部完成;复兴华章基础筏板砼浇筑完成;1#餐厅二次结构及砌筑、抹灰完成;各类小单体15个土建完成。 4、积极推进微山湖旅游区5A创建。召开微山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攻坚推进会,市文旅局开展“我为微山湖创建5A景区找差距献良策活动”。目前,27个重点项目已经完工,验收申请已报送至文化和旅游部,目前正在着力做好迎查工作。微山岛游客中心、旅游航道、旅游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景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创建工作重心由硬件建设转移至软件提升方面。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加班加点进行场馆展陈,计划于8月底基本完成布展。为落实林书记8月14时指示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整治,微山岛内旅游道路塔西路完成920m路沿石铺设,种植土回填已完成;北环湖路已完成3个雨水口及100米混凝土埋设;塔西路、北环湖路已完成油路铺装25000㎡,塔西路、微子路完成路灯基础450盏;东环湖路绿化土方换填22000平m³。104转旅游大道之前北侧路段、104转旅游大道之前徐州方向、湖东堤即将进入游客中心前路段的标识牌已完成安装。各路口引导标识安装方案已确定,微山岛13块,湿地5块,导览简图正在安装。对岛外旅游路绿化带柳树进行修剪,同时拔除道路两侧枯枝杂草。对通往景区沿线湖东堤四号节点进行路面清扫保洁、洒水抑尘。纪念园展馆文创商品购物店和服装租赁区初稿效果图已完成,“民俗生态元素主题文创”样式品类收集汇总已完成。组织人员实地对人员培训效果进行巡查,三个镇街和行业监管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对群众和主要从业人员开展了行业标准和礼仪礼貌方面的培训。微山岛镇召开创5A岛上居民培训推进会议,组织村干部开展创5A知识测试,继续利用村广播、微信公众号、宣传片等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全天候、不间断文明礼仪宣传,入户发放居民文明行为“十严禁”及创5A知识明白纸。督导微山县抓紧推动岛内游艇资源整合工作,初步确定了岛内游艇整合工作整合方案与客渡公司快艇整合方案。
| 全力推动微山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全面做好文化和旅游部验收迎查准备。配合县市区积极推动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建设等,继续做好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工作,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水平。 |
市文旅局 |
101 | 着力打造优质公共文化集聚区。坚持用优秀文化涵养城市气质,充分发挥市文化中心、济宁大剧院等平台作用,提升县市区文化“会客厅”规模档次,增加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深度挖掘民间文化资源,评选、表扬、宣传一批优秀民办博物馆、艺术馆,进一步发挥文化行业协会作用,激发民间文化活力。 | 1、印发《济宁市2021年“群众满意度”暨公共服务效能再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广使用济宁文化云平台,推动市县两级文化云互通互联,利用平台开展文艺培训、活动直播、网络征集、评选等活动,提高文化服务供给数字化水平。 2、充分发挥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四馆一城阵地平台作用,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提升管理水平,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1-8月份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400余场,服务群众60余万人次。市博物馆“‘相遇’教育实践活动”入选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孔子博物馆孔府点心制作系列体验课程入选全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十佳案例。积极利用市杂技城开展创作交流,济宁市杂技团创排的魔术《梁祝》、滑稽剧《岁月》双双入围金菊奖杂技魔术、滑稽剧决赛,《岁月》最终荣获金菊奖。在“四馆一城”文化地标带动引导下,各县市区加大资金投入,邹城市、梁山县新建设了文化中心并已经启用。今年济宁大剧院已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45场,开展公益性活动及租场24场,受疫情影响,本月济宁大剧院取消8场演出及延期2场演出。 3、统筹利用山东剧场院线资源,我市4家剧场加入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试点演出,声远舞台、钢山剧院、曾子剧场等通过开展省市县三级购买文化服务,让观众以惠民票价在“家门口”欣赏到了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演出。 4、兖州区、汶上县、嘉祥县、微山县昭阳街道分别以花棍舞、山东梆子、鲁西南鼓吹乐、端鼓腔等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入选山东省文化艺术之乡。 5、强化对文化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和交流合作,联合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济宁市舞蹈家协会、济宁市音乐家协会等行业协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对全市范围内的民办博物馆、艺术馆进行摸底排查,拟于年底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民办博物馆。 | 指导市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县市区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市区文化“会客厅”规模档次。指导声远舞台、钢山剧院等开展好省市县三级购买文化服务,济宁大剧院持续开展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 |
市文旅局 |
102 |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送戏下乡40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万场。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一批文艺精品。 | 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并对文物保护工作安排部署,实施文物保护六大行动。争取上级文物保护资金、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5403万元,数量位居全省第一。3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项目立项,获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 2、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邹城市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为全国唯一县级基地。我市成功入选全省非遗曲艺书场试点地区,曲兴社书场成为“非遗曲艺书场”。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成功举办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积极参与省厅2021非遗购物节,营造浓厚传承氛围。兖州区、汶上县、嘉祥县、微山县昭阳街道分别以花棍舞、山东梆子、鲁西南鼓吹乐、端鼓腔等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入选山东省文化艺术之乡。 3、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依托孔庙、孔府、孔林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圣地,指导推动尼山圣境等文旅融合新项目,搭建浸入式体验传统文化的载体,济宁市被评为"五一"黄金周热门排名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城市,曲阜入选“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位列山东第一、全国第七。目前全市共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2163场,行政村覆盖率100%;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6113场,公益电影放映26108场。 4、全力推进艺术创作。重点打造了山东梆子现代戏《梦圆黄河滩》、红色儿童剧《长征路上的少年军》、红色题材枣梆戏《红色娘亲》等剧目,4部剧入选“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2部大戏《梦圆黄河滩》、《荡起双桨》、2个小戏《月儿弯弯月儿甜》、《清澈的爱》成功入选第十二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评比展演,成为全省入选数量最多、唯一达到4个的地市。其中,《梦圆黄河滩》荣获优秀剧目奖,《荡起双桨》主演颜申荣获优秀演员奖。济宁市杂技团的原创滑稽节目《岁月》、魔术《梁祝》入围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决赛,《岁月》勇夺金菊奖,打破了我省此类作品23年未入围决赛的记录。杂技节目《生命之火——舞中幡》、《红色记忆——双人绸吊》、《向日葵》分别荣获第十五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一、二、三等奖。《荡起双桨》等5个艺术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入围项目数量、获得资助资金总额位居全省全国地级市第一。 | 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刘进”普及,年底圆满完成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超额完成送戏下乡演出任务。发挥文以载道作用,持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市文旅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