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312191Y/2021-0666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
成文日期 2021-12-04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1-12-04 信息来源: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1年,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服务港航经济发展和交通强市建设为主线,“港航整体工作水平赶超苏浙,进入京杭运河水系先进行列”为争先进位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实行分线作战,狠抓执行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用党建工作统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举办了4期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购置了党史学习书籍1300余册,开展了“进港口、进船厂、进船闸、进船舱”党史宣讲、微党课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学党史、唱红歌、感党恩”合唱比赛等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走访社区群210余户,梳理解决问题138高质量建设完成了中心党建教育基地,被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妇联分别授予“市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和“济宁市妇女党性教育基地”。二是深入开展“达标提升争先”活动,不断强化基层基础。细化制定了星级支部9类31项考评标准,通过强化日常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所有党支部达到三星级,五星级党支部占比50%。三是突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强大合力。严格落实党员发展程序和审查把关,共发展预备党员12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9人,强化了党组织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市直机关“跟党走、健康行”健步走活动,先后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春季职工运动会、“无偿献血传递爱心,学习雷锋你我同行”、“诵红色经典·做有德之人”、“青年文明号·青春心向党”、“圆梦微心愿·点亮新希望”巾帼帮扶、“我是状元”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凝聚起推动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港航经济保障有力。中心作为港产融合专班政策工作组牵头部门,组建了政策工作研究室,深入港航企业开展调研,起草了济宁市《关于扶持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意见》《港口建设审批技术指南》《绿色港口建设指导意见》《港口资源整合方案》《济宁跃进港资源整合方案》《水上服务区建设指导意见》等,为港航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大力扶持内河集装箱运输,起草了《关于扶持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意见》,协助开通济宁港至武汉、太仓(上海)、南京、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等7集装箱航线,集装箱运输达到1.6万标箱,发展势头良好。

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总投资179.81亿元的8条航道、3座船闸全面推开。一是主航道方面:今年731日,湖西航道改造工程提前一个月交工验收,建成全省第一条二级标准航道;1026日,全省内河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航道工程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济宁段)航道“三改二”航道疏浚工程提前一个月交工验收济宁以南段东西双线167公里主航道全线达到二级通航标准,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梁济运河梁山至邓楼船闸段航道复航工程已完工,船舶可直达梁山;跃进沟至邓楼船闸段航道“三改二”工程一期工程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工程纳入了部“十四五”规划备选项目;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完成了可研报告初稿编制。二是支流航道方面:白马河航道扩建工程完成总量的45%完工后达到二级通航标准洙水河航道升级改造工程正按二级通航标准开展前期研究。三是船闸方面:韩庄复线船闸即将全部完工,济宁以南段船闸全部实现双线运行;微山三线船闸争取国家资金2.6亿元,已完成招标,正开展土地征迁,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四、污染防治走在前列聚焦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港口,坚持水气并治、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形成了港口清洁化生产新常态,港口码头扬尘管控工作线持续走在全市“十条线”前列。一是构建了责任体系。成立了港航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形成了1+4+2”工作体系,建立了港口企业环保13项主体责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压实了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了“三联八要求”机制,制定了“三级包保”责任清单,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二是打造了绿色港口。全市港口累计投资7310余万元,硬化了港区地面,配齐了喷淋、清扫、抑尘、PM10在线监测等设施,提前6个月完成了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任务。7家大型港口投资4亿余元,建设28万余㎡的全封闭车间,目前已完工75%;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开展了绿化提升行动,涌现出一批园林式、花园式港口。三是打造了智慧港口。2020年,8个分中心、53家港口分别建立了智慧港航环保二级、三级监控平台,形成了1+8+N”线上监察新机制,被评为全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今年,又建立了6个船闸二级监控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全时段、可视化线上监管。加快实施“慧眼”工程,研发了视频智能抓拍、无人机智能巡检等10余项功能,配备了污水智能监测“三件套”,全部实现了喷淋智能化。配备了船舶垃圾智能接收柜,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实现了船舶污染物“电子联单”闭环流转。四是打造了“济州港湾”品牌。16家港口高标准建设了“接收、宣传、服务、应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环保服务驿站,在京杭运河叫响了“济舟港湾”品牌。

五、船舶检验提质增效开展质量优良、服务优质“双优船检”品牌创建,强化验船师业务培训,在全省首次举办了验船师入职培训,组织验船师先后13次赴江浙沪皖等省市检验济宁籍船舶1600余艘,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船检质量零责任事故、服务零投诉。所属微山船检窗口被省交通厅授予“十佳港航(水运)文明服务窗口”称号。2021年度全国船舶检验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中,部海事局审核组给予“济宁船检走在了全国前列”的高度评价

六、智慧港航转型升级。围绕实现航道、船闸、港口、船舶可视化动态监管,为港航企业和船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投资2.6亿元建设以“一图一站三平台”框架智慧港航管理与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数字航道建设,累计完成27.3公里航道扫测、225.1 公里光缆敷设,14套航标遥测设备安装,在建航道监控175处,AIS、VHF基站8座,推动实现通航水域数字化监控全覆盖。建设了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接入53家港口、6座船闸视频资源及航道视频监控、AIS基站等设备,开发了水上应急指挥、船舶通航服务等功能,实现了远程监管和综合调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了集“业务管理、决策分析、公众服务、应急指挥、智能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港航综合信息化平台,年底上线运行。

七、“两大活动”成效显著抓住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利契机,不断深化中心服务保障职能,进一步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一是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一方面主动与交通主管部门对接协调、形成联动,在海事、水运、水上安全等重点领域,中心科室与交通主管部门科室分别成立了3个工作专班,明确了各自职责,形成了权责清晰、便捷高效、闭合运行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中心内部从科室、到基层单位、到每个岗位,围绕“职责更清、标准更高、流程更优、制度更实”原则,梳理科室职责252项、单位职责230项、岗位职责328项,分级分线完善制度109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对每项工作进行了流程再造,做到了凡事有流程、有标准、有责任、有制度、有闭环。是开展“服务基层年”活动。围绕干部职工和港口企业、水运企业、船厂船员等服务对象关心关注的问题,科室、单位根据职责职能建立了32张《为民服务清单》,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班子成员建立了联系基层机制,先后开展基层调研12次,帮助基层及服务对象解决问题40

八、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围绕个标尺”和选拔使用干部的“三个导向”,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港航干部队伍。一是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执行力档案工作人员实绩档案“两个档案”,健全完善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年度综合考核办法“两个办法”,“两档案两办法”作为评先树优、职称评聘、岗位调整、选拔任用重要依据,为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研究出台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修订完善了《科级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计划》,借鉴市里做法,深入开展了干部队伍调研,摸清了年轻干部现状(具备条件的80后干部33人、90后干部9人),建立了年轻后备干部库,为下步选人用人、配齐配强基层班子、强化干部梯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围绕林书记提出的“十三个有没有”,全系统开展了排查整治专项活动,排查问题327,制定整改措施360条,并全部完成了闭环整改。持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组织各科室、单位以内部自查、单位互查、公众排查和协助排查等方式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制定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基本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检查,今年先后开展作风专项检查48次,共发现问题77,约谈提醒16人,通报批评7人,干部纪律作风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