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431684E/2021-072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气象局 | 组配分类 | 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
成文日期 | 2021-12-09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气象局2021年汛期气象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一、汛期天气情况
今年汛期(2021年6月至今,下同),全市总体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汛期全市平均气温26.1℃,较常年同期(25.2℃)偏高0.9℃;全市总降水量837.8毫米,较常年同期(476.4毫米)偏多361.4毫米(75.9%),较去年同期(550.5毫米)偏多287.3毫米(52.2%);全市平均日照时数657.6小时,较常年同期(768.3小时)偏少110.7小时。今年6月至8月中旬,绝大多数时段气象条件较好,利于农业生产。8月28日以来我市降水频繁,多连续性降水,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玉米灌浆乳熟、棉花裂铃吐絮及部分已成熟作物收晒,部分农田持续过湿不利秋收机械作业及腾茬秋播。
汛期全市出现高温天气119站次,较去年多6站次,其中6月高温日数较多,全市共出现高温天气90站次,最高气温37.9℃,6月7日出现在嘉祥和鱼台。出现高温天气最多县区为嘉祥15站次。
汛期出现全市范围大风天气4次,分别为6月30日和7月9日雷暴大风、7月11日至13日气旋大风、7月28日至29日台风大风。极大风速28.8米/秒(风力11级),7月9日夜间出现在兖州气象局站。
汛期全市出现明显降水过程20次,其中全市较大范围暴雨过程11次。过程降雨量全市平均100毫米以上1次,50毫米以上5次。过程降雨量200毫米以上15站次,100毫米以上402站次,50毫米以上720站次。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期间,全市平均降雨量147.1毫米,最大降雨点出现在济宁柳行221.9毫米。
相较去年,今年全市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强度大、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防汛防涝形势严峻。
二、汛期气象服务情况
全市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市防指和省气象局工作部署,紧盯全市防汛工作形势和气象服务需求,持续提升监测预报水平,不断强化服务保障能力,2021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圆满收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备战汛期提供坚强保障。召开全市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明确汛期重点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修订济宁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应急预案》《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应急预案》《相关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预案》等,组织开展全市气象部门气象灾害和信息业务系统应急演练。完善汛期24小时值守班、领导带班、紧急信息报送、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健全汛期气象服务、应急管理等工作机构,为安全度汛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在观测薄弱区新增区域站6个,完成1个天气雷达站、1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49个区域自动站巡检核查及装备维护,汛期全市气象观测站及区域自动站传输及时率99.76%,业务可用性99.97%,维修及时率100%。选派业务骨干进驻市应急指挥中心参与24小时联合值班,在汛期几次重要天气过程特别是台风“烟花”影响期间预报精准、服务及时,获得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认可。市气象台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大省市、市县及上下游台站会商频次,气象预报时效性、准确性和区域联防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强化气象服务,为安全度汛提供气象支撑。汛期启动应急响应6次,其中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3次,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2次,气象灾害(强对流)Ⅲ级应急响应1次;发布暴雨、雷电、高温、大雾预警信号37次;12121声讯电话拨打量154万余人次;发布气象信息35期,雨情信息83期,麦收滚动预报6期,月天气档案3期,夏季气候评价1期,发送决策服务短信108次,接收达17万余人次;接受媒体采访50余次。为曲阜孔子文化节提供天气服务材料11期,获市委书记林红玉批示表扬。
四是强化部门协作,为防汛减灾夯实联防基础。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与济宁交通广播、应急广播开展天气预报实时连线;与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更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联系人334人;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更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20个;更新气象信息员2352人;与市城乡水务局、市水文局建立水旱灾害防御会商机制,联合发布《水旱灾害防御会商意见》;联合多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完成3个灾种数据审核上报。
五是强化防雷监管,为高危行业提供气象保障。依法履行社会监管职责,对全市791个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分级分批举办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培训班,全市1247名防雷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结业。对高危行业气象信息直通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实现定点实况、格点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森林防火服务、气候诊断分析、暴雨监测预警及雷达、卫星云图应用等一键式发布,确保政府部门及煤矿、电力、化工、公路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120余个用户汛期及时接收气象信息,为全市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六是强化人才培养,为气象事业筑牢发展根基。建立业务人员横向及纵向培养轮训机制,基层业务人员、市局业务骨干分批次在市气象台参加为期两个月脱产预报培训,有效提升全市气象部门整体业务水平和预报服务能力。在今年省级“十强”产业争先创优劳动竞赛暨第十二届全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济宁市气象局获团体第三名,预报竞赛选手分获个人全能第五名、第七名,获单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教练奖1项。我市第二届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正在积极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