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MB2855352K/2021-023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 组配分类 | 统计分析 |
成文日期 | 2021-04-22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2021年第一季度全市文化和旅游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目标,聚焦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全力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强化市场安全监管。文化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增速回升的发展态势,3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3月25日《山东新闻联播》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一是项目建设高位推进。“两轴、一街、两区、两镇”项目建设全面起势。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鲁源小镇、未来教育智慧谷建设项目、微山湖南阳古镇岚曹线出口综合开发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学实践教育营地、鱼台康养农文旅产业园项目等6个文旅项目入选2021年省重大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各地市第1位。 13个文旅项目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库,投资总额位居全市“十强”产业第一位,9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31个单体投资过亿元的文旅项目纳入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南阳古镇旅游提升工程、“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华侨城十里画廊、复兴之路科技文化项目等重大文旅项目扎实推进。建立完善了2021年招商引资“三库一计划”,包括32个重点包装招商项目、17个目标企业库(长三角地区4个)、16个合作企业库、12个招商推介活动计划,精选10个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对接精准招商。3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新征程开局“十四五”——擦亮中国文化名片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专栏,报道了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经验做法,指出我市“正依托孔庙、孔府、孔林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圣地,打造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文旅融合新项目,搭建浸入式体验传统文化的载体”。3月25日《山东新闻联播》对我市“精塑文化提升软实力”工作亮点进行了报道。
二是文艺创作大力推进。召开全市艺术工作会议,谋划“十四五”重点剧目创作计划。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山东梆子现代戏《梦圆黄河滩》成功立上舞台,于4月16日进行内部首演。金乡县四平调新编历史剧《鸡黍之约》、济宁艺术剧院红色儿童剧《长征路上的儿童军》等剧目正在积极创排。市杂技团魔术《梁祝》、滑稽《岁月》双双入围“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魔术滑稽比赛”决赛。运河音乐厅、济宁大剧院上演儿童剧《白雪公主与七月光》、话剧《谈判专家》等优秀剧目,声远舞台等剧场推出12期“线上大剧场”演出,向广大市民推送优质戏曲、话剧、音乐类作品。一季度我市“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完成177场,戏曲进校园演出完成38场。
三是服务优化加速推进。新年春节期间系列线上文化活动火热举办,“济宁文旅”微信公众号“云上贺岁”专栏连续推送23天优秀文艺作品。济宁文化云平台举办“公益课开课了”、线上展览等活动,开设非遗网络课堂。市图书馆“腹有诗书气自华——市图书馆线上陪您过书香年”、“品味诗词之美 弘扬国学文化”古诗词大会等69场活动精彩纷呈。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5084场,服务群众100余万人次。制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方案》《关于举办“永远跟党走”济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优秀红色舞台作品征集的通知》等文件,确保“主题贯穿全年、活动天天都演”。组织8支群众文化志愿服务队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2021济宁市“学雷锋”宣传月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围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主题,开展40余场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月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20期专栏、展示26项非遗项目。举办“年画伴新岁 今朝喜洋洋——姜霞新中国年画收藏展”、各县(市、区)非遗精品展,开展非遗进社区、送非遗展示展演进景区等活动,推动11个国家非遗、18个省级非遗、47个市级非遗项目进驻曲阜市尼山圣地、兖州区牛楼、泗水等闲谷等12个文旅特色小镇。我市成功入选全省非遗曲艺书场试点地区,曲兴社书场成为“非遗曲艺书场”,全省仅四个地区五家试点单位。推荐鲁锦织造技艺、曲阜楷木雕刻、琉璃烧制技艺参加“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提升济宁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提升全市重点景区客流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客流预警等功能,顺利接入大数据中心和应急局指挥调度平台,为重点旅游景区平稳有序运营及游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资源开发全面推进。全力推进微山湖创5A,召开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决战决胜动员大会,成立了微山湖旅游区创5A决战决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6名县级干部为副组长,局机关所有科长为成员,共抽调了39人,下设三个工作专班,举全局之力,全员靠在微山全速推动微山湖旅游区创5A,27个创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4月底前将完工24个。实施精品景区建设工程,印发《关于推动全市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的通知》从强化安全生产、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智慧景区、丰富景区业态、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景区环境等7个方面全面提升景区各项要素。组织文创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全省文创产品回顾展和文创人员培训班、省文创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积极争取省文旅厅在泗水县举办全省“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活动启动仪式,我市文旅扶贫经验《山东济宁:打好文旅融合牌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入选全国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典型案例,全省仅4个案例入选。兖州牛楼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列入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泗水县东仲都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监测点,是全省3个入选村之一。3个小镇入选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6个村庄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旅游特色村),10个村庄入选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推荐等闲谷艺术小镇申报“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全省共申报3个。启动《济宁大运河文化公园带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北京华汉文旅专家团队现场调研,牵头出台了《济宁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部署三年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任务,加快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全市12个文化旅游重大事项拟纳入省“十四五”规划、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市20个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拟列入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专项规划、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五是文物保护扎实推进。加大争取力度,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3个项目入选2021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文物保护项目计划,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已争取国家级文保资金1805万元。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细则》,在全省首个印制了文物工作地图,争取市级文物保护资金比上年增加了245万元,在局机关设立了革命文物科,曲阜市单独设立了文物局,任城区文管所升格为正科级架构。持续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文物安全大检查、违法违规大整治、工作作风大转变、能力素质大提升四大专项任务取得突破、成效明显。累计检查文保单位1102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206处),查出隐患127条,其中125条已整改完毕。累计检查45处博物馆,发现安全隐患的博物馆共计5处,其中4处博物馆已整改完毕。累计检查94个考古项目,未发现存在违法违规及安全隐患问题。全市共开展违法违规检查巡查1493次,出动检查人员3452人,巡查文保单位及建设项目共计6531处,共发现违法行为8处,立案4起,已完成整改4处。600余人通过省厅组织的统一考试。太白楼修缮保护工程、浣笔泉环境整治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编制完成太白楼展陈提升工程方案。成立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文物保护保障专班,推进实施市直文博单位“智慧文保”工程。新申报翟庄党支部旧址等2家革命纪念馆、羊山战斗纪念地等6家山东省党史教育场所,推选5名讲解员参加“庆祝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编制全市博物馆(纪念馆)2020年度报告,48家博物馆共有各类藏品94503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325件套,一级文物88件套,现有基本陈列展览9011个。做好6家非国有博物馆设立备案工作,精心筹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陈列展览活动及5.18国际博物馆日、6.1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六是整合营销创新推进。在央视1套《新闻联播》前及2套、13套黄金时段投放“文化济宁”文旅宣传广告163次,在12306APP推广线路曝光量突破400万人次,在济南银座购物广场及青岛北站出站口播放济宁旅游宣传片、发布频次1.08万次。创新开展了“我到孔府过大年”、“爱在尼山,当春节遇上情人节”、“就地过年”和梁山好汉一起来晒牛年心愿等一系列宣传活动10余个,参与人数近200万人。策划春季“山东人游山东”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旅游、自驾旅游、体育休闲、颐养健康、文化体验、民俗节庆等8类15条线路,推出油菜花节、杏花节、桃花节、樱花节等8项“山东人游山东”活动。整合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发展红色旅游,我市9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省百条红色旅游线路。利用阿里巴巴支付宝平台首页“好客山东青春有你”专题,宣传展示济宁春季文旅产品、活动。建立宣传信息采用月通报制度,开设《VR景区·云看济宁》《畅游济宁》《云上贺岁》《云赏非遗》《赏花季》《展演资讯》《文化惠民演出预告》等宣传专栏。开通今日头条官方账号。截至4月16日,济宁文旅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分别发稿372篇、599篇、197篇,阅读量分别达15万人次、10万人次、49万人次。在国家级媒体发布新闻稿件31篇、省市级媒体发布新闻稿件251篇;“山东文旅”公众号报道济宁经验5篇,在济宁日报策划专版2期。“济宁文旅”公众号被评为全市优秀正能量新媒体。分门别类建立济宁文旅对外交流项目资源库,对接启动中韩线上交流项目,向韩国友城线上推介济宁文化旅游资源产品。
七是业态融合积极推进。《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联合市委宣传部起草的《济宁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十条》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召开第五届济宁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文旅企业座谈会、动员大会、新闻发布会,全面启动第五届济宁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推荐170项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列入全省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通过“济宁文旅”发放第一批文旅惠民消费券30万元。申报1家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修订起草《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活力邹城户外体验精品线路”成功入选2021年春节黄金周山东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研学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完成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接待情况调查摸底,启动研学基地红色游系列活动及线路征集和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遴选推荐工作。根据《济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消费回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济政字〔2020〕40号),奖励曲阜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等10家研学旅游企业65万元。全面完成2020年度文化文物统计年报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旅游指标测算工作。
八是市场整治强力推进。召开全市文旅市场秩序“体检式”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动员会,开展文化娱乐领域市场秩序整顿“清风”行动、旅游经营单位市场秩序整顿“畅游”行动、疫情防控督导“暖冬”行动、执法队伍素质整顿“强兵”行动四个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开展春节期间出版物和网络文化市场整治行动,共出动900余人次,检查繁华街区、车站仓库、旅游景点、宾馆饭店、乡镇集市、印刷复制、图书音像制品集中经营场所、仓储物流企业1800余家企业,查缴非法出版物800余册,停业整顿6家,立案查处2家,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16000元。取缔游商地摊1个。加大网吧技术监管软件的管理,对全市客户端脱离监管的网吧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联合市场监管、安全等部门,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卫星电视传播秩序联合整治行动专题会议。各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执法队伍,从非法生产、销售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源头入手,检查高新区、太白湖新区辖区内涉外宾馆2家,检查电器商城、五金商铺、家电维修店、杂货店等场所11家,查处两家违规销售、安装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门店,没收非法接收设施14套,坚决堵住了非法流通渠道。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100%全部通过济宁市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受理,所有办件100%按时办结,办件满意率100%。开展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和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及违法违规整治集中督导检查。推进星级饭店动态管理,取消4家星级饭店、限改1家星级饭店。推进全市游戏游艺设备电子标识规范张贴,组织对非法游戏游艺设备进行查处整顿。建立全市文化旅游行业社会监督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中选聘60名社会监督员,以社会监督净化文化旅游市场。
九是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生产培训暨市场秩序整治推进会议。开展文化旅游行业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和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及违法违规整治集中督导检查。始终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重要位置,新设立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牵头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推进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着力构建“安排部署、隐患排查、全面整改、惩处问责”四位一体的落实闭环,确保文旅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先后举办了市直文物建筑、公共文化场馆、演艺娱乐场所、文博单位、旅行社导游员安全生产培训班,覆盖811人次。截至目前派出执法人员7846人次,检查企业7187家次,派出专家91人次,查出隐患824条,整改完成695条,整改率85%。停业整顿企业10家,取消等级资质2家。抓好网络安全与舆情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高质量完成辖区报纸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全市521名记者通过核验,新申领记者证200余个。成立济宁市审读小组,进一步提升我市报纸内容质量。全面做好元旦、春节、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期间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保护等重要保障工作。省广播电视局对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新闻出版广电局)、济宁广播电视台策划的“新春走基层”节目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