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企业|张培龙:“放管服”改革让村里人逐渐“冷落”了我
记得2019年年初,我刚进入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不久。有一天吃晚饭时,父亲跟我说:“咱村西头你凤银叔今天来家找你了。他这两年干装修干得好,听说你在审批大厅上班,想托你帮忙找找人给批个装修公司。”
我跟父亲说:“咋还是老思想。‘放管服’改革都这些年了,开公司办营业执照根本用不着找啥熟人,拿着身份证,当天就能领营业执照。”
在县为民服务中心工作虽然还不到半年,但亲历“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成效,让我说起开公司的话题来自信满满。
第二天上午,我引着凤银叔和他的合伙人来到县为民服务中心市场准入服务区,按照正常程序叫号、提交材料、审核材料……很快就走完了审批流程,当场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并刻制了公章。
凤银叔接过崭新的营业执照,有些惊讶:“这么快就办完了?前些年开公司的老刘,咋跟我说需要好几天,跑好几个部门嘞?”
我跟凤银叔说:“那都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现在咱们政府推行‘放管服’改革,只要你条件符合,有熟人和没熟人一样能办好、办快。像您这种简单的营业执照,不到一天就能拿到。看到那些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了没,他们都是免费帮着群众办事的。”凤银叔听后竖起了大拇指。回家后父亲对我说了句:“你说的那个‘放管服’改革真不错。”我知道是凤银叔在父亲面前说了夸赞的话。
之后,也常有村里人打电话让我帮着网上企业年审、补社保卡、办医保报销、批门头牌匾等等,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事儿,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帮着乡亲们跑腿。因为在一个大厅几乎能办好所有事,自然也不会觉得太麻烦。我会将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政策和一些创新利企便民举措讲给村里人听,指导他们怎么从网上办事,怎么享受免费刻章、免费邮寄、预约延时等服务,积极地引导他们转变“没熟人办不成事”的固化思维模式。
2020年春天,村里的发小旭旭到办公室找到我。我问他:“你今天咋有空来大厅了?”旭旭和我同龄,手底下有几台挖掘机,每天在工地特别忙。旭旭说:“我来办个挖掘机租赁公司,手续都办完了。这不,好久没见你了,上来给你打个招呼,看你最近咋样。”“你办公司咋没给我打电话,我可以带你去办啊?”关系这么好的发小,办业务竟然没找我帮忙,我还真有点惊讶。
“大厅里的‘红马甲’给全程帮着办的。人家比你专业,服务态度又好,那我还找你这熟人干啥?我省下两毛钱话费给挖掘机多加点油不行啊!”旭旭乐呵呵地说,“前几天咱村里的小帅在县城开了个超市,也是直接找‘红马甲’办的。他听凤银叔说,现在是‘放管服’改革,不用找熟人,一样能办得又快又好。”
为民服务中心帮办代办人员身穿红马甲指导帮助群众办事
突然发现,我被村里人“冷落”了。他们对“放管服”政策知晓得越来越多,主动申请享受便民服务举措的也越来越多,找熟人帮忙办事的越来越少了。有人通过找“红马甲”办事;有人通过“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办事;有人通过“网上办、掌上办”途径“不见面审批”;有人自发为窗口赠送了锦旗……
自2015年推行“放管服”改革以来,国家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实施流程再造,优化政务服务,推出了一系列利企便民举措。尤其是近两年,“不见面审批”全领域推广,“一业一证”改革持续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广泛应用,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全面实施,“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加速推进,高频民生事项镇、村可办,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快捷,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虽然,村里人逐渐“冷落”了我,但是“放管服”改革政策却让村里人办事越来越“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