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230559Q/2021-076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组配分类 | 规划纲要 |
成文日期 | 2021-09-08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解读】《济宁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一、政策背景
我市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具有产业、资源、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特别是发展内河航运潜力巨大。近年物流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物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比如内河航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空间布局不合理,缺少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物流企业(园区),新型业态比重低等等,亟需出台《济宁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二、决策依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去年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专题研究全市物流业发展,审议通过印发《中共济宁市委 济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济发〔2020〕15号),形成了“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
三、出台目的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物流,有助于推动全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四、重要举措
一是做强运河物流。市交通运输局要发挥内河航运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济宁至梁山航道“三改二”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建设大型集装箱港口,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港口。依托港口布局相关产业,按照“前港后厂”模式,积极支持培育山东京杭多式联运物流园、任城铁水联运物流园、微山临港产业园等临港产业园。充分发挥现有铁路专用线作用,抓好新的铁路专用线建设,构筑公、水、铁、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力争2025年全市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2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打响“运河物流”品牌,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二是做实兖州国际陆港。兖州区必须把物流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发挥济宁漕河机场、鲁南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维度立体交通优势,立足济宁东部高端产业带和颜店新城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兖州国际陆港,积极申建航空口岸开放,建设国际公铁物流区、国际航空物流区、临港经济区和电商快递物流区,初步形成“两核引领、四区联动”发展格局。加速推进苏宁电商产业园、传化物流小镇等核心项目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打造国际枢纽型物流中心。
三是做大冷链物流。发展冷链物流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依托金乡县丰富的大蒜、辣椒资源优势和辐射全球的大蒜交易网络资源,发挥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凯盛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金恒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龙头带动作用,规划建设北京首农(金乡)农产品应急储备智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推广“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充分发挥海关内陆港、鲜农天下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等配套服务,打通标准化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食品加工、冷鲜储存、智能配送一体化。到2025年,建成总储存能力400万吨的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四是做专电商和快递物流。支持兖州区招引中通、邮政、京东等重点快递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和中转分拨中心,加强快件处理中心、航空及陆运集散中心和基层网点等网络节点建设,规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强县域快递处理场地和共配中心建设,推进“十百千”工程和智能快递柜在城市社区的网络布局,健全电商仓储配送网络。支持推广智能快件箱纳入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开展联收联投,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供集约化配送、网订店取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政策原文:济发改〔2021〕242号济宁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联系人:曹向翠 联系电话:231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