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报】百舸争流千帆竞
“我这艘单机船1200吨,六七年前,在京杭运河上还算大船呢,但现在运河上2000吨级船随处可见。”京杭运河济州港码头,常年航行在京杭运河上的船老大感慨,“这些年,济宁段运河的运力增长了两三倍。”
近期,跨越3县(市区)14乡镇(街道)的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济宁段)航道“三改二”投运,吃水4.2米内的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直达济宁,形成一条“畅行京杭运河、连接苏浙沪皖、通达长江沿线”的“水上高速路”,全面提升京杭运河济宁段通航条件和服务能力,为促进区域GDP增长、带动港航物流业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打通梗阻
2000吨级船舶直达济宁
京杭运河连接环渤海经济圈、陇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沟通煤炭、矿建等资源产地和消耗地,在我国内河航运布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济宁对外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济宁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和煤炭外运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运河航道畅行,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近年来,随着货运量逐年升高,2015年京杭运河济宁段货运量近5300万吨,该段运河水深、宽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大型船舶航行要求,船舶搁浅、堵挡时常发生,堵挡时间最长达半个月之久,堵挡距离超过二十公里,成为制约京杭运河主航道通过能力的“肠梗阻”,严重影响了京杭运河济宁段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也极大制约了济宁水运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2016年10月,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提请建设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济宁段)航道“三改二”工程(简称“三改二”工程)。
2018年11月27日,“三改二”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保障“三改二”工程保质高效建成,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成立了“三改二”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了以指挥部牵头、监理部指导监督、项目部推进落实的项目管理体系,完善了“保障领导小组+指挥部+X”“指挥部+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指挥部+施工企业+属地企业”3项协调保障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全力全速护航“三改二”工程建设。
2021年10月26日,“三改二”工程召开交工验收审查会,提前一个月完成交工验收,山东省内河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航道工程顺利收官。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三改二”工程是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采用二级航道标准,北起济宁市跃进沟河口,南至济枣市界,韩庄铁路桥,全长140公里。
“如今,‘三改二’工程建成完工,京杭运河济宁段航道设计水深由3.2米增加至4.2米、平均底宽由45米增加至60米以上,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可有效解决京杭运河主航道‘肠梗阻’问题,一条超大容量的‘水上高速公路’初具规模。”该工作人员欣慰地说。
通江达海
一寸水深一寸金
万丈高楼平地起。京杭运河济宁段航运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济宁港航人的汗水和付出。
近年来,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按照“畅主线、通支流、补短板”的思路,有步骤、分阶段的开工建设了一批航道、船闸项目,通航效率大大提升,黄金水道效益不断显现——
2018年10月,微山一线船闸按照二级船闸标准完成了重建,辖区船闸进一步扩能;
2020年11月,韩庄复线船闸交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济宁以南段船闸全部实现双线运行,彻底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2021年5月,京杭运河跃进沟至邓楼船闸段39公里主航道进行了养护提升,大运河向北延伸,船舶可直达梁山港。实现了“西煤东运”重要通道瓦日铁路线、“北煤南运”重要航道京杭运河线“两条线”交汇贯通,形成了公路、铁路和水运多式联运的新格局。同年7月,湖西航道(二级坝—苏鲁界)27.3公里三级航道完成改造升级,提前一个月交工验收,建成山东省第一条二级标准航道、第一个成型锚泊区。
航道的提档升级能给济宁市带来什么?“首先是航运能力提升,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改二”、湖西航道改造升级后,将形成一条大容量的“水上高速公路”。
以二级坝以南段为例,4.2米内河航道全线贯通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航道通航条件改善,从而带来大型船舶吃水增加、实载率提高和航运成本下降。1000至2000吨级船型实载率提升近30%,2000吨级提升近60%,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省直接物流成本近10亿元,减少航运油耗约15万吨。
一寸水深一寸金,名副其实。2021年,作为内河港口的济宁,吞吐量继续稳居山东内河首位,成功超越潍坊、威海、滨州等沿海城市大港,位居山东全省第4位。据初步测算,京杭运河济宁段主航道及部分重要支流航道提档升级后,将直接拉动投资约60亿元,间接拉动济宁经济增长超500亿元。
提档升级
完善济宁水运基础网络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济宁市港航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济宁港航仍然存在港口“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高等级航道占比偏低、航道网尚未完善,信息化水平偏低等问题。随着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通江达海网络的逐步完善,港航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航经济发展,要把港航业作为物流业的牵动产业,把济宁打造成山东省内陆开放的‘桥头堡’。”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此背景下,围绕《济宁港总体规划》,济宁立足于强化济宁港战略支点作用,实施一流强港强航工程,将优先发展铁水联运,重点推进任城、梁山、微山等六大铁水联运枢纽建设,并立足于“畅主线、通支流、补短板”,打造黄金水道,超前规划了29个水运项目,“十四五”时期计划总投资269.56亿元,全力推进京杭运河干支线航道能力提升、通航建筑物(船闸)扩能升级。
该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计划到2025年,京杭运河济宁段210公里主航道、117公里湖西航道全部实现二级通航标准,主要支流航道实现三级通航标准,全市三级以上航道占比由现在的30%提升到60%,京杭运河主航道船闸全部实现双线通行,港口吞吐能力过亿吨。
届时,济宁将基本形成干支直达、联运高效、安全绿色的“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络。
一条激荡着高质量发展活力的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已然成为济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生机勃勃、浩荡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