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太白湖新区 > 济宁市北湖第一小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北湖第一小学2022-2024年学校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10-09 15:52 信息来源:太白湖新区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市北湖第一小学2022-2024年学校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美丽、幸福、和谐校园,根据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济宁市北湖第一小学始建于1985年,是原任城区许庄中心小学,2008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济宁市北湖小学。学校按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建设,占地面积46138平方米,建筑面积18168平方米,办公、教学、生活、运动各区布局科学合理,教学硬件设施齐全完善,自动录播室、风雨操场、天文天象馆等,一应俱全。学校建有足球、篮球场和田径运动场。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建有科学实验、音乐舞蹈、书法美术、计算机、综合实践等专用教室。信息化、功能化、生态化集于一体,为学校科学引领,内涵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队伍建设。学校加强教师教育,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了以名家引领、骨干学带动、科研助推的师训策略,积极构建乐润课堂,创新集体备课,团队合润,厚植根基,温润教育沃土。北湖第一小学现有济宁市名校长1人,济宁市特级教师1人,省级优质课获奖8人,济宁市教学能手8人,济宁市骨干教师6人,济宁市基本功、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33人。

(三)管理体制。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设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安全办、工会等行政科室,由于每个年级平行班较多,实行年级组责任管理,由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的常规工作。学校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确保管理畅通,高效运转。

(四)课程建设。学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基于学校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分为两大板块,即基础核心性课程(主要指国家与地方课程)和拓展创生性课程(主要指学校开发设置的课程)。为进一步落实好“双减”政策,确保“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培育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北小学子,学校不断丰富校本课程开发,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一是自愿自选,全域覆盖。二是丰富内容,全面发展。三是动态调整,全力优化。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武术、乒乓球、体智能健康、国际跳棋、中国象棋、创意美术、韵律操、手工制作等29门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全面发掘学生各方面才能,力求让每个学生找到喜欢的课程。

(五)学生发展。学校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方位培养学生素质。开展丰富多彩和富于教育意义的活动。每周一的主题班会和升旗仪式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主题活动周”则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摇篮。重大节日、纪念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小歌手、小书法家、诵读小明星,星光灿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及时经常。红领巾志愿服务岗,让路队纪律、学生风貌、卫生环境均保持良好态势。多名学生获 “济宁市新时代好少年”“济宁市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

(六)办学成绩。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湖第一小学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国学联盟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山东省平安校园标杆学校”、“济宁市党建示范校”、“济宁市师德师风示范学校”、“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3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七)存在问题。第一,教师队伍结构需优化。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少;性别上女教师多,男教师少。 第二,学校生源一部分来源于外来务工子女,受家长们自己水平的限制,再加之没时间管理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生管理存在很大难度。第三,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年级组管理力度、团队管理协作都需进一步提高主动自觉性,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和评价。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打造学校“润”文化教育品牌为核心,以完善“德润童心”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和方向,完善课程体系和“乐润课堂”课堂模式,努力跨入省市名校行列。

(二)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学校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全校实施以“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主要方式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机制,构筑起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形成“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的浓厚氛围。发挥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进取心,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新模式。

2.德育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德润童心,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明德、立德、养德、行德”为教育主线,遵循学校德育内涵和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完善和创新德育工作模式。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儿童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把德育活动落小落实,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管理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保障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3.课程体系目标。围绕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全新建构,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靶心”,逐步构建北湖一小“136”校本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校本课程特色,开发具有“润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指向阅读、思维、科技、艺术、健康等学习领域,助力学生在课程所铺就的素养之路上茁壮成长,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走好教育提质增效之路,学校创建课后服务乐园,打造“136”课程群。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对体育艺术类特色课程的渴求,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德育等课程群。丰富的课后乐园深度落实素质教育,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北湖小学“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的课程育人追求。

4.课堂教学目标。确立“乐润课堂”教学改革思想,引导各学科探索完善各自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市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探索建立“乐润课堂”的评价机制,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5.教研科研目标。探索建立“两研融合,研训一体”的教科研工作模式。坚持“科研引领、教研保障”的指导思想,让“研究内容问题化,问题解决课题化”,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为主阵地,探寻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6. 队伍建设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以贯彻爱岗敬业为准则,以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公平、公正的评价为重点,实现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化教师评价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钻研业务、勤奋工作、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积极性。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师德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培养一支“乐学习、会研究、懂教育”的“四有”教师队伍。同时探索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和奉献力的机制,调动工作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2022年1-4月)

1.根据目标任务,分别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将三年目标细分到各年度,并拟定出年度主要工作内容。

2.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要以学校三年规划和各工作小组方案工作内容为依据,必须要一一对应,强化落实。

3.根据三年工作任务重点调整修改制度和章程,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学校整体规划的全面实现。

第二阶段(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

1.各工作组根据方案有序推进,分管领导一定要深入实际靠上抓,认真搞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各工作组要重视阶段总结,及时梳理工作经验和工作成绩,同时注意加强组间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完成各项年度任务。

3.学校领导小组要加强督导和调度,制定问题清单,给各工作组以指导和支持,实行销号管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三阶段(2024年9月-12月)

1.对照各工作组方案和学校总体规划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全面细致的梳理,保证总体任务的全面完成。

2.认真撰写工作总结,总结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研讨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

3.召开会议,对三年规划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在完成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和入研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2.召开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使发展规划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的行动纲领,并贯彻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中。

(二)加强领导,有效实施

1.建立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同时成立分项工作小组分块分头推进,并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实施。

2.建立机制。教师是完成规划的主体,要从制度建立上,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3.加强宣传。向家长委员会及全体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以征得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

(三)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1.在实施过程中,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认真听取、接受上级领导、家长代表、教代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自我反思,及时调整。

2.认真检查、总结《规划》落实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控、合理修订,确保规划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