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311076F/2022-0689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教育局 组配分类 数字图文解读
成文日期 2022-11-27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图文解读|《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11-27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政策背景

当前高中教育正处在普及攻坚、新课程实施和新高考改革三大重要改革同步进行的关键阶段。普通高中学校直接面对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多重挑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和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教基字〔202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二、政策依据

(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

(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

(三)《山东省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教基字〔2021〕6号)

三、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强科培优行动,引导普通高中由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转变,推动普通高中立足人才培养需要和自身办学实际,以特色学科培育为主抓手,改革育人方式,提高育人质量,形成鲜明办学风格。“十四五”时期,争取建设涵盖人文、社科、理工、艺体、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省级特色高中15所左右、市级特色高中20所左右,设立一批覆盖国家课程的学科基地,深化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多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

四、重要举措

(一)培育优势学科,建设特色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和学校特色建设规划,每个高中学校培育建设1个及以上省级或市级学科基地,打造不少于2个与学校特色规划相关的学科课程群或资源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建立健全课程实施、质量监测、教学管理、学生评价等配套制度,成为区域范围内学科教学高地。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价值,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二)培养特色教师,强化专业支撑。围绕特色学科实施,加大相应学科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组建专家教学和研究团队,发挥齐鲁名师、杏坛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示范带动作用,依靠学科名师支撑特色学校建设。根据需要聘请社会专业人员开设特色课程。市教育局组建专家团队,加强对特色高中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指导,改进完善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统筹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制定特色学科课程实施规划,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积极倡导“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大力开展“深化学案导学,促进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知识内在关联,注重加强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行项目式、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完善建设程序,健全保障制度。完善学校规划、县级培育、省市认定的建设程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各县市区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的认定为省、市级特色高中。省级特色高中优先从市级特色高中中遴选。根据学校布局选择部分学校建设省、市级学科基地,择优推荐创建省级学科基地。各县市区要积极推进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加大对普通高中特色学科教室、实验室及教学设施配备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并逐步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积极支持高中改革发展或特色学校建设。市级统筹使用省级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奖补等资金,加大对特色高中和学科基地建设的支持。


济教字〔2022〕64号济宁市教育局等4部门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