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社字〔2022〕5号 关于印发《济宁市供销合作社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3-25 15:25 信息来源:济宁市供销合作社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市供销合作社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济宁市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发〔201511号文件、鲁发〔201516号文件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创新突破、事争一流”,着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

1.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党组中心组示范学、领导干部带头学、专家辅导学、支部组织专题学、个人自学等“五学”联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完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机制,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在全市供销系统落地生根。(各科室)

2.助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大力拓展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推农产品上行。持续巩固提升产业项目效益,助推农民增收。(合作指导科、现代流通科、财务科)

3.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发〔201511号、鲁发〔201516号文件要求,指导督促全市供销系统加大改革力度,补齐改革短板,理顺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扎实做好市供销社“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工作,努力开创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发展新局面。(发展规划科、办公室、各科室)

4.做好“一排底线”工作。全面梳理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切实把底线工作抓实抓好。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防范措施,织密安全管理网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抓好“四位一体”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严格贯彻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守住守牢疫情不反弹底线。注重化解矛盾,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系统大局稳定。做好农资、农副产品、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等底线工作。(各科室)

二、做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

5.强化土地托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施土地托管服务扩面提升工程,以市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基层供销社为引领,聚焦粮食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稳妥扎实做好“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试点,推广“三化五统十服务”,培育区域性农业服务骨干力量。积极承接各级惠农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动托管服务扩面、提质、增效。(合作指导科)

6.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实施为农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新建为农服务中心,推进公司化管理运营。强化政策、资金、用地、科技等要素保障,延伸种苗繁育、农资配送、加工销售等产前产后服务,重点提升冷藏、烘干仓储、大中型主流农机服务能力,打造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发挥山东圣合等系统农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开展联采分销、直供直销,促进农资企业联合合作。做好重要农时的农资储备、供应工作,积极承接国家、省级化肥储备任务。试点推广惠农码+直营模式,建立种子、化肥、农药集采分销体系。(合作指导科、现代流通科)

7.深化村社共建,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积极联合村“两委”共建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推动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与村集体围绕当地富民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建发展项目,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村级供销社建设,实现强村固基、富民兴社。(合作指导科)

三、做优县域商贸流通服务,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8.健全四级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巩固乡村流通领域主导地位实施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延伸工程,积极培育市县流通龙头企业,推动山东中盛智慧供应链公司做优做强主营业务,组织开展日用品、农产品统采分销,带动系统商贸流通企业联动发展。不断扩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覆盖面,重点抓好兖州、梁山省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示范县建设,引领带动金乡、嘉祥、汶上等县(市、区)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乡镇供销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加快落地“快供合作”,打通各类经营服务进农村的“最后一公里”。(现代流通科)

9.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农产品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实施优质农产品“三进”工程(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逐步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济供优品”品牌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任城、金乡、鱼台、泗水等县(市、区)规划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推进中央厨房及社区生鲜配送点建设,丰富中央厨房+N”销售模式,与更多团体单位、连锁超市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对接关系。(现代流通科)

10.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培育壮大系统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县乡村流通服务网络,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力度。创新发展机制,推进“两网融合”新突破。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做好系统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现代流通科)

11.推进“数字供销”建设,引领系统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数字供销工程,推进村社网建设及运营管理完善数据存储、调用分析,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农服务。推动电商发展,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业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发展。(合作指导科、现代流通科)

四、创新金融服务,强化乡村振兴金融保障支撑

12.稳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合作金融工作推进工程,以补齐合作金融短板为突破口,多种形式探索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放大供销合作系统联合合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落实《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引导系统内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强化风险防控,引导试点合作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运行质量和规模。积极做好系统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及培训。(合作金融科)

13.创新融资和农业保险服务,打造综合金融支农平台加大合作发展基金归集及管理使用,不断提高使用效益。深化“供银担”合作,推动供销农耕贷”“农业生产托管贷等惠农金融产品落地扩面。围绕供应链管理加快金融产品开发,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在供销各类网点开展金融代办业务。重点面向流转、全托管、土地股份合作“三类土地”,抓好完全成本险、种植收入保险以及农业商业保险投保工作,引导做好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合作金融科)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为农服务根基

14.加强联合社建设,强化县级社统筹服务能力落实“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理事会建机制、定举措、抓落实,监事会提建议、强监督、促落实”工作机制。落实“三会”制度,在县级社全面建立起社员代表大会及其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强化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在统筹规划、政策争取、人才培养、典型推广、平台搭建、权益维护等方面提升为成员社服务水平。优化业务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业务评价指挥棒作用。(办公室、发展规划科、合作指导科)

15.加快基层社改造提升,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实施基层供销社重建提升工程,出台《济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组织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地结合项目建设、经营设施改造,吸纳农民、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推进薄弱基层社改造提升,重点推进任城、邹城、泗水县(市、区)空白基层社恢复重建。积极推动县基一体化建设,鼓励基层争取财政资金,培育各类龙头企业,多措并举拓展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载体。(合作指导科)

16.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加大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以创建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市级农民合作社联合会运营管理,促进成员间联合合作、信息共享、服务统筹。引导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提高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能力。(合作指导科)

六、培育壮大社有企业,强化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17.推动社有企业提质增效。实施社有企业改制及资产整合工程。进一步摸清社有资产状况,理顺产权归属,构建资产清查长效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为抓手,盘活闲置资产,壮大发展后劲。高度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启动对快活林酒店、土产、棉麻等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再生资源公司破产进程。持续开展“扭亏增盈”专项行动,“一企一策”优化调整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加快停产歇业、资不抵债等僵尸企业出清速度,推进社有企业存量问题化解。推动系统业务提质增效,探索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资本运营科)

18.强化社有企业联合合作。实施助企攀登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内外联合,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市场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龙头。完善儒家圣地供销集团运营发展,推动圣合农资、圣地供销、中盛智慧供应链等全资、控股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强与中国供销集团、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等系统内外龙头企业对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专项债券,通过产权联合、项目合作、业务整合等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增强社有企业经营服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资本运营科)

19.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公司制改革,完善“党组织+三会一层”治理制衡体系,建立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探索落实社有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重大事项运行机制和路径方法。稳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稳妥建立骨干员工持股机制,激发社有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资本运营科)

七、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各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网络安全工作。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和节约型机关建设(机关党委、各科室)

21.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系统腐败问题重点整治工作,持续抓好巡察整改落实,以整改实效推动全市供销系统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不断强化警示教育,坚决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机关党委)

22.统筹推进法治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创新学法、普法、用法方式,推进普法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结合系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普法活动,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发展规划科、合作指导科)

2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育与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树立“以贡献论英雄”的导向,强化日常监督和综合考核评价,打造政治素质好、经营管理能力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人才队伍。深化乡村振兴学院建设运营,强化为农服务中心培训功能,多形式开展干部轮训、农民社员综合素质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科、合作指导科)

24.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实施干部作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持续开展工作作风“三提升”活动,坚持不懈纠治“四风”。实施政策研究和对上争取工程,及时掌握上级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把准对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的导向,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完善领导班子联系下级社工作机制,倡导一线工作法,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推动重点工作全力突破、跟踪评价、限时办结、确保实效。(办公室、发展规划科、人力资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