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311084A/2022-0268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城乡水务局 | 组配分类 | 新闻媒体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2-07-26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媒体解读|济宁市出台《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7月26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十三五”时期,是济宁市水务事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水务改革发展进入“快车道”。立足济宁市情水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围绕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一大核心”,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与深化改革“两大任务”,切实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水生态建设与保护、水利管理和公共服务“三大能力”,大力推进水工程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传承、水利信息智慧化“五大体系”建设力度,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济宁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49.3亿元,年均投资49.86亿元,是“十二五”年均投资的1.69倍。完成了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的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洙赵新河、东鱼河济宁段治理工程、泗河泗水大闸、黄阴集闸、嘉祥县梁山闸等13座大中型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了曲阜市尼山水库、泗水县尹城水库2座大中型水库、54座小型病险水库和607座病险塘坝除险加固,贺庄水库增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配套工程、引黄灌区农业节水改造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全力打赢了灾后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河湖清违清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多场攻坚战;科学防御了2018年温比亚台风、2019年利奇马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最大程度降低了2015年、2016年极端天气造成的干旱损失。济宁市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水利支撑不断稳固,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济宁市水患与干旱并存,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是新发展阶段济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
新的历史时期,对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发展定位、全面提升标准,在解决好水资源紧缺、水灾害突发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的美好需求,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支撑,为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保障。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济宁市城乡水务局组织编制了《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规划》坚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对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南四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科学、精准、生态、智慧、协同同向发力,实施严节水、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强蓄水“六水”共治,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五水”并用,构建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安全的防洪排涝、健康的水系生态、高效的水务管理、智慧的水务信息化“五大”体系,为济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规划》重点实施3方面建设和管理任务,分别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立高效的水务管理体系”和“激发水务发展内生动力”。“十四五”期间共实施五类重点水利工程285项,项目匡算总投资483.58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投资419.28亿元。
构建安全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十四五”期间规划工程152项,计划投资142.66亿元。重点实施重大防洪工程、河道防洪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易涝区综合治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等工程。
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规划工程64项,计划投资128.24亿元。重点实施节水、蓄水、引调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升、抗旱水源等工程。
构建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十四五”期间规划工程49项,计划投资144.41亿元。重点实施污水处理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工程。
构建智慧的水务信息化体系。“十四五”期间规划工程项目13项,计划投资3.03亿元。重点实施智慧水务新型基础设施、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等工程。
建立高效的水务管理体系。“十四五”期间规划工程7项,计划投资0.94亿元。重点实施曲阜管理体系建设、泗水县河湖管护运行等项目。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济宁现代化水网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水资源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农村水利、数字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监督水平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济宁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济宁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7.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7,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9%,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水土保持率达到92%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100%,创建水利风景区15处。
政策联系人:郝科长 0537-231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