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运、保、管、服” 助力知识产权创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2-07-28 10:21 信息来源: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今年以来,济宁市知识产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以《知识产权创新突破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为抓手,大力提升知识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知识产权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自主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

高价值专利培育成效显著。一是获得2022年度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奖补”资金880万元,资金全省第5位。二是按照十年高维持、中国专利奖、发明专利质押三种途径,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增幅预计超过18%;三是荣获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4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3项;四是2022年第一批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为9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大幅提升。一是上半年专利权质押融资登记额13亿元、质押登记183件,全省第4位;二是经开区入选省专利技术转化第二批试点单位;三是成功举办济宁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议”,发布52家融资企业、融资需求8.5亿元,现场12家企业与银行签约。四是任城区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示范单位被省局推荐到国家局。

专利导航工作扎实推进。一是顺利完成4个省级专利导航项目验收;二是开展了我市“231”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个产业专利导航项目;三是2家单位批准为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工作持续加大。一是鱼台大米获批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汶上芦花鸡获批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二是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微山麻鸭蛋、微山麻鸭、济宁百日鸡、嘉祥白菊花被纳入山东省重点地理标志保护清单;三是新增“微山湖杞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济宁工作站,实现了商标受理登记、专利权质押“一窗通办”业务;二是争取省知识产权领域“揭榜挂帅”试点任务1项;三是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配合做好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赴经开区“三进”宣讲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专题业务培训。

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上半年,累计查处知识产权处罚案件398件,同比增长306%。建立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和快速处理机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压缩案件办理周期。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会同市中院出台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办法,做好衔接协调。建立行政裁决技术调查官制度,提升办案能力。

知识产权维权服务逐步优化。推荐8家单位入选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省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防控项目、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项目。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险业务,为专利维权提供风险保障。

第三季度,知识产权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和“保五争三奔第一”的工作目标,紧扣综合考核指标和营商环境评价开展工作。

全力推动高价值专利培育。力争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达到30%。一是重点围绕“231”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开展发明专利的创造储备和海外专利布局;二是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力争专利权质押登记件数达到200件、融资额超18亿元;三是梯次培育省专利奖、中国专利奖奖项;四是大力促进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提升经济效益,维持发明专利年限;五是落实省级市级专利权贴息纾困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六是严厉规制非正常专利申请。设定100%撤回率目标,认真核查线索,加强部门沟通,积极向省局汇报,减少非正常专利申请底数。七是加强业务指导和督导,做好政府通报工作,压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

省知识产权领域“揭榜挂帅”试点任务。一是推动登记注册窗口与商标受理窗口的物理集成。二是制作《商标变更一次性告知单》,扩大宣传,提高公众知晓度。三是简并申请材料,加大内部数据共享,实现营业执照、变更证明等材料免提交。

    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开展黄河生态经济带重点地理标志监管执法行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双随机”抽查,加大地理标志侵权案件查办力度。推动鱼台大米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我市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保障出口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