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313485J/2022-021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应急管理局 | 组配分类 | 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
成文日期 | 2022-07-05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暴雨、大风、雷电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提示
省气象台于7月5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大风黄色和雷电黄色预警:受3号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和西风槽共同影响,预计5日傍晚到6日白天,我省自南向北有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并伴有雷电,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8~10级。全省过程平均降水量50~70毫米,其中济宁有暴雨部分大暴雨(降水量50~90毫米,局部12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降水量50~80毫米。请各级各部门加强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山洪、城乡积涝及大风、雷电等灾害:
一、压实工作责任。此次强降雨过程降雨范围广、局地强度大、伴有雷电大风、致灾性强、发生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大、防御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从严从高标准,实化细化防范应对方案,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确保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要上岗到位,各级河湖长要切实履行好防汛责任,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组织督导各项防范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要压实基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干部防汛救灾工作责任,盯紧每个重点部位、每项薄弱环节,确保工作不断档、责任不悬空。
二、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变化,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短时临近监测预报,加密联合会商研判,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强化防范应对措施。要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预报预警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响应措施。要及时发布预警和防范应对信息,严格落实“叫应”机制,确保传递到乡、到村(社区)、到基层防汛责任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和广播喇叭、挨户通知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布预警信息,确保覆盖到户、到人,提醒社会公众防灾避险。
三、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防范。要针对学校、医院、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危化品、工矿商贸企业、尾矿库、旅游景区、交通干线、工程建设活动区等重点部位,河湖堤坝、小水库、小塘坝、山洪沟、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定和工作责任,矿山领域严格执行大暴雨停产撤人制度,坚决防止溃水淹井、溃坝漫坝事故发生。危化品领域,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水、防潮、防雷、防风等措施,雷雨情况下坚决禁止油、气储罐装卸。建筑施工领域,大风雷电天气一律停止户外高空作业,一律停用塔吊、升降机等机械设备,危险地带人员一律立即转移避险。对水上养殖等重点领域环节,要开展全面风险隐患排查,落实管控措施,切实保障渔业生产安全。要加大对建筑工地、生产厂房、临建设施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排查,对危旧房屋、工棚、室外广告宣传牌、路边树木、电线杆等及时进行防风加固,防止出现坠落、倒塌、触电等事故。
四、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各县(市、区)特别是梁山县、曲阜市、泗水县、邹城市、嘉祥县、微山县等低山丘陵区要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社会公众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要组织力量针对可能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地区开展拉网式大排查,认真筛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险情主动采取预防避让、转移安置等有效措施消除隐患、排除险情,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提前做好人员转移避险。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盯紧可能受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等威胁的区域,加强巡查和险情灾情研判,把住“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等关键环节,落实落细转移避险工作措施。一旦出现险情,迅速果断提前转移群众。注意做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针对性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妥善做好紧急转移安置人员安全管理和生活救助,防止转移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防止灾害危险解除前转移避险人员擅自返回。
六、全力做好应急抢险救援救灾工作。各地要根据雨情汛情灾情变化,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极端情况下,有关行业部门要果断采取停工、停产、停课、停业、停运等“熔断”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确保人员安全。各类抢险救援队伍要全面进入应战状态,对抢险救灾队伍、装备、物资、运输车辆等准备情况进行再检查再落实,全面做好应急处置准备。要视情提前预置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到位,有力有效开展应急抢险救援救灾工作。扎实做好灾害救助工作,及时调拨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将救助工作措施落实落细到乡镇、到村组、到户到人,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救助。
七、严格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工作,强化人员配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值班备勤制度,时刻保持通信畅通,确保灾情及时处置。要及时准确全面统计报送灾情险情信息,杜绝信息漏报、迟报、误报、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