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汶上县 > 汶上建华实验小学(原汶上县第四实验小学东关校区)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汶上建华实验小学综合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9-10 10:33 信息来源:汶上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汶上建华实验小学(原汶上县第四实验小学东关校区)坐落在汶上县城东北部,是汶上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程。学校2017年奠基建设,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2月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引领下,与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学校坚持公办教育性质,落实“最美教育”理念,通过“最美教师”打造“最美课堂”,从而培养出“最美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幸福的人。

学校占地493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684.7平方米,包括综合楼、实验楼、报告厅各1栋,教学楼3栋,标准300米环形塑胶操场一个,标准篮球场3块、羽毛球场2块。目前在校师生1200余名,26个教学班。教职工70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69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二)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学有特长、个性鲜明、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

(三)办学优势与经验

1.办学优势

(1)2022年2月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引领下,与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学校坚持公办教育性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迅速发展。

(2)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工作经历,学历层次配备均合理,是一个年富力强,充满朝气的领导集体。能在新形式下担当重任,深得教职工的拥护和信任。学校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支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学校管理民主和谐,人文意识强办学效益受到好评。

(3)教师队伍结构年轻化,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学习能力很强,有相当部分老师在职称和学历提升方面意识较为强烈,有一定的专业发展内驱力。工作有干劲,有发展潜力。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师德良好、团结务实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4)学校教学成绩取得一定的成效,自合作办学以来,学校形成了较为严谨规范和谐的管理,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

2、问题与不足的剖析

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无人监管,部分学生具有厌学现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足,在教学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大;教师总量不足,学科配备不合理,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专业素质还亟待提高。须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这种客观现状决定了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

第二部分:办学理念和目标

(一)办学理念

以学校坚持公办教育性质,以“求真明理,乐学善思”为引领,落实“最美教育”理念,通过“最美教师”打造“最美课堂”,从而培养出“最美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幸福的人。

(二)办学目标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确立教育目标。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时刻瞄准核心素养目标,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立足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交往习惯,以有效的策略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三)培养目标

牢固树立德育为先方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懂礼貌、有素质,基础知识扎实,无私奉献的优秀少先队员。

(四)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开拓创新精神、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本科教师69人,硕士教师1人,一线本科教师占比100%。借助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优质资源,先后邀请多名国家级、北京市著名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指导,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持续深入推进课改,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学校组建语数英 “名师工作室”,通过开展“学科活动月”、师生同步答题、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让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坛新秀。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结合全县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2022年为规范办学年,2023年为教师专业发展年,2024年为课程建设年。合作办学以来,先后组织十余位国家级的、北京市著名的教育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指导。学校成立教师名师工作室和“家长学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等活动。同时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一)学校管理目标: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主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优化资源,和谐发展;全员管理,全面育人;精细运作,注重细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整合融通原有传统的管理、考勤、考绩、考核、教育、教学、研究、财务、分配、服务制度、使之系统化;进而发展到富有激励性、导向性发展性的评价,包括教与学、服务与管理的过程评价。

(二) 教师发展目标:

1.教育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服从分工、团结合作、文明礼貌爱卫生、不罚款、不体罚学生、不违规推荐推销商品、有耐心、包容大度、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关心学生生活。所有的老师、所有的课程、所有的领域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班队会课和班级活动有主题、有意义。

2.教学行为规范。

教学计划科学实用、教学设计切合实际有效、讲课有魅力、师生感情融洽、课后辅导有针对性、自主命题、批阅及时、评价合理有激励、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备课辛苦一个人,学习幸福一大片。引领启智、精讲精练、教学有效。

(三)德育与文化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德育为先方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懂礼貌、有素质,基础知识扎实,无私奉献的优秀少先队员。

依据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落实分学段年级德育目标。健全各项德育制度,促进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主体性德育活动,力求实效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重视家校联系,加强家校德育建设。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墙建设和教室文化布置。利用围墙、教学楼的空白墙及校园空间建文化墙,汇聚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人物等世界名人,让精湛演绎国学、让人文传承精髓。科学启发创新,以成功的人物形象来激励、感染、引导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学习旅程。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和制度

1.加强习惯培养,为发展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抓手。 

学校全面遵守教育方针,瞄准核心素养要求,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为突破口,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围绕“文明城市建设”“八礼四仪”等相关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加强常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锻炼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做好操、扫好地、吃好饭、走好路。

2.加强安全管理,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良好氛围。 

坚持“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种安全制度及防范应急预案。经常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以校舍安全、消防安全、学生班车运行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师生活动安全、校园周边安全为重点,发现不安全苗头,记录在案,责任到人,立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四个优先”的要求,即经费使用、人力配置、教育课程和演练活动优先,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认真做好校园卫生防疫工作,有效开展传染病的预防,群策群力,将不健康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重视食品安全流程管理,公开每日食谱,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提升食堂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台账资料公开、透明、齐全、规范。

3.加强师德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精心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践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了解违规行为的后果,并以具体事例引领教师学先进,做典型,立德修身,做四有好老师。用心呵护青年教师的成长,多向他们了解心声,解决困难;大力倡导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强化师德考核,深入开展各种评议教师的活动,形成科学的激励、监督、评价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坚决执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 

4.加强业务提升,为教师专业成长增添动力。 

学校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引领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尽可能多的为大家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抓实校本教育科研,围绕“一师一优课”、“微课”等晒课活动、先进教研组建设以及学校课题研究,开展定时、定点、定人的集体备课和主题研讨活动,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努力形成教育科研真实、朴实、扎实的新常态。三要突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量身定制专业成长计划,并关注过程管理,着力结果考核,推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文本,研课、磨课,打造精品课例,提升自身素养;突出重点,瞄准薄弱学科、薄弱环节,转变教学理念、学科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骨干教师。 

5.加强教育创新,为打造学校特色亮点探路。 

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教育信息化,学校一方面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努力做到教学“五认真”,每月进行全面的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反馈,及时完善,并作为月考核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已有的现代教育装备和各种软件服务平台打造个性化、自主性、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智慧校园背景下课堂实践研究,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引领和团队合作的作用,精心备课,反复磨课,集中众人智慧,呈现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推动我校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