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度教科研工作成果
时间是奋斗者前行的刻度,记录着我们探索筑梦的每一步。2021年对于十五中教科研工作来说,是丰收的一年。本学年我校坚持问题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强调科研与教学实际的结合,形成教学和科研的统一。通过教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积极推进省市区级课题研究
2021年9月,我校组织召开2021年度区级规划课题开题研讨活动。韩克龙校长首先介绍了近两年我校的教科研情况。他鼓励老师们以研促教,以研兴校,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校长安波对本次开题论证会进行总结,他提出四点建议:加强反思,重视实践;求真务实,注重过程;交流合作,协力攻关;提供保障,完善推广。安校长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要牢记八个字“做真课题,真做课题”,把课题研究坚持做下去并力求落实推广。
2021年12月,济宁市教科院组织专家对我区承担的4项升级课题进行中期视导,我校两个省级课题参与了本次活动。孟岩老师代表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发言;孙玉丽老师代表课题“基于微德育视角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发言,他们从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下步计划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和展示。专家评价这两个课题扎根于具体的实际问题,有实际工作的积累,有基础内容的支撑,同时对我们提出期望,希望通过一个课题带动一个团队,通过一个团队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期待我们能对教学改革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山东济宁的经验和智慧,提供具有济宁十五中办学特色的办学思想。本次课题中期视导工作,给老师们提供了互相借鉴学习的平台,新的一年,课题组老师们将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加强科研与教学实际的结合,确保取得扎实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021年12月22日,任城区市区级规划课题中期视导工作在我校进行。任城区15所中学的教科室主任、45项课题的主持人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五项课题组汇报人围绕课题做了什么、进展中有什么困惑及后续的工作等方面进行汇报,呈现出课题组扎实有效的活动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其中我校王延玲老师汇报的课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研究”,得到专家的认可,认为此课题前期过程性材料比较扎实,课题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记录比较详实。能够将阶段性教学成果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题内容。专家建议:本课题体系构建有待完善,将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提升与学科资源整合相融合,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二、重视校本课题研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教师要想快速成长,就要走研究之路。只有思考和研究,才能有创新。重视校本课题研究一直是我校的教科研特色。2020年我校组织申报济宁十五中校本课题,27个课题立项。秉承对微课题宽进严出的原则,学校加强对校级科研课题的管理,定期对过程性材料进行检查。学期末课题组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教育叙事、教学感悟、教学案例等形式梳理本学期微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三、组织课题研究系列培训活动
2021年11月,任城区教体局组织首届“2021 年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校长安波结合自己丰富的研究经验,利用生动的案例,高屋建瓴地对成果的梳理与提炼方法进行培训。他鼓励老师们积极梳理和提炼具有实效性和普适性的教育理念、实践方法,把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提升为范围更大、效果持久的教学成果。
2022年4月,我校举行了“微课题伴我成长”系列培训活动。韩校长做了题为“微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意义”专题讲座。他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他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潜心研究,走螺旋式上升的专业发展道路。他教给老师们如何从身边寻找既平凡又有价值的真问题。王秀琳进行了“如何优选微课题专题”培训。孙玉丽和肖霞老师结合自身申报课题的经验,跟老师们交流了课题申报书的撰写。张建老师从过程性资料的内容和如何收集过程性资料两方面,对课题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文校长对培训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真正科学的东西总是简单而深刻,课题研究既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神秘奥妙,也不像老师们顾虑的那么抽象枯燥,关键是不是用心。把学习、工作、研究、写作结合起来,是微课题研究和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四、学校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2021年12月,任城区教体局组织的首届“2021 年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揭晓,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喜获佳绩。我校申报的十一个教学成果榜上有名,获得大面积丰收,荣获特等奖 3 个,一等奖 4 个,二等奖 4 个,这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历史性新突破!除个人申报的九项成果获奖,我校唐建主任带领的教导团队和郑涛主任带领的体育团队,也分获教学成果评选一、二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充分彰显了学校浓厚的教科研基础和教师扎实的教科研能力,相信通过这些优秀成果的推广和辐射,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022年,我校有4个市级课题、7个区级课题立项。 学校进入了科研兴校的快车道。
教育科研既然是一门科学,就一定有规律可循。愿老师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研方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愿每一位老师在科研和教育事业中找到快乐,收获自我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的汗水与坚守。相信十五中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