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明德学校教研成果信息
一、勤抓常规教研,夯实教学基础
1、继续落实五项评比,以评比促进步。
学校为全面落实“八个精心”,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根据学校实际有步骤的开展全员业务比赛活动,即:优秀备课评选、优秀观课评选、优秀教学工作手册评选、优秀作业评选、优秀个人总结或外出学习日志评选。每学期末进行全校优秀业务评选,并对评选结果及时公布表彰,列入教师综合考核评价。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提高了教师对基本功的重视程度,推动教师专业的不断
2、“五课”同建,全程无缝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成绩,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开展“五课”同建。即:包保业务领导巡课、推门听课、说课、教师外出学习汇报课、跟进式研讨课,全程管理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3、定期业务检查,使教师业务更加规范化、有序化。
以学部和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听、评课活动,定期组织常规业务月查,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教学工作手册等业务,教研组长和学部业务主任将每一位教师的优缺点记录下来,进行反馈,以及时规范教师业务。教务处组织期中业务抽查和期末业务评优。以此规范教师的各项常规业务,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落实的优生培养,制定了《制定尖优生培养方案》和帮扶计划,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拓展深度、广度;对学困生则以鼓励为主,重视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使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5、课后服务精准化、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每天下午七八节课为课后辅导服务时间。老师辅导学生做家庭作业,学生不会的题,做错的题,老师单独进行答疑解惑。保证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减轻家长负担,使辅导更加精准化。同时,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每周二下午七八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包括书法剪纸社团、金石传拓社团、陶艺社团、轮滑社团、足球篮球社团等十多个社团。学生在不同的社团中挖掘自我潜能,获得全面发展。
二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凝聚教师团队意识
打造优秀教研团队,形成教研共同体,这是名校给我们的启示,我校一直把教研组、备课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载体,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竞聘、教研活动的策划、教研组、备课组的文化建设、教师的自我超越、教研组的达标升级,每一步都彰显团体的力量,而教师也就在团队工作的整体推进中,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学期伊始,教务处就组织召开了教研组会议,孔令芳主任对教学日常规范、教师培训、常规业务检查、听课评课、师徒结对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导。几个副主任分别对集体备课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规范了集体备课的流程与要求;对集体备课相关操作进行技术指导;修改完善优秀教研组评比方案。业务校长范洪波强调工作重在落实,如何落实是关键。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研组,教研组是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单位。
三、立足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校深入树立“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没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管理理念,唤醒教师发展自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探索“以专业引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路径,努力打造一支终身学习、团结合作、勤于干事、开拓创新的教师团队。
1、努力加强校本培训,增强教师教育智慧。
(1)读教育教学书籍,分享教师教育教学智慧。
“书香明德”要求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心得体会,并定期在读书会上交流。除读书分享外,还有教师外出学习汇报等。截止目前为止共有100位老师进行了汇报。通过“智慧讲堂”的读书分享,有效的促进教师对教育理论和优秀教学案例的“学、思、讲、用”,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依托信息资源,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经过不断的探索,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创建出自己的特色。建立了优课平台、百度网盘共享资源库,钉盘、乐教乐学资源平台,还使了用领先的在线教育技术—一起作业,与施强公司合作,进行平板教学。这些都给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校本培训学习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远程研修、微课程制作、钉钉软件等的使用的培训,同时培训老师们利用钉钉软件里的石墨文档等网络资源进行集体备课,还开展了新教师培训竞赛答题活动。学校正在积极利用探究信息化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的科研实效和能力。
(3)开展新教师培训,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丰富和提升教学理论素养,增强教学技能,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我校开展新教师业务培训活动。要求新教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自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理念等相关知识,并写摘抄。小学研究近五年的1-6年级期末测试题,了解题型、考点、难易度和改革变化动向。同时,结对帮扶,示范引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新教师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观课评课等教学业务进行单独指导或集体研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为新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让新教师了解我校“学疑练”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动向。随后,我校还要开展青年教师理论、专业、师德方面的知识竞赛和晒课、演讲、基本功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从多方位为明德学校未来的发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中坚力量。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做好课题研究,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孔李娜老师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孔孟之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区域推广》子课题进入结题阶段。孔令秀老师主持的济宁电教化教育“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为课题《应用软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顺利结题。毛菲菲老师主持的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在线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也顺利开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研究。总之目前,全体课题研究教师热情高,信心足,在实验中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秉持理性冷静的态度,以不浮夸、不盲从的态度,继续努力追求适合学校教学现状的改革目标。
3、推动“走出去、请进来”和督查反馈两个策略,搭建教师自主发展平台。
(1) “让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助力教师成长。
为快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我们继续推行我校“1+1”外出培训学习活动模式,即学校利用一切机会为教师创建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外出学习教师,回来后写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截止目前我校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达190余人次。同时,学校鼓励在疫情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外出听课,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学习新知,获得发展。
(3)建立和完善督查反馈机制,激励教师反思进步。
学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并把涉及到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内容进行公开、公示。对于教师业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的检查结果,学校通过教研组会议、周五例会、书面通知等形式向老师进行反馈,优秀的进行表扬、落后的进行约谈。要求教师切实从反思中不断进步,按时检查每课教学反思,并要求教师每月、每学期进行阶段性反思,并对教师反思情况进行评比。每学期学校召开表彰会,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表彰,树立标杆、弘扬正气。
四、教科研荣誉
1、教学荣誉: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已得到整体提升,学生习惯养成与身体素质也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子,教育教学质量已稳步提升,得到上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好评。2021年我校被评为济宁市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先进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济宁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济宁市智慧校园。
2、师生荣誉:本学期我校师生共同努力,奋发进取,人才辈出,彰显明德风采。许多老师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21年孟祥东、曹艳清获济宁市一师一优课证书;赵明清、毕启芳、褚桂霞、获曲阜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薛白、王桂云、张霞、毛菲菲、高岩获曲阜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022年6月,我校中考成绩再创新高,160人顺利升入高中,上线率60%。
曲阜市明德学校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