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中学教学活动简报
以评促建,打造特色——济宁一中校级学科基地评审答辩
(2022年2月11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持续推进学科基地建设工作,并遴选部分学科作为校级学科基地重点打造,以评促建,助推学校特色发展和育人方式的改革。
评审答辩会议于2月11日下午在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举行,特邀上海大同中学课程教务中心主任张亚东,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吕志会,我校校长助理、教科研处主任李成顺担任评委。全体学科教研室主任和备课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房晓辉主持。
评审专家对各学科基地申报的纸质材料和现场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审赋分,按比例确定推选学科。每个学科现场答辩共10分钟,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由各学科教研室主任按抽签顺序,从特色学科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研究成果、教师团队、学生社团、典型模式、示范带动等方面进行汇报,陈述时间不超过6分钟。
第二个环节由评审专家提问,学科主任回答,问答时间不超过4分钟。
张亚东、吕志会主任对我校学科基地建设的机制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张主任建议我校各学科要从课程体系、实施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入挖掘特色,并提出各学科要有效借助现代技术平台进行基地创建。吕主任指出学科基地建设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双发展,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建议我校各学科要明确基地建设的宗旨,凝练基地建设的精神,做好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并强调基地建设的规范化、路径化,重点加强学科融合的建设等。
我校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工作,多次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议,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强科培优,在加强课程建设、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研质量等方面屡创佳绩,并编写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学业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劳动教育课程方案》《社团课程方案》等系列校本教材。我校将以本次学科基地评审答辩为契机,促进各学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协同发展,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基地建设方案,明确目标、科学规划,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学校形成一部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通过特色办学撬动学校发展方式和育人模式的转型,提升各学科教研团队的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济宁一中召开首批“特色学科”荣誉称号授牌仪式暨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总结交流会
(2022年2月26日)
为表彰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及核心成员,加快推进我校特色课程建设,服务学校创建山东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的战略目标;同时,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程育人的质量,2022年2月26日,我校在教师发展中心召开首批“特色学科”荣誉称号授牌仪式暨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总结交流会。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岩,纪委书记李秋生,副校长于戈、张伟,校长助理、教科研处主任李成顺,年级部负责人,学科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任城校区、附中、附小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李成顺主持。
副校长张伟宣读表彰文件,进行授牌仪式。校长助理、教科研处主任李成顺指出,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评价体制,并以历史学科为例详细讲解了学科基地建设的规划及具体方案。
学科教研室代表对本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总结发言。各学科代表介绍了在上学期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情况,提出了在教学中要聚焦课标、教学相长,贯彻教学评一致性,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等。
教务处副主任张建总结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情况并安排下一步工作。学校依托市教研室视导活动发现问题,组织开展全校范围“互听互评课”,各学科结合大集备深入探讨,初步形成有效课堂的几种模式。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我校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在新课程的实施驾驭能力,加深了教师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关系上的理解。
我校将全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有效课堂,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助力学校教育质量再提升、内涵再发展!
共商共建,一起向未来——山东省历史学科基地共建交流会
(2022年2月27日)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2022年2月27日,济宁一中历史教研室赴滨州市邹平二中调研交流,共商共建省级历史学科基地。同行的有校长助理、教科研主任李成顺、历史教研室主任高艳红、高三历史备课组长窦琳琳及于云雁老师一行四人。
2021年12月13日,济宁一中与邹平二中双双入选首批普通高中省级历史学科基地。这是两所省级历史学科基地的第一次共建交流活动,意义重大。这次活动为两校促进山东省历史学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校李成顺主任首先与邹平二中的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场现场的交流学习,从实践中探讨省级历史学科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之后,两校围绕省级历史学科基地的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交流,邹平二中的王校长、贾校长和特级教师刘庆亮主任介绍了本校在学科基地建设方面的思考与特色经验。
校长助理、教科研主任李成顺、历史教研室主任高艳红也分享了我们的规划与思考。
两校老师们从特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高三二轮复习思路等问题展开了务实有效的探讨。
发挥基地作用,遇见教育未来。本次两校进行的省级历史学科基地共建交流会推动了课程建设的进程,增进了两校的友谊,形成了学科基地共建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扩展辐射范围,为山东省历史学科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省级学科基地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会越走越远,取得更大、更丰硕的成果。
同台竞技各展风姿,以评促教共同发展——济宁一中举办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比赛校级选拔赛
(2022年4月27日)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思政教师专业素养,展示我校思政教师业务水平,夯实我校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务处等部门的共同协助下,我校政治教研室于4月27日下午5时,在5101会议室成功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比赛校级选拔赛。
本次比赛由我校政治教研室主任郑强老师主持,政治教研室正高级、高级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进行业务指导,三个年级备课组长广泛发动,经过紧张激烈的初选环节,最终续若玉、杨同鹤、张娇三位老师进入决赛。
比赛开始前,郑强主任强调了本次比赛的重要意义以及比赛规则。随后,三位参赛教师对试讲课题和试讲顺序进行了随机抽签。本次比赛的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第二框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次比赛的顺序是杨同鹤、续若玉、张娇三位老师先后进行试讲。本次比赛7位评委主要由济宁一中政治教研室正高级、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分别是房兆春、张秀华、张爱武、许丽君、郑强、刘瑞凌和纪文娟老师。另外,田浩老师担任记分员,牛亚群老师担任计时员。三位参赛老师每人有30分钟的准备时间,每人试讲时间为10分钟。
杨同鹤老师从自己家乡曹县如何从一个普通小城变身为一座网红城市的转变出发,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曹县县域经济优势,循序渐进总结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接下来,杨老师分析了疫情背景下曹县板材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启发学生通过分组合作,从政府职能角度为曹县经济长足发展提供可行方案,进而引出科学的宏观调控对突破小微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作用。
续若玉老师从市场调节的缺陷导入课堂,展开议题式教学。围绕总议题: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通过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成就中国奇迹,议题二:我国政府如何助推经济发展,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我国政府职能。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分组探讨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积极达成本课知识和素养目标,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张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分小组对疫情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经过比较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政治认同。随后,张娇老师通过分析公有制企业在我国脱贫攻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等要点。张娇老师还利用游戏、小卡片、分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和科学精神。
经过评委们的公正打分,最终续若玉老师以9.38分的总分获得此次比赛的第一名,并将代表济宁一中参加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比赛。
最后,济宁一中政治教研室正高级教师房兆春对三位老师的试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房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试讲各具特色,都展现出了对新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房老师对三位老师以及在场所有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在场所有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表示受益匪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济宁一中政治教研室将进一步发挥组内专家教师引领作用,通过探索各种有效性课堂模式,推动青年教师更好更快成长,为新时代背景下我校乃至全市高中思政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约红楼,共品经典——济宁一中2021级《红楼梦》研究小论文成果汇报暨颁奖典礼
(2022年5月23日)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繁星,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的《红楼梦》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红楼、感受红楼的魅力, 5月23日,济宁一中高一年级部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红楼梦》研究小论文成果汇报暨颁奖典礼。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济宁一中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房晓辉,校园书店负责人刘叶,高一年级部副主任马旭、邹兆峰,教务处副主任张建,语文教研室主任孙伟,2021级备课组长田利峰,高一语文组教师以及征文大赛获奖学生。
首先,田利峰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并畅谈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和撰写研究小论文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通过深入阅读,进一步感受《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提升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随后,本次征文大赛荣获一等奖的六名同学依次上台汇报论文内容和研究心得。在本环节,我们领略到了多重面孔的宝钗、大观园里的“洋货”、“黑化”的贾雨村……各位同学的奇思妙想、独到见解令大家连连赞叹。
活动的最后,由本次参与论文评选活动的教师代表和与会领导分别为荣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同学颁发证书。
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红楼梦》阅读视野,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与探究能力,还为每位参赛选手提供了表现不一样的自己、展现多彩青春的舞台,更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受到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享受了一场别出心裁、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热烈祝贺我校教师在第一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2年9月)
8月19日—8月21日,第一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在潍坊举行,我校李新春老师获得山东省一等奖、李冬美老师获得山东省优秀奖。
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承办、潍坊市教育局协办,采取教师自主申报、学校择优推荐、逐级遴选推荐的方式进行。在5月份开始的市级选拔赛中,李新春老师的实验教学微视频《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改进与创新》、常规实验操作《中和反应热测定》、数字化实验操作《原电池研究》和李冬美老师的实验教学微视频《探究红光和蓝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常规实验操作《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数字化实验操作《生物体液的缓冲作用》,总分分别位列济宁市高中化学组、高中生物组前四名,代表济宁市晋级省级决赛。
在省级决赛准备过程中,两位老师刻苦复习实验理论知识、不断模拟说课、强化实验操作,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业务科李锋主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徐传洋以及化学教研室和生物教研室的老师们也多次给予悉心指导。最终,两位老师不负众望,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评委专家的高度赞许,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本次大赛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过硬的实验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专业素养,高度肯定了我校实验教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水平,凸显了我校实验教学工作取得的新成果。
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积极构建实验教学创新发展长效机制,我校将继续为师生搭建实验技能比拼的平台,激励教师利用创新型实验室、数字化实验设备和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