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度教学教研活动及成果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为了做好本期的教研工作,推动本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放矢,我们开学伊始,计划先行。根据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认认真真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意见在集训期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各备课组按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依据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实际与要求,制订出个人教学计划。
(二)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教师团队
本学期,我们重点强化了备课组建设。要求老师具有先进、前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专家讲座,结合学校及新课标各项教学要求,认真备课,认真研讨。组内教师风气正,观念新,能力较强。尤其是青年教师,勤奋刻苦,虚心求教,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获得学校的肯定和学生的好评。
(三)加强教研活动,形成浓厚教研氛围
认真组织每周星期五下午的教研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展开教研。结合学校要求和本学科实际确定教研组的本学期的研究专题,制订方案,认真落实。教研组长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周五的教研活动做到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并能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活动有记录,同一备课组力求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基本例题、习题)。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团体素养
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说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展示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一节汇报课,学校随机听一节常态课,确保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每位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利用网络加强教研文本资料的学习,利用学校骨干教师引路、示范课比对研讨,利用名校参观学习更新理念,利用学科团队交流改造升级自己的课堂。利用假期开展专家讲座、优秀教师论坛、班级管理工作论坛。积极组织教师观摩省市级优质课、教学能手评比,积极参加各类研讨会。促使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努力打造一支具备理论高度、专业深度、文化厚度、认知远度、技术硬度和管理效度的教师队伍,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积极举办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活动
2022年立项的邹城市级课题有一个,济宁市级课题一项。凡参与课题的老师都能注意落实的情况,关注过程性材料的积累、收集、入档情况。能够按照时间进度,及时结题。
三、获得的成绩
(一)参加各级比赛,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2022年举行的邹城市首届创新型教学资源应用案例线上评选活动中,我校老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吴文青、刘娜娜、高艳萍、韩文婷、曹珊珊、丁书明老师获一等奖,孔令淼、张利、王雪、陈小菁老师获二等奖,王杰获三等奖。
(二)推进“学习型课堂建设”,初见成效。
“学习型课堂”要求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为主”理念,大力改变形式单一的“讲授型”“问答型”课堂模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学、多悟、多练,老师少讲精讲,切实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学校要求教师课堂设计的着力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尽最大可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层次、样式(读、写、说、演、悟、评、比、练、辩、疑、问等),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成功感,从而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学习型课堂”的意识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并且在课堂上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