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7381606177/2022-0403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
成文日期 | 2022-09-30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落实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三季度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措施(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
序号 | 工作事项 | 完成情况、取得成效及后续措施 | 责任单位 | 进展状态 |
85 |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多途径、多渠道补充耕地数量,新建高标准农田87万亩、基本实现全覆盖,粮食产量稳定在97亿斤以上。 | 粮食生产: (1)据农情调度,全市秋粮播种面积596.5万亩,较去年增加10万亩,能够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面积(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任务1079.8万亩,夏粮已完成521.07万亩,秋粮任务面积558.73万亩)。其中,玉米净作面积410万亩、水稻面积60万亩、大豆净作面积67.0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3.21万亩。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深入到田间地头。目前,各类秋粮作物田间长势良好,有信心再夺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 (2)抓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中后期管理。8月10日—11日,在梁山举办了全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中期观摩培训会,通过田间观摩学习与室内培训相结合、种植户现场讲解与专家技术讲座相结合等方式,提升种植户技术理论水平。 (3)全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确保秋粮生产稳定。印发了《2022年全市抗旱抢种抗旱保苗技术意见》,《济宁市秋作物防汛抗旱防灾减灾预案》。同时,全市农业、水利、气象、应急、发改、财政等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切实形成了防灾减灾工作合力,全市没有出现大面积农田内涝现象。 (4)加强病虫害防治与“一防双减”关键技术措施的应用。8月10日,汶上县率先在全市启动了玉米大豆病虫害统防统治即“一防双减”全覆盖实。要求各县市区统筹使用农业生产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资金,大力实施秋粮“一防双减” 、“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启动玉米大豆病虫害统防统治飞防全覆盖。 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2年建设87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高效节水任务27万亩。实施计划已批复下达各县市区。目前,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并在市局备案。各县市区根据市局要求,于7月25日前完成了2022年招标计划公示。目前,督促各县市区9月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并开工建设,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农业保险: (1)积极与省厅对接,做好完全成本保险政策推进落实,我市10个产粮大县已获批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 (2)积极联合市财政局、济宁银保监局督促承保保险公司,按照要求做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3)积极与县市区对接,要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与县区财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尽量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扩大投保面积。其中邹城市、太白湖新区、经开区实现农民三大粮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零负担,目前全市小麦农业保险投保面积393.55万亩,其中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投保346.35万亩,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投保面积47.20万亩。 (4)目前各县市区正通过召开农业保险启动会等形式,加大沟通协调和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玉米、水稻等作物农业保险投保工作,努力提高三大粮食作物保险投保率,同时督促各县市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农险承保机构做好玉米、水稻等作物的损失鉴定和农险理赔工作。 | 种植业管理科 农田建设科 计划财务科 | 正常推进 |
86 | 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1)制定了《济宁市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方案》;根据田间病虫草害发生实际和气象资料,市农技中心发布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技术意见16期,据统计全市印发技术意见126期,印发技术明白纸和宣传彩页58.65万份;微信视频和电视宣传共计206(次、期)。 (2)2022年8月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130亩,商品有机肥施用量1.6万吨,配方肥应用面积86万亩,开展培训班5次,共培训466人次。 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1)市级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周调度、月督导、月排名通报。 (2)下发了《国家农安市创建市直部门责任分工》、《国家农安市创建局属科站责任分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提报资料指导性清单》,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3)1-8月份,开展国家农安市创建宣传周活动1次,赶大集活动6次,印发创建工作简报15期。 (4)组织召开了济宁市创建国家农安市培训暨推进会议2次,培训市县业务骨干50余人。组织开展国家农安市创建新闻发布会1次,解读创建相关工作。 (5)印发了《2022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年内拟抽检农产品不少于4000批次.1-8月共组织开展和承接市级以上各类监测14次,抽检样品1500余批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体趋稳可控。 (6)分组开展国家农安市创建督导检查工作6次,下发政府督查通报6期。 | 土肥站 植保站 质监科 | 正常推进 |
87 | 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 | 下发《关于转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年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安排部署2022年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指导相关县市区对种植小麦、花生、地瓜、葡萄、莲藕等农作物的受污染耕地实施安全利用措施,完成小麦等农产品抽样检测,全部合格。 | 科教科 环保站 | 正常推进 |
88 | 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和食用菌产量达到700万吨。 | (1)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20余个。 (2)引进新技术、新成果10余项,设施新材料2种。 (3)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到各项目县、乡镇开展了辣椒、韭菜等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各类蔬菜、食用菌生产人员1500余人次;深入蔬菜生产一线,指导群众标准化生产,科学防治病虫害。 (4)上半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92.8万吨,种植面积138.05万亩。 | 种植业管理科 市农技服务中心蔬菜站 | 正常推进 |
90 | 加快金乡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嘉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种质资源库,良种繁育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 | 嘉祥国家现代产业园: 基地科技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做图纸设计和规划设计;8月17日姚县长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种羊场征迁工作推进会,国土和规划前期手续已完成,土地征迁补偿资金已到位453万元。对接县内种业企业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二期招标方案,已形成初稿。 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整合资金在核心区安装变压器2台,新打机井100眼已开标已完成招标。 育种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华亚农业种质资源库土地问题已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核通过,已复工。 大豆优质新品种培育项目:2022年第一批品种审定我县郓豆2号、安豆5258、道秋15等7个品种通过审定。 联农带农融合项目:完成产业园区仓储聚集区项目规划,腾飞种业已完成仓库基础浇筑,秋收种业已办完前期手续,预计9月底开工,劲豆种业正在完善先关手续。 产业链延伸项目:8月31日副县长朱亚峰、姚行学召开了产业链延伸项目推进会,要求各相关单位做好配合,10月底完成征迁和前期相关手续。 品牌宣传项目:城区制作高炮1个,北外环制作跨路展牌1个。园区制作LED大屏1块,制定嘉祥豆种品牌使用规范形成最终稿。嘉祥豆种宣传短视频8月11日开始在中央17农业农村频道播放,至月底结束。成立大豆种业专家智库报经县领导批准,9月份邀请盖钧镒院士及相关专家到嘉祥指导工作。 金乡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1)组织相关企业参加“贵州遵义第七届国际辣椒博览会”,展示我县辣椒及辣椒加工产品,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广泛好评,产品知名度显著提升。 (2)印发了《金乡县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推进方案》, 将任务目标和重点工作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金乡县通过推进大蒜种植加工全流程质量控制、加大跨境电商B2B等直接出口通关业务、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措施,促进大蒜、辣椒等农产品出口,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贸易壁垒,金乡大蒜出口企业联合体入选2022年农业个高质量发展基地。 (4)金乡县围绕大蒜的杀菌、保健作用,通过抓龙头、育链条、搭平台、优生态、促融资等方式,不断进行大蒜的保健功能开发,延伸大蒜产业链条,引导大蒜产业向健康产业发展,金乡大蒜健康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专项激励资金计划。 (5)2022年1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评审,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 种业发展: (1)市农科院、圣丰种业已确定为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2)2022年2月汶上县首获批国家级制种大县。 (3)2021年秋季已落实2022年度小麦繁种面积34.4万亩,2022夏季小麦繁种实际收获面积34.4万亩。 (4)6月17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结果的通知》(鲁农种字[2022]9号),全省共24个基地入围,我市邹城(花生)、金乡(大蒜)、鱼台(辣椒)名列其中。 (5)2022年夏季落实繁种面积57.3万亩:其中大豆制繁面积43.1万亩,水稻繁种面积3.1万亩,花生繁种面积11.1万亩。2022年秋季小麦繁种面积预计30万亩,全市全年70万亩繁种计划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 发展规划科 种子站 | 正常推进 |
91 | 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和市场化手段发展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县一业”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启动实施产业振兴助企攀登,重点打造“1352”农业全产业链特色集群,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以上。 | (1)完成了《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济宁市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实施意见》2个文件的印发。 (2)对120家包保企业要素需求进行摸底,形成了55家企业用地需求、69家企业融资需求和69家企业人才需求,并汇编成册,推送市自然资源、金融、人社等部门。 (3)根据《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6月27日至6月29日在济宁市农业农村局、济宁市财政局官方网站上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进行了公示,7月14日,拟奖励企业和奖励金额征求市统计局、市税务局意见。8月9日,拟奖励企业和奖励金额局党组会议通过。8月15日,拟奖励企业和奖励金额市领导审阅签字。 (4)筹备召开济宁市乡村振兴产业攀登动员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兑现大会。 | 产业发展科 | 正常推进 |
92 | 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全力提升“济宁礼飨”“济宁农发”知名度,争创1个省“绿色发展先行县”、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农业产业强镇、70个乡土产业名品村,培育1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 现代农业产业园: 邀请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联盟专业团队来济宁,就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交流座谈,组织任城区、汶上县、梁山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发展规划科科长参加,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联盟相关人员介绍了项目策划、运维及引进政策性资金等方面的思路,三个县市区介绍了农业产业基础情况、产业园申报准备情况,对下步产业园谋划申报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目前县区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工作。成功协助泗水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获得中央奖补资金1亿元,全市已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金乡大蒜、嘉祥大豆、泗水甘薯)、数量居全省第1位;目前泗水县产业园创建方案已完成修改备案。 农业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 按照省厅通知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县市区开展2022年度省级产业强镇、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的申报工作,7月31日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品牌打造: (1)全市共有7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数量在省农业农村厅推荐的品牌中居各地市首位。 (2)与济宁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展品牌媒体宣传,制作播出《济宁农品》栏目35期,播出《济宁优质农产品公益广告》6期共1110次,通过央视频、今日头条、抖音、济宁新闻客户端、微信等新媒体发布《质量兴农 品牌强农》19期共计95次,发布《二十四食》14期共计70次,发布《乡村寻味》7期共计30次。 (3)梁山黑猪入选第七批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秋强米业等6家企业品牌入选第七批省级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名单。 (4)联合市商务局、市供销联合社调研我市“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及农村电商发展情况,帮助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拓电商业务。 (5)多次赴省农业农村厅汇报工作,成功争取山东省庆祝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我市泗水举办,积极筹备丰收节主场活动。 (6)组织我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类和全村电商人才类),提升我市农产品相关工作知名度。 (7)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企业参加9月份山东农产品品牌营销项目(成都站)。 (8)我市推荐的邹城食用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生态农场: 及时向省厅汇报沟通争取,针对国家级生态农场试点相关信息,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农场申报,指导县市区做好试点承接主体筛选和定向打造,2家申报主体经省厅审核报农业农村部。 | 市场信息科 发展规划科 产业化科 科教科 | 正常推进 |
93 | 持续放大挂职金融副镇长作用,每个县市区落地2个以上“按揭农业、按揭畜牧业”项目。 | 截至8月末,全市在建按揭农业、按揭畜牧业项目达到61个,累计完成投资28.93亿元,完成率70.01%。其中2021年按揭项目在建21个(完工13个);2022年新谋划按揭项目开工在建40个(完工10个),其它新谋划项目有序推进中。全市156名金融挂职干部累计对接农业龙头企业、乡村好青年等新型经营主体14444家,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活动7225场次,促成农业项目贷款97.73亿元,挂职工作开展以来新增授信额度188.6亿元。 | 发展规划科 | 正常推进 |
95 | 完善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市县列支专项资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绿化美化,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突破1000个。 | (1)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夏季战役暨村容村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下发《关于报送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暨村容村貌提升百日攻坚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的通知》,调度阶段性工作成效。 (2)委托第三方暗访机构对全市所有涉农镇街的部分村庄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检验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 (3)筹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暨“百日大提升”行动动员会议,完善“百日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市级信用+实施方案。目前会议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等待市委、市政府确定具体召开时间。 (4)下发《关于报送“信用+”治理模式和乡村物业试点推广情况的通知》,调度各县市区(功能区)“信用+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和乡村物业管理试点推广进展情况。 (5)今年考核46个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情况。截至目前,我市44个省级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剩余2个省级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受村内污水改造工程影响未完工,正在倒排工期加紧施工。 (6)结合第三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暗访检查,对4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进行了评估。 | 社会事业科 | 正常推进 |
101 | 强化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励政策,新培育国家和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90家以上。 | (1)开展了2022年国家和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申报工作,推荐国家级合作社10个、省级合作社126个,争取名额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为历史最多。 (2)修改完善《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正积极与财政局沟通。 (3)争取2022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中央资金635万元,做好非省直管县绩效目标和资金分配工作。 | 政策改革科 | 正常推进 |
102 | 加快汶上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建设。 | (1)做好2022年第三批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的分配和落实。全市累计争取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3619万元。 (2)参加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全省社会化服务工作培训班,汶上县在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 (3)指导汶上县形成社会化服务工作典型案例,推荐报送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 政策改革科 | 正常推进 |
104 | 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元村达到900个以上。 | (1)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组成三个督导检查组,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了市级督导检查,检查已基本结束。 (2)截至目前,全市5万元以上村3777个,占比93.2%,10万元以上村3450个,占比85.1%。 | 政策改革科 | 正常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