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痔疮地图,四川重庆不是第一
中国痔疮地图,四川重庆不是第一
在得痔疮这件事上,男女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老少之间也没有太过显著的差异。从 25 岁到 64 岁,每个年龄组的肛肠疾病患病率都稳定在 50% 左右。
虽然男女老少的肛肠疾病患病率都差不多,但不同地区的中国人,患病率差距可就大了。
从全国来看,成年人痔疮患病率最高的其实是湖南,有 76.64% 的被调查对象都得过痔疮。最低的是山东,患病率仅为 27.07%。
大家都知道湖南人是吃辣的一把好手,但让人意外的是,不擅长吃辣的广东以 67.42% 的患病率名列第二,甚至浙江都比四川和重庆高出不少。
不是都说「多吃辣容易得痔疮」,难道痔疮和吃辣无关?
很多人得痔疮,和吃有点儿关系
作为菊花的「守门人」,直立体位的重力给了肛垫很大负担。如果再频频遇到诸如便秘时拉粑粑费劲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会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扭曲、松弛这样的损伤;同样,腹泻这种连续蹲厕所的行为,也会让肛垫频繁受到刺激。这些,都容易导致痔疮的出现。
虽然吃辣并不直接引起痔疮,但辣对肛门的直接刺激痛,吃辣后的腹泻,都能让菊花直呼:「快逃,这里太要命了!」会让你对痔疮印象更为深刻。
当然,除了吃辣,蔬菜和水摄入太少、肉吃太多这样的不利于消化的饮食习惯,因为容易引发便秘,对痔疮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虽然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尤其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含量,但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哪一种肉类及其制品,如果大量且频繁地摄入都会明显增加肛肠疾病的患病率。
尤其是每天摄入牛羊肉和水产品的人群,相较于基本不摄入者,肛肠疾病的患病率最高增加了 14.5%。
但不管怎么样,吃最多只是痔疮的诱发因素。很多人把菊花受伤的账都算在辣椒和吃肉多身上,确实有点冤枉它了。影响我们得痔疮的,关键并不是吃这件事。
这些行为,让你在痔疮的边缘试探
要知道,除了「病从口入」,诸如久站、久坐、久蹲等各种直接给肛门施压的行为,就是影响肛肠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天保持不良姿势(如久站久坐) 4 小时以上者肛肠疾病患病率为 56.67%,而保持不良姿势小于 1 小时的人群该比例仅为 44.95%,前者比后者患病率高了 11.72%。
从职业上看,需要每天长时间保持站立或坐下姿势,无法经常活动的司机、教师等人群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均值。
加班久坐的工作模式,破坏的不仅是你的生活,还有你脆弱的肛门健康。
除此以外,现代人无师自通的各种不良排便习惯,更是进一步摧残着早已不堪重负的肛门。
手机让现代人如厕时更加不枯燥,「带薪拉屎」也因此成为了职场人最快乐的摸鱼方式,但动辄 30 分钟的蹲坑时长,真的会让你的肛门「喊爹骂娘」。
根据《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统计,排便时间超过 30 分钟,肛肠疾病患病率相较正常水平上升近 20%,达到 68.52%。而如果能将排便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这一数字将回落到 44.41%。
少在上厕所时玩手机,对你的肛门真的有好处。
除了时间过长,不良的排便习惯还包括排便用力过猛和忽视或刻意抑制便意等行为。你在马桶上拼命的样子,很努力,还可能有点小狰狞,终于通体舒畅之后,肛肠疾病却可能找上门来。
而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大幅降低患肛肠疾病的可能性,最高降幅可达近 30% 之多。
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饱尝病痛折磨后的「有痔之士」们,在社交媒体上告诫大家最多的就是:在痔疮初现端倪时,千万别置之不理,等问题更严重后,那才真的是要「坐立不安」了。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件事。在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被调查的 68906 名城乡居民中,有 34552 人患有肛肠疾病,但只有一半不到的人意识到自己有痔疮。
可即使意识到自己得痔疮后,还是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啥也不干,任由痔疮病变程度发展到可能要动刀子的程度,最主要的理由还是觉得自己「目前问题不大」。
可痔疮的脾气,实在难以捉摸。可能你前一天晚上还在幸福地唱着歌、刷着红油火锅,第二天就痛到路都走不了。多少人在有了痔疮症状后,都经历了治愈后复发、复发后又治愈的反复,最终不得不「割以永治」。
所以,要是你还没得痔疮,记得不要再带着手机上厕所了,避免久坐、久站、久蹲,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顺滑,不便秘不腹泻。等到痛腚的时候再思痛可能就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