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本学年,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秉承“立德立志成人成才”的校训,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学校的活力、实力、魅力,努力实现事事和谐、处处文明、人人精彩,提升学校美誉度,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理论素养。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坚持按期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定期组织党员上党课、观看党性宣传教育片、进行党建知识测试,适时组织党员赴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组织好党员在线学习。
2.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科学性和民主性。继续认真落实《泗水一中党支部考核评价办法》,组织党支部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对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业务培训、指导。严格按党章规定坚持党的组织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壮大党员队伍。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惩防体系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切实纠正“四风”突出问题。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巩固深化有偿家教专项治理、慵懒散整治,强化干部、教师廉洁自律教育,营造风正气正的良好氛围。
4.继续突出创建“立德立志”党建品牌。继续大力挖掘学校校史中“党的红色基因”,传承和发扬学校党建优良传统;继续落实“党员执勤岗”志愿执勤活动,组织志愿党员参加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学校大门执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执勤;倡导党员积极参加所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5.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打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
6.抓牢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实化意识形态工作日常监管,定期会商研判。严格执行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度。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扎实做好抵御宗教渗透。加强舆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突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舆情预判和应对工作。
二、加强文化育人和制度建设,提升校园文明水平。
1.加强学校文化育人。在传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办学使命、育人目标、办学策略、工作学习态度、教师气质等深度融入学校文化,提升全体教职工对校训的价值认同,继续加强教师誓词文化建设,将学校文化渗透到各项师生活动和文化景观建设中,争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处景观都育人,让学校的每一个生命都走向卓越。
2.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并实施《泗水县第一中学发展规划》《泗水县第一中学章程》《泗水县第一中学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全面推进学校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
3.加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全面落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文明学子、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办公室评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实践活动,统筹配合做好国家卫生县城的验收工作。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围绕育人目标,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开展成人礼、才艺大赛、开学典礼、励志教育报告会等特色德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增强活动的课程感、仪式感。深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教育。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开发开设德育系列课程。针对不同年级,进行德育系列歌曲教育,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结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人间的大爱、时代的召唤、自身的使命。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立志成为体魄强健、品位高雅、大器有为的新时代领军人才。
2.完善学生管理机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继续探索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完善以综合素养评价为主基调的班级量化考评制度和学分认定制度,完善选课走班形势下的班级管理评价办法,深入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营造更加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班级氛围。进一步完善家委会制度,加强家校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校园平安。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拓展班主任培训渠道,加强新时代班主任培训工作,重点提升班主任的心育能力和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任课教师有效沟通的能力,着力加强青年班主任培养工作;加强学生会、学生团总支建设,以“学生活动学生办”为宗旨,做好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与使用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4.加强艺体教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工作。加强新高考背景下的音体美学生管理工作和音体美专业招生工作,重视艺术教育和艺术特长人才的培养,向北大、清华等名校输送更多的艺体毕业生。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等各类大型比赛。
5加强劳动教育,适时开辟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国防教育,搞好学生军事训练,做好飞行员培养和输送工作。
四、推进教学教研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逐步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继续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培优课程建设系列工作。在开齐开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对各学科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和校本课程研发。将校本课程研发、实施与学科竞赛、强基计划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大学先修课程有机结合。做好新高考、新课程研究工作。围绕传统文化、学科奥赛、科技创新、特优生培养等内容,研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和新高考需要的精品校本课程。
2. 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加强高品质课堂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建设研究”系列活动:举办高品质课堂建设研讨会,进行青年教师座谈会、校优质课比赛,举行优秀教学目标设计交流展示活动,收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论文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案例成果。进一步完善课堂评价机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落实好“名师示范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每周一科一课”等活动,继续实施听评课评课原则,加大对常态课的管理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作业教学、考试管理,实现教学督导的常态化、全覆盖。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备课组建设。加强各年级学科间的交流,形成学科教学合力;继续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师教科研活动和学生学科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科研讨氛围和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继续深入进行“备课、上课、评课、反思”四位一体的常态化校本教研活动。继续加强对“新课标、新高考”研究。四是落实分类分层教学。继续探索“特优生”教学规律,加强“特优生”教学与学法指导,争取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实现特优生培养新突破。继续探索“学困生”转化规律,帮助“学困生”突破弱科、挖掘潜力,拓展成才渠道,实现人人成才、个个成功的目标。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保持和发展与国外学校的友好往来。
3. 加强奥赛辅导、“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指导工作。加强奥赛资源库建设,用好“双师”课堂,将教练面授与网上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加强奥赛教练培训,逐步实现奥赛教练专职化,提高奥赛辅导质量。深入研究“强基计划”政策和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结合“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安排日常学习和备考。
4. 加强教科研工作,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一是进一步加大科研课题研究力度。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室职责,发挥好学科教研室的作用,重视学科教研,加强对小微课题的研究,力争每个学科都有立项的课题研究,实现“一科一课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科研比赛和论文评选活动。二是继续加强校本研训。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举行专题讲座,把脉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新高考研究的4个项目组建设,每个项目组都要形成研究成果。每个学科都要有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教学对策研究。三是继续办好《教研通讯》杂志,用好《校园生活报》,为老师们的教学科研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5. 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升级改造校园网络,优化网络运行环境,积极创建智慧校园。积极探索完善“空中课堂”“名师课堂”“双师课堂”和“网络教研”等在线教育模式,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培养师生网络学习、网络教学的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学生创客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水平。
五、做好高三工作,争创2022年高考新辉煌。
1. 加强对高三工作的领导,强化目标意识。成立高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好高三一轮、二轮、三轮复习指导意见。制定高三工作目标,以目标为引领,重点做好特优生培养、边缘生转化工作以及艺体生管理工作,培育新的质量增长点,确保实现尖子生和大面积双丰收。
2.加强高三教学教研工作,强化研究意识。切实加强合作,认真落实好跨校区教研和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和集体智慧;加强新高考研究特别是新题型研究,利用好新教材,努力打造高品质课堂、高效作业、高效自习、高效辅导,用教师的高效教学带动学生高效复习;落实好分层教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升学目标,激发每一类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每一类学生的学习潜能。
3.加强高三责任组和班级建设,强化团队意识。各责任组、各班级要细化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法指导等,帮助每位学生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利用好月考、距高考200天、100天、一个月、一个周等时间节点,适时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4.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落实好分层教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一步研究特优生培养规律,对特优生进行精准指导,提高学科成绩有效性;8对艺术、体育、飞行员等特优生成长进行专业化指导,拓宽特优生考取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渠道。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认真落实泗水一中师德建设“12345”要求,围绕“大气、正气、书香气”的泗水一中教师气质,持续开展“向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活动、品牌教师评选活动,教师读书活动、师德演讲活动、征文比赛等,引导教师多读书、多表达、多写作、多展示。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和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树立良好的一中教师形象。发挥好我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多措并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开展教师论坛、学科活动周、“一师一优课”、青蓝教师结对,向优秀教师“拜师学艺”,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打造“教干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七、加强安全稳定和疾病防控工作,建设平安校园。
组织师生、家长认真学习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制定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应对地震、火灾、水灾、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保障学生、教师以及其他职工安全。开设安全课程,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禁毒和防范网络沉迷、诈骗、溺水、欺凌、暴力以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自救与互救等专题教育;通过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专题讲座、志愿服务等方式,对学生、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保卫、校园巡逻、校门管理、消防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大技防、物防工作力度,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如陪餐制度、评议制度、满意度测评制度的落实,明厨亮灶、食品溯源系统等硬件的规范使用等,保障食品安全。发挥好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等一系列预案、制度。定期进行疫情防控培训、模拟演练,加强校门口出入管理和测温工作,全面落实好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坚持晨午检报告制度,突出落实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疾病的防控。
八、加强基建、财务工作,确保学校建设和财务运行规范高效。
加快推进艺体馆建设,加强管理监督,确保艺体馆建设工作安全有序、保质保量、按期推进。加强财务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步化解办学资金困难,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规范预算决算,确保资金使用规范、节俭、高效。
九、加强工会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凝聚职工力量。
加强工会工作,把工会建成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坚持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筹备召开教代会。发挥好工会的教育职能、参与职能、维护职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加强职工人文关怀,继续做好教职工福利采购、发放,做好教职工红白喜事慰问和困难职工帮扶。适时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十、加强招生、合作办学、扶贫包联,后勤服务等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真研究中考招生新形势和上级招生政策,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制定实施科学高效的招生策略,齐心协力,情感招生、精准招生、奥赛招生、业绩招生、全员招生,吸引更多更好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我校,确保我校生源质优量足。加强合作办学、驻村帮扶、扶贫包联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应急物质储备、供应,做好日常消毒、维修保障、绿化、保洁、保安、食堂管理等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服务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大型考试组织、信息宣传、档案管理等工作,积极服务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