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市第三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12-01 10:04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3-2024学年第学期教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务处将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高效益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效益监控为保证,细化、内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向科研要效益。脚踏实地、高质量、高效益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根据教育改革精神,为巩固、扩大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成果,高效、健康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稳定有序发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中心工作展开。

三、主要工作

1.统筹安排教学工作

1)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制定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努力完成教务处日常事务,根据教师人员结构情况和班级编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征询、交换学科意见,落实安排好教师的教学任务。

2)及时准确征订教材,按时发放教材及教参,为师生的教学提供有力保证。

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安排课时,排好课表,以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4)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或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

(5)加强教学装备的监督管理,发挥微机室实验室等其他功能室的作用。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提高处理实验室突发事故的能力。

6)认真做好教学档案整理工作,确保学校各档案资料的规范归档。

7)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按年级、分学科汇总作业清单,按时上报“双减专项督导半月报”。

8)按照学校课后服务方案进一步落实课后服务工作。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制度制约和机制激励,抓好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1)本学期继续加强领导抓年级组包学科组工作,实行领导巡课听课制度,人人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使教师的各项教学业务工作在平时就落到实处,为教育教学服务。

2)本学期将每月进行1次教学常规检查。通过收阅教师的备课教案、听课记录、抽查学生作业,了解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分析检查情况,反馈发现的问题并督促整改。

3)教务处将有条不紊的做好各项考试的准备。认真组织考试,严格管理监考、阅卷、评卷等过程,严抓考风,以考风促学风。考后组织任课教师召开质量分析会,了解教师开展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重视毕业班和结业学科管理

1)学校将对毕业班各学科和结业学科教学提出具体要求,高质量完成规定教学任务

(2)学期初分别召开毕业班学生和家长会。

(3)围绕“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

(4)召开毕业班和结业学科分层学生会、特长生会,对学生进行学法、应试技巧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5)组织好结业学科阶段性测试和毕业班模拟考试,考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强化“保优、促中、补差”工作。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在全校教师中,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优质高效”为主题的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自觉性。严禁侮辱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创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注重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3.本学期每个学科2位教师上公开课。要求精心准备,鼓励学科教师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听课要有记录、即时点评和总评,并及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继续落实听课制度,做到听课、评课内容详细真实,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坚决杜绝抄袭造假现象,领导听课不少于40节。

5.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通过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督促青年教师利用零散时间读书,养成阅读和相互交流的好习惯,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6.认真组织教师参加集团内研讨活动,整合教研力量,发挥集团教研工作辐射和引领作用,提高我校教研活动的质量。校内开展间每周一次的集备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每次活动要有主讲人、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有课件。教研活动准备充分,严密组织,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7.根据上级组织的活动安排,积极开展各类评课选优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营造一种进取竞争、勇于探索的氛围,以赛促研,促业务提升,实现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具体工作安排

 

   

开学前

1.学科组长、集备组长会议暨业务骨干培训;2.拟定任课安排和课程表;3.各学科集体教研,制定教学和集备计划;4.制定巡课表;5.各级部领取教师用书、备课物品;6.各功能室打扫卫生;7.分发教材、教辅,检查假期作业

 第一周

1.上好开学第一课;2.组织各年级收心考;3.召开毕业班全体老师会、结业学科老师会;4.制定集体备课巡查表

 第二周

1.收心考成绩统计与分析;2.社团执教教师会;3.社团报名及招募,开展课后服务;4.加强晨读、自习监督管理;5.本学期公开课安排表;6.集体备课

 第三周

1.集体备课;2.收缴本学期教辅材料费

第四周

1.结业学科阶段检测;2.骨干教师示范课;3.集体备课;4.教学工作月总结

第五周

1.结业学科阶段检测质量分析会;2.集体备课;3.毕业班第一次月考考试安排、预定试卷;4.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

第六周

国庆假期

第七周

1.骨干教师示范课;2.集体备课;3.毕业班第一次月考

第八周

1.迎接市教科院视导教学;2.毕业班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中考体育模拟考试;3.教学工作月总结;

第九周

1.非毕业班期中考试考场编排及监考、阅卷安排、预定试卷;2.集体备课,制定期中考试复习方案,指导学生复习

第十周

1.集体备课,期中考试复习指导;2.召开期中考务会;3.初四分层学法指导,特长生指导

第十一周

非毕业班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1.非毕业班期中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2.毕业班第二次月考考试安排、预定试卷;3.教务处工作月汇总;4.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第十三周

1.学科组公开课;2.集体备课;3.初四第二次月考

第十四周

1.毕业班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2.秋季教材、教辅材料征订;3.集体备课

第十五周

1.校级赛课活动;2.集体备课

第十六周

1.新入职青年教师汇报课;2.集体备课;3.第三次教学常规检查

第十七周

1.近两年入职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2.集体备课

第十八周

1.集体备课,制定期末复习计划;2.毕业班和结业学科学生座谈会

第十九周

1.教师请假、加课情况统计;2.课后服务费统计;3.学生评教

第二十周

1.期末考试考场编排及监考、阅卷安排、预定试卷;2.统筹汇总寒假作业

第二十一周

1.期末考试;2.教务处工作总结;3.期末成绩统计与分析;4.学生假期学习指导